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3.5“人心”四端與修煉:孟子《公孫丑》《告子》選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1)--3.5“人心”四端與修煉:孟子《公孫丑》《告子》選讀.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3.5 人心“四端“與修煉:孟子公孫丑 告子選讀 【教學目標】【教學目標】1、學習公孫丑 告子選文,掌握常用字詞、用字現象、詞類活用等 2、學習人性本善思想、人心四端理論和人性修煉的方法【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上述 1、2 難點:上述 1【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講讀法+自讀法【教具】【教具】多媒體 PC+PPT【課時安排】【課時安排】2 課時 導入:導入:孟子也是戰國思想家中最自信的一位,他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公孫丑上)、“人皆可以為堯舜”(告子上)、認為自己是孔子之後的“真儒家”。孟子思想,順承孔子,也是汪洋恣肆,無邊無涯,撮其要有:1、論說了施行“仁
2、政”王天下+治國要與民同樂(梁惠王);2、人性善和養氣修性(人心四端;公孫丑上+告子上)3、人格修養途徑(滕文公下等)。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離婁上)。今天這一講“人心四端”與修煉:將以孟子公孫丑是 告子中的文段為依託,解讀孟子的人性善思想和人心修煉的方法。一、人性本善一、人性本善 【講解方式】以詞串句,析句明章,披文入情。孟子主張: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告子上:告告子曰:“子曰:“性猶湍性猶湍水也,決水也,決諸諸東方則東方則東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孟子曰:“水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孟子曰:“水信信無分
3、於東西,無分於上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今夫水搏搏而而躍躍之之,可使過,可使過顙顙;激激而而行之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然也。人之可使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性猶湍性猶湍水也:水也:2 性性:字源P924。說文心部:“性,人之陽氣性善者也。”“性”是一個形聲兼會意的漢字,本義為:人的本性、本質。引申泛指事物的性质或性能。再引申指指生命、生機;性情;生殖、兩性等意義。“性”與“姓”、“生”三字本同一源,
4、“姓”和“性”都是由“生”孳乳出的漢字。說文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生亦聲。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而“性”就是与生俱来的,論語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猶:猶:如同;好比。湍水:湍水:急而萦回的水。湍:水势急而回旋。人性就像急流的水。將人性與流水類比。決決諸諸東方則東方則東東流:流:諸:“之於”的合音。東流:東,名詞用作狀語,向東。“決諸東方則東流”即“決之於東方則東流”亦即“於東方決之則東流”,從東邊開決水就向東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整個是一個句子,“猶”意為“好比”是謂
5、語動詞,句子的主語和賓語都是主謂結構使用了“之”取消其獨立性。信信:果真,确实。水水搏搏而而躍之躍之,可使過,可使過顙顙;激激而而行之行之,可使在山可使在山:搏,拍打。躍之,使之躍,使水向上跳躍。顙 sn:額頭。激:阻擋水流。【譯文】略 真理越辯越明。人的本性,與生俱來,到底是善還是惡?孟子通過與學生告子的辯論得出了“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即“人性本善”的結論。接著,孟子又與告子討論說:凡物,生同類者皆同性。而“人類”與“動物”是有分別的,就在於“人性”不同於“動物性”。亞里斯多德說“人是政治的動物”,孟子則說人是“性本善”且有“心之四端”的生靈。3 二二、人心的四端是什麼、人心的四端是什麼
6、 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党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會意兼形聲的漢字,心上容刀會“容受、忍耐”之意,說文心部:“忍,能也。”“能”在此即“耐”,所以忍的本義是忍耐、容受。論語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用的就是本義。能夠忍受,故引申出殘酷、狠心等意義。不忍人
7、:不忍;不忍心;忍人,对别人忍心;不忍人,对别人不狠心。怵惕:惊惧。惻隱:同情,怜悯。內交:內交:“內”即“納”,內-納,古今字。朱熹孟子集注:“內,結。”納交,结交。要譽要譽:朱熹孟子集注:“要,求。”獲取榮譽。羞惡羞惡 w 之心:朱熹孟子集注:“羞,恥己之不善也。惡,憎人之不善也。”對自己不好的行為感到羞恥,對別人不好的行為感到厭惡。四端:端,開始;“四端”即仁、義、禮、智四種道德觀念的開端、萌芽。四體:四肢。【譯文】略 人心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關於“人心四端”,孟子在告子上也有類似表述。4 三、三、孟子修“心”養“性”的方
8、式孟子修“心”養“性”的方式 既然“人性本善”、“人心四端”,那麼怎樣修“心”養“性”呢?孟子作出了如下指導:1、“四省”關於人的心性、品行修養,曾子有所謂的“三省”說,即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是通過“反省”的方式去自我提升。套用曾子的反省方式,可以說孟子提出的第一條方法就是“四省”。曾子“三省”是從謀事、交友、學習多方面反省“做人”,而孟子則是從仁、義、禮、智反省“修心”:孟子公孫丑上:“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非人:“非”否定副詞,直接修飾名詞“人”則“人”名詞活用
9、作動詞,意為“不是人”。我們每天都應該摸著自己的心口兒捫心自問:我有“惻隱之心”嗎?我有“羞惡之心”嗎?我有“辭讓之心”嗎?我有“是非之心”嗎?如果都有就是個“完人”,如果還有不足就表明離“完人”上有舉例須得加強修煉。2、“求其放心”孟子的反省方式,還有另外的表述就是“求其放心”。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學問之道無他,
10、求其放心而已矣:他,旁指代詞,別的、其他的;放,散失,丟失、迷失;放心,兩個詞,放縱的心、迷失的心。學問的道沒有別的,就是把丟失的善心找回來。3、人心修養要將好的方面“擴而充之”“熟之”修“心”養“性”,除了“四省”好“求放心”之外,孟子又提出“擴而充之”的主張。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擴而充之:擴,擴大,充,充實;“擴而充之”即擴大充實;擴大增加。就是從“人性本善”天性善良出發,將“人心四端”仁義禮智擴大增加。這既是要加強修煉!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然,即“燃
11、”,然-燃,古今字,燃燒。達,畅通。知道將人性的善和人心的四端擴充,就像火開始燃燒、泉水開始暢通一樣。將人心四端“擴而充之”到什麼程度才算修煉成功呢?一定是要讓“善”戰勝“惡”、讓人性善的方面像莊稼一樣都成熟方可。對此,孟子告子上是這樣說的:“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之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5 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孟子曰: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用莊稼作比喻,五穀只有成熟才美,那麼人只有修煉到成熟的境界才能戰勝不仁。修心養性之途:(1)內省。想著固有的仁心。(2)求放心。找回放失的仁心。(3)熟之。擴大和養成真正的仁心。所以,其實,我們學習、人生修行,走的就是孟子指出的這三條路徑:首先心中有各理想的目標:人性本善 找回放失的心/仁、義、禮、智 將人性中好的方面擴大、鞏固/養成好的心性品行。小結小結 公孫丑和告子是孟子集中論說“人性本善”和“人心四端”及其修煉方式的文章,而且孟子是把“人性”與“仁政”相結合進行討論的,今天的片段講讀學習是很粗略的,為了讓大家對孟子思想有一個更加深徹的解讀,請在平時完整閱讀孟子文本,并結合朱熹孟子集註和十三經本孟子註疏加深理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