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的荷载传递分析的理论综述(共20页).doc
《桩的荷载传递分析的理论综述(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的荷载传递分析的理论综述(共20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桩的沉降计算方法综述摘要: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它由桩和桩顶的承台组成。按桩的受力情况,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桩的沉降分为单桩和群桩两种沉降。单桩受到荷载后,其沉降量由下述两部分组成:桩自身的压缩变形和桩底以下土层的压缩。目前,计算单桩沉降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分层总合法、弹性理论法、荷载传递分析法、剪切变形传递法、数值计算法及其他简化算法,这些方法都是在一定的简化基础上考虑一种或几种因素对桩基沉降量的影响。而对于群桩的沉降计算;当桩都为端承桩时,由于不需要考虑群桩效应,故可将单桩的沉降作为整个桩基础的沉降;当桩都为摩擦桩时,由于要考虑桩与桩之间的相互影响、承
2、台的影响等。其沉降计算方法有等代墩基法经验法、明德林一盖得斯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法等。关键词:桩基础 计算方法 沉降 现有方法评述 分析1 单桩沉降的组成在竖向工作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沉降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1)桩身混凝土自身的弹塑性压缩Ss;(2)桩端以下土体所产生的桩端沉降Sb;单桩桩顶沉降S。可表示为:S。=Ss+Sb 现行规范通常假定桩身混凝土为弹性材料,用弹性理论进行桩身压缩计算。 桩端以下土体的压缩包括:土的固结压缩变形和钻孔桩的桩端沉渣压缩等。除了土体的固结变形外,有时桩端还可能发生刺入变形(土体发生塑性变形)。对固结变形可用土力学中的固结理论进行计算,固结变形产生的沉降,是随
3、时间而发展的,具有时间效应的特征。当桩端以下土体的压缩与荷载关系近似为直线关系时,也可以把土体视作线弹性介质,运用弹性理论进行近似计算。对刺入变形目前还研究不够,无法很好预测1I。目前一般假定桩端位移和桩端力成线性关系。另外,钻孔桩桩端沉渣也会产生压缩变形。在工程上可根据荷载特点、土层条件、桩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桩基沉降计算模式及相应的计算参数。沉降计算是否符合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参数的选择是否正确。2 各种单桩沉降计算方法的原理1232.1 荷载传递法荷载传递法亦称传递函数法,由Seed及Reese于1957年提出,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简化方法,这种方法是从规定的荷载变形传递方式来计
4、算桩对荷载的反应。其基本思想是:将桩划分为一系列等长的桩段(弹性单元),每一桩段与土体之间的联系用非线性弹簧来联系,桩端处土体也用非线性弹簧与桩端联系,以模拟桩-土之间的荷载传递关系。Guo(2001)提出了一种弹脆塑性模型,以考虑桩周土体的软化性状,这也是三折线模型中的一种。将桩与土之间的接触简化为弹簧连接,易推得式中的 即桩侧阻力的传递函数,只要该函数能够确定,解上述方程即可得到桩的位移。目前荷载传递法的求解有三种方法:解析法,变形协调法和矩阵位移法。解析法由Kezdi(1957)、佐滕悟(1965)等提出,把传递函数简化假定为某种曲线方程,然后直接求解。Coyle(1966)提出了迭代求
