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吸收系统的解剖生理学结构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吸收系统的解剖生理学结构精品文稿.ppt(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消化吸收系统的解剖生理学结构第1页,本讲稿共18页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从口腔至肛门的迂曲管道,长度约9米,依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大肠。临床上通常把口腔至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至肛门的一段,称为下消化道。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胰;小消化腺则是散在于整个消化管壁内的无数个小腺体,入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第2页,本讲稿共18页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第3页,本讲稿共18页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消化管模式图第4页,本讲稿共18页消化系统吸收的
2、部位消化道不同部位,吸收物质及能力并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该部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在此处被消化的程度和停留时间。口腔和食管内,食物基本上不能被吸收,但某些药物,如硝酸甘油含在舌下可被口腔黏膜吸收。胃的吸收能力很弱,仅能吸收乙醇、少量水分和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此外还能缓慢吸收某些药物。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因为在小肠中食物已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有充分的吸收时间(3-8小时);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总面积可达200m。第5页,本讲稿共18页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胃肠道是口服药物的必经通道,由胃、小肠、大肠三部分组成,了解其结构与功
3、能以及与吸收有关的生理特征,有利于掌握口服药物吸收的规律。第6页,本讲稿共18页胃胃为消化道中最为膨大的部分,与食管相接的部位为贲门,十二指肠相连的为幽门,中间部分为胃体部,胃控制内容物向肠管转运。胃壁由粘膜、肌层和浆膜层组成。胃粘膜表面层是上皮柱状细胞,在收缩状态时有长的纵横壁和短的横格壁。黏膜面上分布有无数深度约0.1-0.5nm的胃小窝,其下分布有胃腺,成人每天分泌约2L胃液。胃液含有以胃蛋白酶为主的酶类和0.4-0.5的盐酸,具有稀释、消化食物的作用,胃上皮细胞的表面覆盖着一层1.0-1.5mm厚的黏液层,它主要由粘多糖组成,为细胞表面提供了一层保护层。口服的药物在胃内的停留过程中大部
4、分崩解、分散和溶解。胃黏膜表面虽然有许多褶襞,但由于缺乏绒毛,吸收面积有限,除一些酸性药物有较好的吸收外,大多数药物吸收较差。第7页,本讲稿共18页胃第8页,本讲稿共18页小肠 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全长约2-3米,直径约4mm。十二指肠与胃相连,胆管和胰腺管开口于此,排除胆汁和胰液,帮助消化和中和部分胃酸使消化液PH升高。小肠粘膜上面分布有许多环状褶襞,并拥有大量指状突起的绒毛。绒毛是小肠黏膜表面的基本组成部分,长度约0.5-1.5mm,绒毛内含丰富的血管、毛细血管以及乳糜淋巴管,是物质吸收的部位。每一根绒毛的外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其顶端细胞膜的突起称为微绒毛。每一柱状上皮细胞的
5、顶端约有1700条微绒毛,是药物吸收过程进行的区域。相邻细胞之间充满间隙液,其细胞顶侧膜处相连,构成紧密结合,这是细胞旁路通道的转运屏障。第9页,本讲稿共18页小肠第10页,本讲稿共18页小肠药物通过微绒毛后进入毛细血管、淋巴管以及神经纤维的固有层。药物吸收的途径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被血液带走,也可以通过乳糜淋巴管到淋巴管,但绒毛中的血液流速比淋巴液快500-1000倍,故在吸收过程中,淋巴系统作用只占一小部分。总之,小肠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也是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小肠液的PH约5-7.5,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第11页,本讲稿共18页大肠大肠是由盲肠、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组成。大肠比小肠短而粗,黏膜上有皱纹但没有绒毛。有效吸收表面积比小肠小得多,药物吸收也比小肠差。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糟粕、吸收水分、无机盐以及形成粪便。除直肠给药和结肠定位给药外,只有一些吸收很慢的药物,在通过胃与小肠未被吸收时,才呈现药物吸收功能第12页,本讲稿共18页大肠结肠是特殊的给药部位,是治疗结肠疾病的作用部位,多肽类药物可以结肠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结肠有400余种细菌,主要是厌氧菌。物质通过结肠的速度较慢。在结肠中分泌液量少,因而药物释放后可得到较高的浓度梯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第13页,本讲稿共18页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学因素http:/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