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生理学名词解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3)--生理学名词解释.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2.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细 胞外液中的理化因素包括渗透压.温度.酸碱度.气体分压.电解质及营养成分等都保持在一个 相对恒定的水平称为内环境稳态。3.反馈(feedback):来自受控部分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4.正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 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作用。5.负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
2、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6.人体生理学:研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7.远距分泌:体内一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循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产生 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8.旁分泌:体内一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 于邻旁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9.自分泌:体内有些细胞分泌的激素或化学物质分泌后再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或化学物质的细胞本身,这种方式称为自分泌。10.内环境: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11.生物节律:是指生物机体内的
3、某些功能活动按一定时间顺序,规律性的出现节律变化。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2.易化扩散:脂溶性的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膜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 度的跨膜转运。3.主动转运:细胞代谢供能并在膜蛋白帮助下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4.兴奋性: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5.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6.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遇到的负荷。7.阈电位:当刺激引起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大量开放触发动作电位产生的临界膜电位。8.静息电位: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
4、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9.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一个迅速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10.兴奋-收缩耦联:横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耦联联系 起来的中介机制活过程。11.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12.终板电位: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中,接头前膜释放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引起后膜 钠离子内流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的电位变化。13.阈值:是指刚刚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局部电位:当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的低于阈电位水平的较小的去极化。14.最适初长度:维持最适肌节长度的肌肉初长度,就是
5、肌肉的最适初长度,应为 2.02.2um。15.初长度: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单收缩: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会出现一次机械收缩。16.不完全强直收缩: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17.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更高时,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为机械反 应的平缓增加。18.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19.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20.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
6、理功能的蛋白质。21.量子式释放:每个囊泡中储存的 ACh 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释放时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顷囊释放。22.电紧张性扩布:当膜的某一部分出现局部去极化后可向周围短距离扩布,并随扩布距离增加而衰减乃至消失。23.极化: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荷处于外正内负的分极状态。24.去极化:细胞的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25.超级化: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26.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电位恢复的过程。27.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28.超射:细胞膜受刺激引起膜内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位。29.绝对不应期:细胞
7、接受刺激发生兴奋的最初阶段,即兴奋性为零的时期。30.阈刺激:细胞或组织接受阈强度的刺激方式。32.刺激:是指活的机体或组织细胞所感受的内外环境的任何变化。33.反应:当环境发生改变时,机体内部的代谢和外表的活动将发生改变。第三章血液第三章血液 1.血量:心血管系统中血液的容量。2.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内下沉的速度,即以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3.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从中流出,但在正常人,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这种情况称为生理止血 4.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5.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
8、是指红细胞血型,根 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 6.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7.自体输血:是采用患者自身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下需要的一种输血疗法 8.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源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之,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 衡中起重要作用。9.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之,在维持血管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之,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10.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中而不易下沉的特性。11.血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秒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下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12.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降解液
9、化的过程。13.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循环流动,起着运输物质的作用。14.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总称。第四章血液循环第四章血液循环 1.期前收缩: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2.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3.心脏(自律性):是指心肌组织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征。4.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5.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0、简称搏出量。6.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次/分)。7.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钟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8.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射血分数。9.心指数:以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10.动脉血压:通常指主动脉血压,即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侧壁的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11.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张压加 1/3 脉压。12.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13.自律细胞:主要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它们组成心内特殊传
11、导系统,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并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14.异长调节: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的改变。15.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第五章呼吸第五章呼吸 1.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O2 和 CO2)交换。胸内压:胸膜腔内压力称为胸内压,其数值比大气压低,亦称胸内负压。2.肺顺应性:顺应顺应性是指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4.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5.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正常为 15002000ml。6.补呼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为 9001200ml。7.余
12、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8.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 2.5L。9.时间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尽快呼气通常以呼气过程中第 1、2、3 秒时间内所呼出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10.每分通气量:亦称肺通气量,是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静息时每分钟通气量是 68L,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可达 100L。11.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12.解剖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鼻或口与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内,不参
13、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呼吸道容积。13.肺泡无效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不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发生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14.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为生理无效腔。15.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等于右心输出量)的比值。16.氧离曲线:氧解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 PO2 与 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既表示在不同 PO2 下 O2 与 Hb 的解离情况,也反映在不同 PO2 时 O2 与 Hb 的结合情况。17.波尔效应:pH降低或PCO2升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氧解离曲线右移;而pH升高或
