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一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真题精选-含解析)(共1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届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一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真题精选-含解析)(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一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真题精选-含解析)(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类型一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1. (2015重庆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 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第1题图(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色。(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反应。(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验和结论:实验实验现象结论取B中少
2、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现红色猜想3成立反思与评价: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因为猜想_(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更换试剂,将_溶液换成_溶液。2. (2015江西)央视报道“全国多地相继出现了假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的主 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而假干粉灭火器是用面粉作灭火剂。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学校干粉 灭火器中的灭火剂是否为报道中的“假干粉”,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探究一:甲、乙两同学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和化学方法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_粉末逐渐溶解乙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_该灭火剂不属于报道中的“假干粉”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探究二:小组同学利用该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后,发现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残留。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继续以下探究:【查阅资料】1.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2. 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提出猜想】猜想1:残留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猜想2:残留物主要成分是_。【设计方案】小组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_(填序号)。A. 加热残留物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
4、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2正确B. 将残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热现象,则猜想1正确C. 将残留物溶于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猜想2正确【反思评价】设计实验方案要思维缜密,考虑周全。用化学知识解释上述错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_。3. (2015宜宾)镁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泡的成 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假设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查阅资料】NH3HCl= NH4Cl2NH3H2SO4= (NH4)2SO42NH33CuO 3CuN23H2O【实验探究】(1)为了确定是否含有HCl,将
5、气体通入酸化的_溶液中,无沉淀生成,则该气体中无HCl。(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第3题图A中观察到_,证明有NH3;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证明有H2;浓硫酸的作用是_。【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填“是”或“否”),理由是_。4. (2015云南)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 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BaCl
6、2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 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第4题图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_;可能含有_。(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为最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Na2CO3猜想:NaOH猜想:Na2CO3和NaOH【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不成立在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_溶液变为红色猜想成立【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5. (2015曲靖)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做了如下
7、两个实验:(1)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完成这两个实验后,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到一废液缸中,发现废液呈红色,小组同学对废液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温馨提示:该题的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溶液浓度较低,实验中如涉及硫酸钙,氢氧化钙等微溶物,均可看作可溶物)【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有哪些?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分析后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对废液中还含有的物质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还含有NaOH猜想二:还含有Na2CO3猜想三:还含有_(填化学式)。【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通过观察现象,就
8、得出了正确结论。若猜想二正确,小组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_。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交流与反思】小组中小林同学认为,将上述实验中的氯化钙溶液换成氢氧化钡溶液,也能得出正确结论。你认为小林的观点_(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理由是_。6. (2015贺州)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H2、CO2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 其成分。【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提出问题】混合气体由哪些气体组成?【提出猜想】猜想一:混合气体是CO、CO2;猜想二:混合气体是CO、H2;猜想三:混合气体是H2、CO2;猜想四:混合气体是_。【设计实验】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图1装置。,第6题图
9、1【观察现象】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讨论交流】(1)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则猜想_不成立;(2)小华认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小军认为小华的说法不正确,理由是_;(3)小丽认为在A装置前连接如图2三个装置就可以确定气体成分,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_gh。按小丽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前后两瓶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则猜想_成立,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第6题图2(4)指导老师指出小丽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还存在一处不足,你的改进措施是_。7. (2015河北)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
10、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 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判断依据不是KMnO4KMnO4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不是_(填化学式)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该物质能溶于水是MnO2其他实验用过MnO2,知道它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_。问题二:用什么洗掉MnO2?【交流讨论】MnO2与BaCO3、Mg(OH)2、Fe2O3、P2O5、Cu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_。这种
11、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由此推测MnO2也能与稀盐酸反应。【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交流讨论】实验说明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MnO2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2C2O4)溶液试一试。【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黑色固体果然被除去,同时发现产生许多气泡。问题三:生成了什么气体?【交流讨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因为_,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CO、H2、O2等。【实验验证】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的操作和现象是:_。【反思提高】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
12、物的思路是:先_,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8. (2015江西)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 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进行实验】利用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第8题图(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_,则她的猜想错误。(2)小敏:用图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_(填“b”或“c”)端管口连接。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后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13、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_。【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中,有两项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它们是_(填序号)。A. 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B. 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C. 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D.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9. (2015昆明)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一定温度,可
14、 以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不法分子用它来冒充黄金。小晨同学在实验室 进行了木炭粉还原氧化亚铜的实验(主要反应:CCu2O 2CuCO),她观察到 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于是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该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Cu是紫红色固体Cu2O是红色固体Cu2OH2SO4(稀)= CuSO4CuH2O【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u猜想二:Cu、Cu2O猜想三:Cu、C猜想四:Cu、Cu2O和C小晨同学认为猜想_不正确,因为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少量固体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溶液呈_色猜
15、想三不正确步骤二:把步骤一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将滤渣干燥后置于滤纸上,观察固体颜色固体为紫红色、黑色猜想_正确【实验反思】由于受反应物质量比、反应物接触面积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固体物质之间的反应可能无法完全进行。【拓展延伸】(1)从理论上看,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应为112,但实际做实验时却将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控制在约110。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2)下列可以用于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是_(填字母)。A. 观察颜色B. 加热固体C. 滴加稀硫酸 D. 滴加硝酸银溶液10. (2015宿迁)如图是某化学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探究工业炼铁原理及产物验证的实验, 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
16、下转化为一氧化碳。看图回答下列问题:,第10题图(1)写出装置A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过程中,应先点燃_装置中的酒精喷灯。(3)要验证B中产生的CO2,还需要在A、B之间增加_装置(填“D”或“E”)。(4)整套装置还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5)由于铁的氧化物Fe3O4和FeO均为黑色,B中得到的铁是否含有Fe3O4和FeO,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提出问题】CO还原Fe2O3得到的铁是否含有Fe3O4和FeO?【提出猜想】猜想1:Fe;猜想2:Fe和Fe3O4;猜想3:Fe和FeO;猜想4:_【查阅资料】2FeCl3Fe= 3FeCl2,但FeCl3溶液不
17、与Fe3O4、FeO反应;Fe3O48HCl= 2FeCl3FeCl24H2O;含有Fe3盐溶液遇到KSCN溶液时变成血红色。【实验探究】限选试剂:CO、盐酸、澄清石灰水、KSCN溶液、FeCl3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黑色产物加入到装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对过滤所得固体用蒸馏水洗涤黑色固体部分溶解.取少量黑色产物加入到装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对过滤所得固体用蒸馏水洗涤黑色固体部分溶解.取第步洗涤后所得固体加入到装有足量_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少量KSCN溶液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不变为血红色猜想2和猜想4都不成立.另取少量黑色产物装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中考 化学 复习 题型 探究性 实验 类型 反应 物质 成分 探究 精选 解析 1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529578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