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优秀课件.ppt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优秀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第1页,本讲稿共47页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l一、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一、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l二、外科预防性用药的规定。二、外科预防性用药的规定。l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l四、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四、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l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相关建议。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相关建议。第2页,本讲稿共47页前前 言言l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
2、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也出现了由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后果物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l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无指征的治疗用药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
3、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卫卫生部生部20042004年年8 8月月1919日公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日公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3页,本讲稿共47页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点: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第4页,本讲稿共47页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
4、物。(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第5页,本讲稿共47页(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方有指针应用抗菌药物(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方有指针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5、,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两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
6、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两菌四体、不含病毒)菌四体、不含病毒)第6页,本讲稿共47页(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l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原则: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原则: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定。l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病人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病人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立即送细菌培养。l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
7、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随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给药方案。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随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给药方案。第7页,本讲稿共47页(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选择用药l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
8、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适应症。临床医师应根据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适应症。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症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症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第8页,本讲稿共47页(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应注意应注意6项:项:1、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2、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9、第9页,本讲稿共47页3、给药途径:、给药途径:(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疗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疗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服给药。第10页,本讲稿共47页序贯疗法与转换疗法序贯疗法与转换疗法l序贯疗法序贯疗法:住院患者经短期静脉用药病情稳定后住院患者经短期静脉用药病情稳定后,将静脉注射剂改为口服药物将静脉注射剂改
10、为口服药物继续治疗继续治疗.在不影响患者疗效的基础上在不影响患者疗效的基础上,可缩短住院时间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降低治疗费用,预防长预防长期静脉输液引起的感染期静脉输液引起的感染,减少静脉注射所致的疼痛及其他危险减少静脉注射所致的疼痛及其他危险.通常选用半衰通常选用半衰期长且生物利用度接近注射剂的抗菌药物口服替代注射剂继续进行治疗的方期长且生物利用度接近注射剂的抗菌药物口服替代注射剂继续进行治疗的方法法,它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它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l转换疗法转换疗法:属于序贯疗法的范畴属于序贯疗法的范畴,其定义为作用相近的同类药物之间的转其定义为作用相近的同类药物之间
11、的转换换.第11页,本讲稿共47页3、给药途径:、给药途径:(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耳毒性
12、药不可局部滴耳。第12页,本讲稿共47页 4、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阿奇霉素每日一次,罗红霉素每日二次)。(重症感染者例外,阿奇霉素每日一次,
13、罗红霉素每日二次)。第13页,本讲稿共47页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而与峰浓度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而与峰浓度关系较小。多数关系较小。多数内酰胺类、部分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林内酰胺类、部分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林克霉素类、氨曲南等。建议给药方法:缩短间隔,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超过克霉素类、氨曲南等。建议给药方法:缩短间隔,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时间。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抗生素杀菌作用与临床效果与药物浓度相关。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抗生素杀菌作用与临床效果与药物浓度相关。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两性霉素包括氨
14、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等。建议给药方法:提高等。建议给药方法:提高血药浓度,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血药浓度,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第14页,本讲稿共47页l5、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第15页,本讲稿共47页 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
15、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种或2种以上病种以上病原菌感染。原菌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症感染。(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
16、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通常采用)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此外必须注种药物联合。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加。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加。第16页,本讲稿共47页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l抗菌药物根据作用性质可分类四类:抗菌药物根据作用性质可分类四类:l类为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类为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l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它们对静止期、繁殖期细菌均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它
17、们对静止期、繁殖期细菌均有杀灭作用。有杀灭作用。l类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林克霉素类、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类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林克霉素类、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l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l类和类和类合同可获得增强作用。类合同可获得增强作用。类和类和类合用拮抗。其他类合用多出现类合用拮抗。其他类合用多出现相加或无关。但应注意:作用机制相同的同一类药物的合用疗效并不增强,而相加或无关。但应注意:作用机制相同的同一类药物的合用疗效并不增强,而可能相互增加毒性,如氨基糖苷类彼此间相互不合用。还要注意,联合用药可可能相互增加毒性,如氨基糖苷类彼此间相互不合用。还要注意,
18、联合用药可能使药物毒性相加或极大增强,如单用万古霉素肾毒性一般较低,但若与氨基能使药物毒性相加或极大增强,如单用万古霉素肾毒性一般较低,但若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时,可使氨基糖苷类毒性增大。糖苷类合用时,可使氨基糖苷类毒性增大。第17页,本讲稿共47页二、外科预防性用药(预防用药的目的及原则)二、外科预防性用药(预防用药的目的及原则)l目的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l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
19、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第18页,本讲稿共47页二、外科预防性用药(清洁及污染手术的界定)二、外科预防性用药(清洁及污染手术的界定)l清洁手术者清洁手术者: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考虑预防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考虑预防用药。用药。l清洁半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清洁半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
20、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l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第19页,本讲稿共47页二、外科预防性用药(用药的针对性二、外科预防性用药(用药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有的放矢)l外科性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外科性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21、,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选用抗菌药物。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选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种。第20页,本讲稿共47页二、外科预防性用药(预防用药的时间)二、外科预防性用药
22、(预防用药的时间)l接受清洁手术者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手术如手术时间超过时间超过3小时小时,或失血量大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二剂可手术中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的有抗菌药物的有效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效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小时.l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不超过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不超过24小时小时.l清洁半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清洁半污
23、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小时.l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第21页,本讲稿共47页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问题的通知l1、卫办医发、卫办医发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知。l2、院发、院发200911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第22页,本讲稿共47页三、卫生部办公厅关
24、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问题的通知l(一)以严格控制(一)以严格控制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l(二)严格控制氟喹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二)严格控制氟喹酮类药物临床应用:l(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l(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第23页,本讲稿共47页(一)以严格控制(
25、一)以严格控制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l1、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类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药物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l2、术前、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小时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临床 合理 应用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