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分析.doc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分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讲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分析一、熟悉考纲1、上海考试手册上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2)能评价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二、熟悉考题1、熟悉历年上海卷诗歌鉴赏考题。(略)2、熟悉近几年全国诗歌鉴赏考题。(略)三、考点分析上海卷古诗鉴赏题一览表时间朝代、作者体载考点2000年赵师秀约客王驾雨晴绝句体裁、景物描写、诗句想象2001年春考唐杜甫月夜忆舍弟五律杜甫、诗句推断、从诗句分析主旨2001年夏考南宋辛弃疾摸鱼儿词辛弃疾、修辞手法、人物形象、从词语分析主旨2002年春考南宋岳飞小重山词名句、词语理解、主旨句、语言风格2002年夏考南宋蒋捷虞美
2、人听雨词诗歌内容、句义理解、鉴赏2003年春考杜牧过华清宫、杜常题华清宫七绝题材(咏史)、写作手法、内容鉴赏2003年夏考北宋米芾望海楼七律衬托、时空、句子理解、景与情2004年春考杜甫逢李龟年、王维相思诗常识、意象、词语的理解2004年夏考杜庠赤壁七律对联对仗、句子理解、景与情2005年春考元盍西村江岸水灯曲元宵、炼字、场景描写2005年夏考李白望庐山瀑布徐凝庐山瀑布绝句炼字、比喻的表达效果、对诗歌的评价2006年春考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舟词端午、场面描写、句子的理解2006年夏考元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曲(小令)小令常识、内容鉴赏、字词鉴赏2007年春考南宋方岳梦寻梅七律诗作理解、句意理解
3、、主旨情感的把握2007年夏考北宋苏轼阮郎归初夏词词的常识、内容、手法分析、判断、情景关系的鉴赏2008年春考北宋范成大步入衡山七律诗意推断、句子分析、判断、主旨、情感把握2008年夏考北宋王安石壬辰寒食五律作者作品篇目、句子分析、判断、字词鉴赏2009年春考南宋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词词作理解、主旨比较、语言特色鉴赏2009年夏考唐白居易早兴七律文学常识、内容、手法分析、判断、内容鉴赏四、命题分析1、来源:从选材来看,注重考察名家作品,考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唐、宋、元三个朝代。2、体裁:诗、词、曲三种体裁都涉及到了,上海卷诗歌鉴赏较少选择古体诗。3、题材:即景抒情、即事感怀、思乡怀人,
4、咏史。4、题型(1)出题形式:单首诗、两首诗阅读比较、两诗一评、一诗一对联(2)题型: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文字表述题5、命题方向:题量3题,分值8分。从考点来看,仍然依据考纲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从题型设置来看,三个题目基本保持“常识+理解+鉴赏”的模式。 五、考查范围1、注重对古诗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诗词常识始终是诗歌鉴赏的一个重点,尤其是上海卷,经常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如题材(内容)、体裁(诗、词、曲)、押韵、对偶、排序、传统节日、作家作品(杜甫、辛弃疾)、名句背诵等。【试题举例】2000年上海卷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绝句(或:七绝)。2001年春考卷杜甫是伟
5、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诗圣。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2001年夏考卷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2002年春考卷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C)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003年春考卷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咏史诗。2004年春考卷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唐代绝句是可以与音乐艺术结合在一起的。2004年夏考卷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对偶(对仗),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2005年春考卷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元
6、宵的盛况。2006年春考卷作品显示端午习俗的词语有龙舟、角黍(香蒲)、斗巧、结彩丝等。2006年夏考卷“黄钟” 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曲牌。2007年夏考卷“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长短句(或诗余、曲子词等)。2008年夏考卷“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篇名)。2009年夏考卷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注重对人物形象的考查 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节操等;把握作者对人物的褒贬。 【试题举例】2001年上海夏考卷摸鱼儿辛弃疾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意思对
7、即可)。2002年上海夏考卷虞美人听雨 蒋捷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歌楼听雨欢乐客舟听雨失意僧庐听雨无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 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唐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为什么?【参考答案】李清照的好。相比之下“和笑走”略显轻薄,而“和羞走”则显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安,而“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人物娇憨神情;“映中门”好似旁若无人,而“依门”则有所期
8、待,加以“回首”一笔,则少女窥人之态可掬了。 3、注重对意象和意境的考查意象是诗中所描写的饱含诗人感情的物象,它既是客观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属诗歌艺术形象的范畴。在古代诗歌中,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着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例如,以松、菊、梅、竹等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等象征理想,以明月、鸿雁等表示离愁别绪。一提到“羌笛”,就联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那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掌握这些特定的意象的象征意义,我们就能进一步深入分析考题,直达答案的要点。意象的作用有:渲染气氛、建构意境、烘托人物形象、奠定情感基调、借景抒情、以景衬境、以景衬情等。诗歌的
9、主题通常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所谓“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思(“意”)与自然景物或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境”)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常见的意境有:雄浑壮观、悲壮苍凉;恬静自然、幽清明净、和谐静谧;高远辽阔、慷慨悲壮、孤独冷寂等等。常见描写意境的词语有: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高亢、繁华、淳朴、暗淡、萧条、荒凉、冷寂等。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语言意象意境诗情思想”是