5、解的位移协调法,曹汉志(1986)提出了桩尖位移等值法,这两种变形协调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考虑土体的分层性和非线性,因此应用比较广泛。矩阵位移法(费勤发,1983)实质上是杆件系统的有限单元法。2.1.1 荷载传递法的研究 Kezdi(1957)以指数函数作为传递函数对刚性桩进行了分析,对柔性桩,采用了级数法求解。佐腾悟(1965)提出了线弹性全塑性传递函数,并在公式中考虑了多层地基和桩出露地面的情况。 Vijayvergiya(1977)采用抛物线为传递函数。 考虑到桩周土体在受荷过程中的非线性,Gardner(1975)、Kraft(1981)分别提出了两种表达形式不同的双曲线形式的传递函数。
6、 潘时声(1993)根据实际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提供的桩侧土极限摩阻力和桩端土极限阻力,也提出了一种双曲线函数来模拟传递函数4I。陈龙珠(1994)采用双折线硬化模型,分析了桩周和桩底土特性参数对荷载一沉降曲线的影响5。王旭东(1994)对Kraft的函数进行了修正,引入了一个控制性状的参数Mf6。陈明中(2000)用三折线模型作为传递函数,考虑了土体强度随深度增长的特性,推导了单桩荷载一沉降关系的近似解析解7。Guo(2001)提出了一种弹脆塑性模型,以考虑桩周土体的软化性状,这也是三折线模型中的一种。 辛公锋(2003)也提出了一个考虑桩侧土软化的三折线模型8。刘杰(2003,2004)则针对
7、侧阻软化情况,用矩阵传递法推导了单桩在均质土和成层土中荷载沉降关系的解析解。赵明华等人(2005)提出了一个侧阻统一三折线模型,能够考虑侧阻的非线性弹塑性,理想弹塑性以及侧阻软化情况,并用于单桩承载力研究9。2.2 剪切位移法剪切位移法是假定受荷桩身周围土体以承受剪切变形为主,桩土之间没有相对位移,将桩土视为理想的同心圆柱体,剪应力传递引起周围土体沉降,由此得到桩土体系的受力和变形的一种方法。Cooke(1974)通过在摩擦桩周用水平测斜计量测桩周土体的竖向位移,发现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土体的竖向位移分布呈漏斗状的曲线。当桩顶荷载小于30极限荷载时,大部分桩侧摩阻力由桩周土以剪应力沿径向向外传递
8、,传到桩尖的力很小,桩尖以下土的固结变形是很小的, 故桩端沉降Sb是不大的。据此Cooke认为评定单独摩擦桩的沉降时,可以假设沉降只与桩侧土的剪切变形有关。Cooke(1974)提出了摩擦桩荷载传递的模型,该模型为了简化计算,作了一系列假定并认为:当荷载较小时,桩的沉降较小,桩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上下土层之间无相互作用, 桩的沉降由剪切变形的积累而产生的,剪应力从桩侧表面沿径向向四周扩散到周围土体中;摩擦桩一般在工作荷载作用时,桩端承担的荷载比例较小,沉降主要是由桩侧传递的荷载所引起,在单桩周围形成漏斗状位移分布。2.2.1 剪切位移法的研究 Rondolph(1978)进一步发展了该方法,
9、使之可以考虑可压缩性桩,并且可以考虑桩长范围内轴向位移和荷载分布情况,并将单桩解析解推广至群桩。 Kraft(1981)考虑了土体的非线性性状,将Rondolph的单桩解推广至土体非线性情况10。 Chow(1986)将Kraft的解推广至群桩分析。 王启铜(1991)将Rondolph的单桩解从均质地基推广到成层地基,并考虑了桩端扩大的情况。宰金珉(1993,1996)将剪切位移法推广到塑性阶段,从而得到桩周土非线性位移场解析解表达式。在该基础上,与层状介质的有限层法和结构的有限元法联合运用,给出群桩与土和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的半解析半数值方法11l。剪切位移法可以给出桩周土体的位移变化场
10、,因此通过叠加方法可以考虑群桩的共同作用,这较有限元法和弹性理论法简单。但假定桩土之间没有相对位移,桩侧土体上下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这些与实际工程桩工作特性并不相符。2.3弹性理论法弹性理论法于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它将土体视为弹性半无限体,依靠Mindlin解,建立桩、土之间的变形协调方程,最终求得桩的轴力、侧阻、端阻及沉降等。以弹性理论法为根据发展出一些计算单桩沉降的方法,这些解法虽略有不同,但一般都基于桩的位移与临近土位移的协调条件,为此,借助于轴向荷载下桩身的压缩求得桩的位移,又应用荷载作用于半无限体内某一点所产生的Mindlin位移解求得桩周土体的位移。由于弹性理论假定桩土界面普遍