14、PCO2 降低时,则 Hb 对 O2 的亲和力增加,P50 降低,氧解离曲线左移。酸度对 Hb 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18.HB 氧饱和度:Hb 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血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量)100%。19.HB 的氧含量:100mL 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20.HB的氧容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氧的最大量,氧容量受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21.氧解离曲线:表示血液 PO2 与 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22.何尔登效应:02 与Hb 结合可促使 CO2释放,而去氧的 Hb则容易与 CO2 结合,这一现象称为何尔登效应.23.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
15、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或黑一伯反射。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两种成分。24.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25.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26.组织换气: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27.弹性阻力:物体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变性的力。28.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1.吸收:是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2.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3.胃的排空: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4.基本电节律:又称慢波
16、电位,指消化道平滑肌细胞不论其收缩与否,均可记录到一种缓慢的节律性的电变化。5.容受性舒张:进食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平滑肌舒张。6.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7.分节运动:是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一种运动。8.肠胃激素: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9.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酶)的作用将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不能被直接吸收的复杂、大分子的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和单糖等简单小分子物质的过程。10.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搅拌、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
17、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11.脑-肠肽:一些胃肠激素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12.促胰液素:促进胰液(以 HCO 3-和 H 2O 为主)、胆汁、小肠液分泌,胆囊收缩,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液分泌。13.胆囊收缩素:促进胃液、胰液(以消化酶为主)、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14.胆盐的肠肝循环:进入小肠的胆盐绝大部分由回肠粘膜吸收入血,通过门脉系统回到肝脏再形成胆汁,这一过程成为。15.乳糜微粒:进入细胞内的长链脂肪酸在细胞内被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与细胞中的载脂蛋白结合.16.胃泌素:促进胃液(以 HCl 和胃蛋白酶原为主)、胰液、胆汁分泌,
18、加强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促进胃肠粘膜生长。17.胃蠕动:进食后约 5 分钟胃开始蠕动,从胃中部开始向幽门部进行并逐渐加强、加快,其频率一般每分钟 3 次。18.中枢化学感受器:存在于延髓腹外侧浅表,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它接受氢离子浓度增高的刺激而反射地使呼吸增强。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1.能量代谢:指伴随着物质代谢过程中所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2.基础代谢: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状态下,室温保持在 20 一25 ,排除肌肉活动,食物和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3.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基础
19、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人在清晨,清醒,静卧,空腹,温室保持在 2025之间的状态称为基础状态,即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 神活动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单位时间神活动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8.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是指从进食后 1 小时左右开始,延续到 7 一 8 小时左右,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9.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10.体温调定点:由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活动所决定的体温恒定水平。11.不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并且在未聚成明显水滴时就蒸发掉的一种精神紧张散热方式。12.蒸发散热:指通过蒸发水分而带去热量的一
20、种散热方式。它分为显汗和不显汗两种。第八章尿液的生成和排出第八章尿液的生成和排出 1.渗透性利尿:肾小管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升高,使小管液体渗透压升高,从而阻止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水排出量大,尿量增多。2.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反射地使 ADH 释放减少或停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加。3.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或原尿量,通常为 125ml/min。4.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球囊内压是对抗滤过的力量,所
21、以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5.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6.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少,滤液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 GFR 的6570%7.排泄(排尿):是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进入体内的异物以及过剩的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经一定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8.肾糖阈:开始出现尿糖时血浆中葡萄糖的最低浓度(180/100ml)。9.原尿:经肾小球滤过膜滤入囊腔的滤液。10.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11.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中。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1.突触:一个神经元的
22、轴突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2.神经递质: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完成信息传递的特定的化化学物质。3.胆碱能纤维:在周围神经系统,凡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纤维。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6.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一定部位产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
23、涉痛。7.脊休克: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一切反射活动的能力,处于无反应状态的现象。8.肌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的反射。9.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的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10.语言优势半球:95%以上右利手人群的左大脑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占优势,因此左半球称为语言优势半球。11.递质共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12.肌紧张:缓慢持续前拉肌肉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13.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
24、缩。14.慢波睡眠:第三与第四睡眠阶段,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交感神经的活动水平均降低。15.近点:当眼高度调节时即用最大的调节力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称为近点。16.视敏度(视力):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称为视敏度或视力。17.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18.暗适应:人从明处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东西,经过一定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恢复在暗处的视力的现象。19.明适应:是指从暗处进入明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看不清东西,经过一定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恢复在明处视力的现象。20.听域:将每种声波振动频率本身具有的听阈和最大可听阈绘制成图,两者所包围的
25、面积。21.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体内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22.感觉器官:感受细胞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感觉器官。23.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听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现象。24.特异性投射系统:指经典的感觉传导道(除嗅觉外)上行到丘脑,在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向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点对点投射的系统。25.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从脑干网状结构投射到丘脑第三类细胞群的纤维,经换元后向整个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弥散投射的系统。26.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7.反射弧:反射的
26、基本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第十章内分泌系统第十章内分泌系统 1.靶细胞:能与某种激素起特异性反应的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细胞 2.旁分泌:激素通过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称为旁分泌。3.第一信使:激素是将所携带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的细胞外信使,称为第一信使。4.第二信使: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称为第二信使。5.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6.应激反应: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使血液中 ACTH、糖皮质激素增
27、加,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和抵抗力。7.应急反应:在机体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将立即被调动起来,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大大增加,发生一系列反应。这种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急反应。8.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9.生长素介质:生长素的作用是通过诱导肝细胞产生并存在于血浆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实现的,这类物质称生长素介质。10.神经激素: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11.内分泌:某些腺体或细胞能分泌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或其它体液途径作用于靶细胞,从而调节它们的功能活动,这种有别于通过导管排出腺体分泌物的现象,称为内分泌。12.自分泌: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称为自分泌。1.月经周期:是指女性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落,出现流血现象,又称子宫周期。2.精子获能: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停留一段时间,重新获得卵子受精的能力。3.受精:成熟精子与乱细胞结合成一个新细胞受精卵的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