10、鉴赏诗歌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流程,不可倒置。【试题举例】2000年上海卷约 客(赵师秀)雨 晴(王驾)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季节景物甲初夏(黄梅时节)家家雨、处处蛙乙春天蜂、蝶、叶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流水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白云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柯子王炎 山冥
11、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4、注重对诗歌语言的考察(1)对关键词语的考查高考十分注重考查重点词语或关键词语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或表情达意的效果。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
12、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试题举例】2001年上海夏考卷摸鱼儿辛弃疾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意思对即可)2002年上海春考卷小重山 岳飞词中说的“心事”指:希望抗金报国。2004年上海春考卷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相思(唐王维)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爱情(或友情);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故国(家园)。联
13、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提示:(1)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2)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了家国之痛。2005年上海春考卷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提示:“涌”字写出了茫茫江面上突然浮现出辉煌璀璨的灯船,宛如仙山琼阁,它以虚托实,以幻写真,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发现灯船时那种惊讶赞赏、疑幻疑真的感受,着意渲染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2005年上海夏考卷望庐山瀑布李 白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
14、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提示:一个“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瀑布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雄奇壮丽,气势磅礴。一个“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叹。2006年上海夏考卷黄钟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张可久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偿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008年上海春考卷步入衡山范成大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闻鸡,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声,推断似有人家。2008年上海夏考卷壬辰寒食1 王安石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提示:“雪”隐喻了白发。
15、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2009年上海春考卷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作者“惆怅”的原因是(1)感慨自身孤独寂寞(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2)虽有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因年老闲居在家,心有余而力不足,遂生无奈之感。(2)对重要语句的考查古人说“以意逆志”,“逆志”的前提是明“意”。只有理解了诗句,感受了诗情,才能达到领悟诗意的目的。【试题举例】2000年上海卷约 客(赵师秀)雨 晴(王驾)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200
16、1年上海春考卷月夜忆舍弟 杜甫从诗中戍鼓断人行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2002年上海春考卷小重山 岳飞这首词的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2002年上海夏考卷虞美人听雨 蒋捷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C)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2003年上海夏考卷望海楼 米芾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B
17、 )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2004年上海夏考卷赤壁 杜庠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兵销炬影东风猛”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梦断箫声夜月孤”一句同说事。2007年上海春考卷梦寻梅方岳围绕“寻梅”,颔联前句表现了寻梅的艰辛(执着),后句突出了得梅的欣慰(欣喜)。2008年上海春考卷步入衡山范成大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B、A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C、通过对乌云
18、、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提示:对官场喧嚣(或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2009年上海春考卷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与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C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C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 D廉颇老类,尚能饭否?(3)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考查语言风格:平淡质朴、清新自然、俊爽飘逸、雄浑悲壮、豪放旷达、沉郁顿挫、婉约清丽、凝练含蓄、幽默诙谐等。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作者的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凡是优秀的作家,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诗歌 鉴赏 命题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