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生计方式变迁研究.PDF
《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生计方式变迁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生计方式变迁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9卷 第3期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9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 Edition) Vl0129 NO3 Sep2012 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生计方式变迁研究 以河北省D县为例 胡兆义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生计方式变迁属于社会整体性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河北省D县为例,通过 对D县农村生计方式的变迁进行实地研究,描述了生计方式变迁的内容,并深入分析生计方式变 迁的动力机制。生计方式变迁导致了农民家庭收入的不稳定、人际关系的功利化、社会
2、流动的不 合理、“熟人社会”的陌生化等问题,积极寻求农民理性适应生计方式变迁的途径直接关系到新农 村建设和稳定。 关键词社会转型;农村;生计方式;变迁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477(2012)030039。04 D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 全县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ll0万亩。全县辖6 个镇,l4个乡,651个行政村,人口73万。D县地 势平坦,土地肥沃,靠种植花生、小麦、玉米等农 作物为生,是我国典型的农业县。 一、生计方式的变迁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 展,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生计方式作为农村 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
3、单纯依靠农作物主要是粮 食作物种植的传统生计方式走向多元化。 (一)外出务工和在村打短工人员增多,且外出务 工性质和内容发生改变 D县为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2008年 外出打工者达8万多人,年经济收入近5亿元。农 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的同时,在村人员也利用空余 时间在本地做零工赚取工资。这种形式给那些不能 外出务工、劳动力又不能充分使用的农村成员(主 要是留守在家的妇女和年长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成为农民补贴家计,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此外, 外出人员不再纯粹靠为他人打工为生,很大一部分 人开始在城市经营自己的生意,从业领域也从建筑 业、纺织业、电子组装等转向批发和零售业、运输 业、生产和
4、销售服务商品等为主的服务行业。 (二)多种农村副业的兴起 由于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单纯依靠农作物种 植难以维持生计,在获取市场信息趋于便利的前提 下,D县农民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发展各种农村副业。 大棚蔬菜种植、动物养殖逐渐增多,小型食品加工 厂出现,果园种植渐成规模,进而带动一部分人专 门从事水果蔬菜运输、饲料销售等工作,促进了生 计方式的多样化。然而,由于农民的资金有限,无 法经受大的风险,加上存在一定的盲目心里,相近 的村庄容易形成雷同的副业模式,表面上看形成了 一定规模,但不利于长远发展。 (三)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变化 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粮食作物种 植面积的缩小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5、的扩大。以花生 种植为例,以往是在冬小麦于5月份收获后接着种 植花生,并于当年1O月份收获,当地村民称之为“麦 茬”花生。现在大部分村民改变了这种传统自然的 种植方式,把家中的土地抽出一部分,不再种植冬 小麦,即秋收后将土地闲置,待来年3月份直接种 植花生,村民称之为“春”花生。由于这时气温较 低,故需要用薄膜罩住,种植方式较“麦茬”花生 复杂,所需人力较多,但生长以后管理则较前者方 便许多。“春”花生较“麦茬”花生早成熟一个月左 右,因其产量高,价格贵,足以抵消地块上没有种 植冬小麦的收入,甚至略有盈余,且省去了种植冬 小麦的费时费力,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四)村民对土地更加珍视,部分外出农
6、民返乡 我国农业税取消之前,农民的负担很重。由于 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设施的落后,亩产不高,农产 品价格又低,加之还要上缴“公粮”,很多农民将土 地转包他人外出务工,无人承包的土地则闲置起来。 自2006年,我国农业税全面取消,还给种粮农民补 贴,加之新农村建设以来村中灌溉设施的完善、科 技的普及,极大调动了村民的种地积极性。年龄较 投稿日期20120324 作者简介胡兆义(1982一),男,河北邯郸人,博士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 万方数据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期 大的农民不再常年漂泊在外务工,转而返回农村耕 种土地,部分青年人也回村经营其他副业,增添了 农村的人气,弥补了农村
7、因多人常年外出打工所造 成的劳动力短缺局面,丰富了村民的生计方式,活 跃了乡村经济。 二、生计方式变迁的动力机制 生计方式作为人们的谋生手段,农民选择怎样 的生计策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一)生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斯图尔德认为,生计是受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 文化因素。D县地处华北内陆,虽有三条河流贯穿, 但常年断流,加上降雨量不断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农田灌溉受到影响,农业成本增加。随着人口增加 和村落住房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展,人均可耕地面积 减少,从而迫使村民另谋其他生计方式。城市化和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成为农民的向往,且 城市充满了机会并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使大量农 村劳动
8、力多样化就业成为可能。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价值、利 润等观念逐渐被农民所接受,促使农民实现了由关 系人到经济人的角色转换,封闭的小农社会所形成 的“安土重迁”观念逐渐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赖 性降低。在市场引导下,农民的目光越出土地和家 族的局限,他们改变了千百年来纯粹自然的种养方 式,利用大棚、地窖等方式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利 用季节差异而从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们走出乡 村,远赴城市寻求多样化的生计方式。 (三)国家现行的政策环境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政 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2005年 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
9、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并给种粮农民一定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 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 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农户小额贷款已在全 国各地推行,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09年1 季度我国涉农贷款余额为759万亿元,其中全国农 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25186亿元,同比增长 l75,农村金融工作持续改善。这些政策和措施促 进和保障了农民选择生计方式的多样化。 (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 产量、种植方式、劳动力需求数量等。由于农业科 技水平的提高,地处平原的D县农村逐渐使用大型 机
10、械进行播种和收获,并进行科学施肥和打药,从 而节省了大量人力,为青年人常年外出务工解除了 后顾之忧,他们更愿意将打工的收入寄回家里,而 不再频繁奔波于城乡之间。这就为寻求多样化生计 提供了保障。 (五)农民自身的选择 农民采用何种生计方式并不是对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的被动应对,而是农民针对其特定的生存环 境,依据自身的现实条件而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 生计方式的改变,单纯依靠外部的强制无法j rlmJ实 现,只有农民自身意识到面临的局势并主动做出选 择,才能最终顺利完成。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农 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选择外出务工、经商、发展农 村副业等各种方式获取生存资料,是一种具有生态 适应性的选
11、择。 三、生计方式变迁产生的问题 生计方式变迁引起了农村各方面的变化,产生 了一些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收入的不稳定性提高 生计方式的变迁对村民最直接的影响是农民家 庭收入渠道日趋多元化,收入总额逐渐增加。但生 计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降低,转 而依赖于外部环境,尤其是新婚家庭,几乎全部依 赖农业之外的收入。我国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存在 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的多变、政策的变化等, 这些外部因素对于农民来说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 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渠道和收入总 额,农民的生活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二)人际关系的功利化 随着生计方式的转变,村民更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转型 背景 农村 生计 方式 变迁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