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讲义.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4.1)--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1)--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讲义.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化 脓 性中 耳 炎 引 起 的颅 内 外 并 发症 称 为 耳 源 性并 发 症(otogeniccomplications),由于解剖位置特殊,这些并发症常危及生命,是耳鼻咽喉科危重急症之一。分为颅外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两大类。颅外并发症包括颞骨内和颞骨外并发症,主要有:耳后骨膜下脓肿、颈部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瘫、岩部炎、远隔脏器的脓肿等。颅内并发症主要有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脑脓肿、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积水、脑疝等。诊断耳源性并发症,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中耳炎患者出现头痛、发热、流脓突然停止或增加、神志改变、表情淡漠时应该注意并发症的
2、可能。必须认真观察分泌物的性质、鼓膜穿孔的大小、部位,引流是否通畅,有无肉芽息肉或胆脂瘤,是否急性发作等。配合必要的颞骨和头颅影像学检查,全身体检,均有助于诊断。治疗原则是手术清除中耳乳突病灶和处理相关病变,通畅引流,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颅内高压者首先以降颅压、抢救生命为主。一、一、颅外并发症颅外并发症(一)耳后骨膜下脓肿(一)耳后骨膜下脓肿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融合性乳突炎时,乳突腔内蓄积的脓液经乳突外侧骨板溃破区流入并聚积于耳后骨膜下方,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耳后骨膜下脓肿是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
3、症,以高热、耳后红肿热痛、全身不适为特点,儿童患者尤为明显。耳后骨膜下脓肿属于中医之“耳根毒(infection behind ear)”范畴。多因脓耳肝胆三焦火毒炽盛,或治疗不当,脓液引流不畅,邪毒困结于耳窍,致邪毒蕴积,灼腐耳后完骨,致血肉腐败,聚为痈肿。【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症状)症状耳内及耳后疼痛,患耳有流脓史,发病前耳流脓减少或增多。可伴有同侧头痛及发热等全身症状。(2)体征)体征耳后红肿,压痛明显,耳廓被推向前外方。骨膜未穿破者,耳廓后沟存在,触诊时波动感不明显;骨膜已穿破者,触诊时可有波动感。外耳道有脓液,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方穿孔,可见息肉、肉芽或胆脂瘤。【诊【诊
4、 断】断】根据患者有耳流脓病史及耳后红肿热痛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明确诊断,并可行脓肿诊断性穿刺。【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外耳道疖外耳道疖外耳道疖引起之耳后肿胀耳廓后沟消失,拉触耳廓时疼痛明显,鼓膜无穿孔,听力减退不明显,乳突 X 线照片示乳突正常。【治【治 疗】疗】(1)中医治疗辨证方药证候耳内流脓,耳内及耳后疼痛,发热、头痛、口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局部检查 耳后红肿压痛,甚则肿起处变软,穿溃流脓。治法 泻火解毒,祛瘀排脓。方药 五味消毒饮加减。(医宗金鉴)基本处方: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柴胡,皂角刺,穿山甲,泽泻,甘草。加减:脓肿已溃,脓量
5、多,去皂角刺、穿山甲,加桔梗、生薏仁排脓;溃口经久不愈者,宜补益气血,托里排脓祛腐生肌,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其他中医治疗耳后红肿未成脓者,可用如意金黄散或紫金锭调敷患处。(2)西医治疗以抗感染、排脓和清除病灶为原则。全身治疗应用抗生素,局部行乳突手术。并发于急性中耳乳突炎者,须作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改良根治术。(二)周围性面瘫(二)周围性面瘫面瘫是面神经瘫痪之简称。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面神经的损伤,出现口眼喎斜,使部分面部肌肉瘫痪,随意运动消失,称耳源性面瘫(otogenic facial palsy)。中耳、乳突、内耳手术,中耳癌肿及颞骨骨折等造成的面瘫,也属耳源性面瘫。
