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鼻窦炎症性疾病讲义.pdf





《(3.8.2)--鼻窦炎症性疾病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8.2)--鼻窦炎症性疾病讲义.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鼻窦炎症性疾病鼻窦炎症性疾病鼻窦炎是以鼻及鼻窦黏膜炎性改变为特征的一种炎性疾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和慢性鼻-鼻窦炎。中华医学会 2012 年在昆明制订了“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昆明标准)”。该标准在临床中分为两型:(1)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临床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作为鼻窦炎的另外一种类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类疾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且分布广泛,我国城市人口鼻窦炎的发病率大约在 5%15%。病程超过 12 周为慢性。一、一、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acute suppurative sinusitis)
2、,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所以也称为鼻-鼻窦炎。炎症可以局限在一个鼻窦,亦可发生于双侧鼻腔的多个鼻窦,但以多鼻窦炎常见。一般以前组鼻窦之发病率为高,其中又以上颌窦炎发病为最高,筛窦炎次之,额窦炎较少,蝶窦炎最少。如鼻腔一侧各鼻窦均为炎症,则称为“全鼻窦炎”(pansinusitis)。急性鼻窦炎属中医学的“急鼻渊”(acute suppurative sinusitis)范畴。【病因病理】【病因病理】(一)中医病因病机(一)中医病因病机1.1.病因病因急性鼻窦炎病因多属实证,与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常见2.2.病机病机(1)风热侵袭风热邪毒,袭表犯肺,或风寒侵袭,郁
3、而化热,风热壅遏肺经,肺失清肃,致使邪毒循经上犯,结滞鼻窍;(2)胆腑热盛邪热犯胆,胆经热盛,热上蒸于脑,迫津下渗为病。又或有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化火,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伤及鼻窍,浊涕下不止也;(3)脾胃湿热嗜食肥甘厚味之物,致湿热内生,郁困脾胃,运化失常,湿热邪毒循经上蒸,停聚窦内,灼损窦内肌膜为病。(二)西医病因病理(二)西医病因病理1.1.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鼻窦炎的发病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1)全身因素,全身抵抗力降低,如营养不良,长期疲劳,烟酒过度,内分泌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可诱发本病。(2)局部因素,包括鼻腔或邻近器官的病变,如急慢性鼻炎、鼻腔异
4、物、肿瘤、鼻窦外伤或异物穿入后的直接感染。鼻腔填塞物留置时间过长,牙源性感染,拔牙时损伤窦腔底壁骨部,也可继发上颌窦炎。又或鼻息肉致鼻道、甚至鼻腔的阻塞,妨碍鼻窦的通气与引流,可继发感染,成为多发性鼻窦炎或全鼻窦炎。(3)变态反应性鼻窦炎,常表现为鼻窦黏膜的水肿,久之形成息肉,阻塞开口,导致鼻窦通气引流障碍,容易遭受细菌感染而继发鼻窦炎。(4)鼻腔及鼻窦解剖结构的变异,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过度膨大,影响鼻窦的引流及通气,也是诱发鼻窦炎的原因之一。2.2.病理病理近来的研究表明急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合流感嗜血杆菌。其病理变化可分为三期:(1)急性单纯性鼻窦炎,属于卡他期,表现为黏膜充
5、血水肿,固有层内有多形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纤毛运动缓慢。(2)急性分泌性鼻窦炎,黏膜水肿及血管扩张加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3)急性化脓性鼻窦炎,除炎症更加显著外,纤毛上皮坏死、脱落,与白细胞和细菌混杂,分泌物变为黏脓性或脓性。【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 1.症状症状(1)鼻塞 多为患侧持续性鼻塞,如两侧同时罹患,则为双侧持续性鼻塞,均因鼻黏膜炎性肿胀和分泌物积蓄所致。(2)流脓涕 流涕初期为清水样,或黏性,12 天后转为脓性,较黏稠,量多不易擤出,流向后鼻孔,由口咽吐出。(3)头痛和局部疼痛 头痛多为胀痛,疼痛部位因波及不同鼻窦而异。一般来说,前组鼻窦炎引起的疼痛多在头部表面;后组鼻窦炎
