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考试原题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考试原题练习(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考试原题练习(附参考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考试原题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论语的论字读( ),它是记录( )的一部语录体。2.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 )。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4.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5、第句有通假字( )通( ),这一则用了( )两种修辞手法。6、解释加点字:A、时( )B、知( )C、厌(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 )。2、解释下列词语(1)去( )(2)戏( )(3)委( )(4)引( ) (5)顾( )3、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君
3、与 家 君 期日 中,日 中 不至,则 是 无 信5、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答:( )。6、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答:( )。7、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答:( )(三)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歆辄难之B、 默而识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友人惭,下车引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俱乘船避难:( )幸尚宽:( )纳其自托:( )
4、遂携拯如:( )3、给文中加点字注音。辄:( )携:( )4、翻译句子。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译:(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译:( )。5、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答:( )。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答:( )7、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答:( )。8、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 )。(四)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5、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借 旁 近 与之,即 书 诗 四 句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就:( )称:( )3、同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答:( )。4、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答:( )。5、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答:( )。6、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答:( )。(五)陈
6、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词。尝射于家圃:( )无他,但手熟尔:(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同法或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D.康肃笑而遣之见其发
7、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3、本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 ),“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 )(写出一个含“释”的这个意义的成语)5、对陈康肃“十中八九”的高超射技,卖油翁“但微颔之”,这是因为( ),看到卖油翁“但微颔之”,康肃感到“忿然”,可见康肃具有( )的心理。6、除了上面第3题所说的道理,本文还给你怎样的启示?( )(六)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
8、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亡何:( )且父未尝语我也:( )2.下列“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D思而不学则殆3.翻译下列句子。 重诺责,敦风义。( ) 卒辇而致之。( )4.在文段中用“”标出两个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第一层:( )第二层:( )5.“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 )附:参考答案(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文言文 考试 练习 参考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