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浅谈安全文化.doc





《安全文化浅谈安全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文化浅谈安全文化.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平安文化浅谈平安文化国家安监总局在“十一五”平安文化建立纲要中指出:目前全国平安消费情势仍然严峻,其中重要缘故之一是平安文化建立水平较低,全民的平安认识较为淡薄;一些企业的平安文化行为不够标准;社会的平安言论气氛不够浓重。总体看,平安文化建立与情势开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纲要中44次提及平安文化,本文就这一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一、平安文化的起源与开展平安文化发端于核平安领域。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损
2、害,损失沉重举世震惊。1990年前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学者领先提出了平安文化的理论。1992年,我国核工业专家也开始探究和研究平安文化。1994年3月,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与中国核能学会结合召开平安文化研讨会,时任劳动部长李伯勇要求“把平安消费工作提高到平安文化的高度来认识”。1995年,全国第五次“平安消费周”活动的主要内容为“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隐患治理,积极贯彻劳动法、矿山平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倡导平安文化、提高全民平安认识”,初次正式提出了“平安文化”的理念。1995年和1997年,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等单位发起,召开了全国平安文化高级研讨会和中国平安文化推进计划专家座谈会,随后
3、一批平安文化的专家学者崭露头角,一批平安文化的论著应运而生,平安文化建立的热潮在祖国大地涌动,不少产业部门开始倡导建立企业平安文化机制。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军工、航天、核工业及原子能事业的快速开展,意外灾害和严峻事故也不断发生,带来了宏大损失和恶果。国内外的平安专家通过对切尔诺贝利等严峻事故的反思研讨,一致认为,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治理手段,但关于搞好平安消费来说仍然不够的。依托平安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借助良好的防护设备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物的不平安状态,降低平安风险,但由于科技开展水平及经济上的缘故,依托工程技术的平安防护具有特别大的局限性,且不能操纵人的不平安行为,达不到消费的本质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文化 浅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