11、满足弹性即界面不发生滑移这一条件,沿界面诸相邻点的桩位移应与土位移相等,桩侧完全粗糙,桩侧阻力沿每个单元周围的分布是均匀的;忽略桩、土之间在法向的变形协调。由此依靠即可求得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分布,并进而求得桩的位移分布。吕凡任(2004)提出了考虑桩土相对位移的“广义弹性理论法”从而可以考虑桩周土的塑性,并将其应用于斜桩分析。Poulos对单根摩擦桩的分析,是把桩当作在地面处受有轴向荷载P,桩长为L,桩身直径为D,桩底直径D。的一根圆柱。为了便于分析,假设桩侧摩阻力为沿桩身均匀分布的摩擦应力g,桩端阻力为在桩底均匀分布的垂直应力P(见图1)图1摩擦桩分析示惹图分析中假定桩侧面为完全粗糙,桩
12、底面为完全光滑,并认为土是理想的、均质的、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其杨氏模量为E。,泊松比为“,它们都不因桩的存在而改变。若桩一土界面条件为弹性的,且不发生滑动,则桩和其邻接土的位移必然相等。2.3.1 弹性理论法的研究 D,Appolonia(1963)用Mindlin解系统研究了桩基础的沉降,并对下卧层是基岩的情况进行了修正,最早提出了弹性理论法。 Poulos(1968a,1968b,1969)从弹性理论中的Mindlin公式出发,系统地导出了单桩和群桩的计算理论以及表格。 Butterfield(1971)认为Poulos的假设,比如桩端光滑、桩端阻力均布、忽略桩侧径向力等假定影响了计算
13、的精度,因此他对桩单元进行了细分,考虑了不同径向距离处桩端阻力不一致的情况,并引入桩侧径向力,采用虚构应力函数的方法求解,计算表明,径向力对竖向位移影响以及竖向力对径向位移的影响都比较小。 费勤发(1984)基于Mindlin应力解,提出用分层总和法来形成地基的柔度矩阵,这样能方便地考虑不同的土层分布12。 杨敏(1992)采用边界积分法,分析层状地基中桩基沉降问题,基于Mindlin应力解,引入一个沉降调整系数进行修正,从而适用于分析各种非均匀土。 金波(1997)基于轴对称弹性力学基本方程,采用Hankel变换,利用传递矩阵方法得出层状地基在内部轴对称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解,建立了层状地基中单
14、桩沉降的计算方法。 吕凡任(2004)提出了考虑桩土相对位移的“广义弹性理论法”,从而可以考虑桩周土的塑性,并将其应用于斜桩分析。王伟(2006)将Randolph模型中桩身位移与桩端位移的函数关系简化为一多项式,并与Poulos积分方程中土体柔度系数矩阵结合,提出了一种竖向受荷单桩弹性分析的改进计算方法,从而避免了为集成桩身柔度矩阵而进行的差分运算13。2.4 路桥桩基简化方法根据当地的特定地质条件和桩长、桩型、荷载等,经过对工程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可得出估算单桩沉降的经验公式。由于受具体工程条件限制,经验公式虽然具有局限性,不能普遍采用,但经验法在当地很有用处,可以比较准确估计单桩沉降,并对
15、其他地区亦可做比较与参考。将桩视为承受压力的杆件,其桩顶沉降S。由桩端沉降Sb与桩身压缩量Ss组成,且侧阻与端阻对Sb、Ss均有影响。根据简化方法的不同和考虑角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单桩沉降简化计算方法。下式是我国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85)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中计算单桩沉降S。的公式。式中P为桩顶竖向荷载;L为桩长;Ep、Ap,分别为桩弹性模量和桩截面面积;A。为自地面(或桩顶)以/4角扩散至桩端平面处的扩散面积;为桩侧摩阻力分布系数,对打入式或振动式沉桩的摩擦桩,=23,对钻(挖)孔灌注摩擦桩,=12;Co为桩端处土的竖向地基系数,当桩长L10m时,取c0=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荷载 传递 分析 理论 综述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