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皮肤科常用中成药---教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2.6.1#--皮肤科常用中成药---教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6.1#--皮肤科常用中成药---教材.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皮肤科常用中成药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一、中医皮肤病的命名一、中医皮肤病的命名中医皮肤病的命名虽然繁多,但仔细分析仍会发现有一定的方式和规律,概言之,不外着眼于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等方面。而且常常是抓住最主要、最鲜明的一点来命名的。比如:“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又因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又称为“玩癣”、又因其经常好发于颈项衣领之处,又别称为“摄领疮”。由于西医学的融入,中医药的现代化等原因,一种皮肤病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中医、西医互通的名字,在命名上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并不完全对应,在临床上一定要注意区分,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二、皮肤病的
2、辨证论治二、皮肤病的辨证论治辨证是中医治病最关键的一环,是处方的先决条件,有正确的辨证才能有正确的治疗。中医辨证方法中脏腑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中医皮肤病学遵循这些方法。除此之外,皮肤病还特别注意病变局部辨证,比如:从局部皮损上亦能辨证:比如这里提到的斑:若斑色红、压之褪色一般为气分有热,若斑色红,压之不褪色,多为血分有热,若斑色紫暗多有血瘀的表现。再比如鳞屑:干性鳞屑为血虚风燥,或者血燥肌肤失养,油性鳞屑为湿热。三、皮肤病的治疗三、皮肤病的治疗中医对于疾病的认识是从人体的完整统一性出发的,皮肤病虽发于外,氮气病因多与人体阴阳、气血的偏胜、偏衰以及脏腑之间机能
3、活动失调所致。在治疗上,不但重视局部治疗,也重视全身治疗,内外结合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皮肤病的中成药治疗也将从内治和外治两方面进行叙述。1.1.常见皮肤病内服中成药常见皮肤病内服中成药(1)风通圣颗粒(丸)【组成】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生石膏、桔梗等。【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主治】用于风疹湿疮(荨麻疹、痤疮、湿疹等),外寒内热,表里俱实,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者宜。【使用方法】口服,颗粒:一次3克,一日2次。(3g*10袋);丸剂:一次1袋(6克),一日2次。(2)蝉止痒胶囊【组成】金银花、栀子、黄芩、苦参、黄柏等。【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作用。【主治】用于湿热内蕴所引起的丘疹
4、性荨麻疹,夏季皮炎等皮肤瘙痒症状。【使用方法】口服。一次6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3)润燥止痒胶囊【组成】何首乌、制何首乌、生地黄、桑叶、苦参等。【功效】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主治】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风瘙痒(皮肤瘙痒),粉刺(痤疮),便秘。【使用方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2周为一疗程。(0.5g*36s)(4)消风止痒颗粒1【组成】防风、蝉蜕、地骨皮、苍术、亚麻子等。【功效】消风清热,除湿止痒。【主治】主治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症。【使用方法】口服;1岁以内一日1袋,1至4岁一日2袋;5至9岁一日3袋;10至14岁一日4袋;15岁以上一日6袋。分23次服用;(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6 皮肤科 常用 中成药 教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