6、引起者多位于头颅深部。发病初期,多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发病中期,头痛逐渐局限于一定部位,且疼痛亦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急性上颌窦炎疼痛部位,通常在同侧尖牙窝处或面颊部,午后或久坐后加重。急性筛窦炎,疼痛部位常在内眦和鼻根部,有时为眼球后方疼痛,晨起渐痛、午后轻。急性额窦炎疼痛部位在前额、眉心处,头痛在早晨起床后头出现,逐渐加重,午后减轻,夜晚完全消失。第二天又同样规律出现。急性蝶窦炎,头痛常在颅内深部、后枕部疼痛,无明显时间性。(4)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儿童较重,成人较轻,一般有周身不适,精神不振或烦躁,食欲不佳,严重者表现有发热、畏寒。2 2.体征体征前鼻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肿胀、充血、分泌物积留。
7、分泌物为黏性、黏脓性或脓性。用 1%麻黄碱收缩鼻黏膜后观察中鼻道和嗅裂,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有黏脓或脓性分泌物,后组鼻窦炎则见嗅裂有积脓,额窦炎者脓性分泌物多从中鼻道前端引流。后鼻孔检查可见鼻咽表面有分泌物附着。表浅的鼻窦如上颌窦、额窦,可有局部软组织红肿和压痛。3.3.常见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可引起咽部炎症和扁桃体炎,甚至引起喉炎、气管炎、肺炎及支气管哮喘。在儿童,分泌物吞入胃内,可出现腹泻、胃痛、食欲减少。局部可因急性鼻窦炎鼻窦骨壁的坏死引起眶壁骨炎及骨膜炎、眶壁骨膜下脓肿、眶内蜂窝织炎、球后视神经炎。鼻源性颅内并发症虽然少见,按感染通路和程度之不同,分为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
8、炎、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辅助检查】【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总数增多。(2)鼻窦影像学检查:X 线片检查或断层拍片,可见鼻窦黏膜增厚,有分泌物积存时,可出现密度增高或液平面。鼻窦 CT 扫描,可更清楚地观察窦壁骨炎的情况,了解窦腔黏膜病变的程度以及鼻腔解剖结构的变异。(3)鼻道分泌物培养:可发现致病细菌。(4)鼻内镜检查:用 1%麻黄碱和 1%2%丁卡因棉片作鼻黏膜收缩和麻醉后,擤尽鼻涕。利用不同视角的鼻内镜检查鼻腔各壁,并伸入鼻道检查窦口及其附近黏膜,可准确观察鼻腔黏膜,尤其是窦口及其附近黏膜的病理改变,包括窦口形态、黏膜红肿程度、息肉样变以及脓性分
9、泌物来源,解剖结构是否有变异。【诊【诊 断】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鼻腔有脓性分泌物,结合 X 线片或 CT 结果不难确诊。【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鼻腔异物:鼻腔异物多发生于幼儿,玩耍时将异物放入鼻腔,表现为一侧鼻腔鼻塞、流脓涕,鼻腔检查可发现异物,取出异物后,症状消失。(2)急性鼻炎:急性鼻炎多在发病严重时或恢复期发生鼻窦炎,其症状、治疗及预后与急性鼻窦炎有所不同,临床中需加以鉴别(详见表 1)。表 1急性鼻炎与急性鼻窦炎的鉴别诊断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发病多在受凉后多在原发病(如急性鼻炎)的恢复期中发生病期一般不超过两周可数周,可转化为慢性鼻窦炎症状打喷喷,大量鼻涕、鼻塞、头部沉重感除鼻
10、流涕、鼻塞外,以头痛为主,有时伴有牙胀痛鼻分泌物量由多至少,一般两周内消失,由浆液性转粘液脓性,多为双侧量较多,大多一侧粘脓性或脓性,牙源性者多恶臭鼻腔检查以下鼻甲变化为主,红肿,中鼻道及嗅裂无脓性引流中鼻道或嗅裂可见脓性引流局部疼痛或叩击痛无常有鼻窦 X 线拍片阴性阳性(3)各个急性鼻窦炎的相互鉴别:各种鼻窦炎均有鼻塞,头痛及脓涕,但其头痛的时间及体征有所不同,需加以区别(详见表 2)。表 2各种鼻窦炎的鉴别急性上颌窦炎急性筛窦炎急性额窦炎急性蝶窦炎鼻涕晨起少,下午多,有时有臭味晨起多,下午少,不易擤尽晨起多,下午少,有时无涕晨起少,下午多,常后流鼻塞较重重轻轻嗅觉障碍较轻重轻重头 痛 主要
11、部位同侧面颊部、颞部、额突处,上午轻、午后重内目比、鼻根,晨起渐重、午后轻同侧额部,晨起渐重,午后转轻不规律,多在头颅深部、眼球后方,晨轻,午后重,常伴头昏局部红肿同侧面颊部同侧内目比同侧前额或上睑内侧无局 部 疼痛 或 叩击痛同侧面颊,上列磨牙同侧内目比深部同侧额窦底部或前壁、重无鼻腔检查中、下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中鼻甲红肿、筛泡肥大,中鼻道嗅裂可见脓性分泌物中鼻道前段有脓嗅裂后段有脓,常后流聚于鼻后孔处【治【治 疗】疗】急性鼻窦炎起病较急,局部症状重,可严重影响病人工作及生活,所以治疗宜全身治疗、局部外治以及物理治疗等相结合,尽早控制症状,防止并发症出现。一、中医治疗一、中医治疗(一)辨证方