6、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生面瘫者,多因充血、肿胀或毒素侵及面神经所致,面神经骨管有先天性骨质缺损者尤易受侵。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并发面瘫者,多因胆脂瘤破坏面神经管,神经受压所致,或因面神经管受骨疡侵蚀,肉芽组织包裹,压迫面神经而致。化脓性中耳炎合并面神经瘫痪属中医“脓耳口眼喎斜(otogenic deviated eyesand mouth)”范围。由于脓耳失治,邪毒潜伏于里,灼腐肌膜、骨质,侵入于耳部脉络,致使脉络闭塞,溃坏,致肌肤失于滋养,肌肉萎僻,运动无力,以至出现口眼喎斜之症。【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症状)症状耳内流脓,口眼喎斜。(2)体征体征除有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中耳改变外
7、,伴患侧口角喎斜,牵向健侧,口津时时外流,不能自收,人中沟偏歪,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诊【诊 断】断】化脓性中耳炎基础上出现口眼喎斜的症状,及颞骨 CT 示骨质破坏等可明确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贝尔面瘫)贝尔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瘫,常因受风寒后发生面瘫。(2)Hunt 综合征综合征 又称耳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ticus),为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致,常有明显的耳甲腔疱疹,伴有疼痛。【治治 疗疗】(1)中医治疗1)辨证方药证候耳内流脓,突见口眼喎斜症状。火热邪毒壅盛者,伴有发热、头痛、口苦、咽干,耳痛,耳脓黄稠,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8、局部检查 患侧口角喎斜,牵向健侧,口津时时外流,不能自收,人中沟偏歪,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治法 清热泻火,活血通络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医宗金鉴)基本处方: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柴胡,当归,金银花,蒲公英,桃仁,全蝎,僵蚕,车前草,甘草。加减:如为气血亏虚,瘀阻脉络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之以益气养血,祛瘀通络。2)其他中医治疗针灸治疗以翳风、地仓、合谷为主穴,配合阳白、太阳、人中、承浆、颊车、下关、迎香、大椎等穴,每天取主、配穴各 1-2 个,中等刺激,或用电针治疗。穴位注射取颊车、地仓、下关、大迎、曲池、翳风、外关等穴,每次取1-2 穴,注入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每穴每
9、次注入 1ml,隔天一次。穴位敷贴蓖麻仁捣烂如黄豆大,敷贴下关、颊车、地仓、太阳、阳白等穴位,每次 1-2 穴,各穴轮流使用,每次敷 24 小时。(2)西医治疗急性中耳炎早期合并的面瘫,应积极控制感染,治疗中耳炎,面瘫均可在感染控制后迅速缓解。发生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晚期者,应行单纯乳突凿开术。中耳胆脂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面瘫时,应尽早行乳突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探查面神经,根据神经病变情况进行处理。(三三)迷路炎迷路炎迷路炎(labyrinthitis)又称内耳炎,是化脓性中耳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急、慢性中耳乳突炎直接侵犯内耳迷路而发生。可分为三类: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和化脓性迷路炎。可
10、引起颅内并发症。本病属于中医“耳眩晕”范畴。【病病 因因 病病 机机】1.1.中医中医病因病机病因病机(1)病因病因脓耳邪毒炽盛,或治疗不当,邪毒久蕴,脓汁流窜,邪毒内攻耳窍,平衡失司,而导致眩晕。(2)病机病机多为肝胆、脾、肾功能失调而致。肝胆火盛,上扰耳窍肝胆热盛,化火生风,循经上扰,内攻耳窍而致本病。脾虚失运,痰浊上扰脾虚失运,痰浊上扰耳窍,至脓耳日久,导致平衡功能失调而为病。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先天不足或劳伤肾精,则肾元亏虚,致耳窍失养,易致邪毒滞留,湿热邪毒久困,内攻耳窍,平衡失司,而作眩晕。2.2.西医西医病因病因(1)局限性迷路炎:多见于胆脂瘤或肉芽组织腐蚀局部骨壁形成瘘管,故也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4 化脓 中耳炎 并发症 讲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