12、药早期使用中药治疗,对症状改善有良效。现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述如下:1.风热侵袭证侯 鼻塞,流黏涕,量多,色黄或黏白,鼻塞较重,嗅觉失灵。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畏寒,咳嗽痰多,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局部检查见鼻甲黏膜充血,鼻道可见脓涕。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 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温病条辨、重订严氏济生方)基本处方 金银花、连翘、防风、辛夷花、白芷、干地龙、石菖蒲、甘草、薄荷、橘皮、鱼腥草加减:头痛甚者,可加藁本、蔓荆子。2.胆腑热盛证侯 鼻涕黄浊黏稠如脓样,量多,鼻塞,头痛重,嗅觉迟钝或消失。全身症状可伴发热,口苦咽干,面赤,目眩,烦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尖边红,苔黄或厚腻
13、,脉弦数。局部检查见鼻甲肿胀红赤较甚。鼻道见黏脓涕。治法清泻胆热,祛浊通窍。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医方集解)基本处方 黄芩、山栀子、车前草、生地、白芷、龙胆草、辛夷花、泽泻、茯苓、当归、路路通;加减:兼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泄热;涕难出者,加皂角刺以清热排脓。3.脾胃湿热证侯 鼻涕黄浊而量多,涓涓而出,或涕带臭味,鼻塞重,嗅觉消失。全身症状可伴有头痛剧烈,兼见腹胀闷、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濡或滑。局部检查见鼻内肌膜红赤,肿胀较甚。鼻道见黄浊涕。治法清脾胃热,利湿祛浊。方药 甘露消毒丹加减。(医效秘传)基本处方 黄芩、滑石、藿香、石菖蒲、川贝、射干、辛夷花、茵陈、白芷,石菖蒲,连翘。加减:涕难出
14、者,加皂角刺以加强排脓之力;头痛甚者,可加藁本、柴胡以疏风清热,清利头目。(二)其他中医疗法1.中成药:可选用鼻渊舒、鼻窦炎口服液、藿胆丸等中成药口服,有清热祛湿排涕之功,适用于各型鼻窦炎。2.针灸:局部与远端穴位相结合,每次各选 12 穴。每天针刺一次,57天为一疗程,毫针刺,用泻法。主穴:四白、迎香、风池、印堂。配穴:合谷、列缺、足三里、阳陵泉等。3.穴位注射:取穴肺俞。注射鱼腥草注射液,以清热宣肺通窍,隔天一次。4.滴鼻:用清热解毒、芳香通窍的滴鼻药。如黄连滴鼻液滴鼻,每日 23次。5.超声雾化吸入:可用中药煎剂,或用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作雾化吸入,有通窍、祛浊的功效。二、西医治
15、疗二、西医治疗原则是根除病因,保证引流通畅,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1.一般治疗:多饮水,进食清淡食物,注意休息,发热者可适当使用退热药物。2.病因治疗:积极治疗急性鼻炎,防止并发急性鼻窦炎。如为牙源性的鼻窦炎,必须检查并治疗牙疾。3.抗炎治疗: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及时控制感染极为重要,并可防其转为慢性和并发症的发生。抗生素选用广谱的,以头孢二代为首选。抗生素要使用足量,一般口服,如头孢丙烯。使用抗生素应根据脓涕性质来判断可能是哪种细菌感染,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必要时可考虑应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尤其是牙源性鼻窦炎。4.保证引流通畅:黏液促排类药物,如强力稀化黏素胶囊,以稀化
16、鼻窦分泌物,增加鼻窦黏膜纤毛的动力,并促进鼻窦分泌物的排泄;体位引流法:使窦口通畅,以利引流。5.物理治疗:局部热敷、超短波透热或红外线照射等,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吸收。6.上颌窦穿刺冲洗:应在全身症状消退或局部炎症基本控制后施行。可在冲洗完毕时于窦腔内注射抗生素、激素等药物。7.额窦环钻术:急性额窦炎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加重者,可行此术。二、二、慢性鼻慢性鼻-鼻窦炎鼻窦炎慢性鼻窦炎(chronic suppurative sinusitis,CRS)为常见病,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与鼻炎同时存在,所以称作慢性鼻-鼻窦炎,病程12周。慢性鼻-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者,以多窦发炎常见。一般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8 鼻窦 炎症 性疾病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