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1课时.doc





《第二章 第1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1课时.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形变、弹性、胡克定律1高考着重考查的知识点有:力的合成与分解、弹力、摩擦力概念及其在各种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对受力分析的考查涵盖了高中物理的所有考试热点问题此外,基础概念与实际联系也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2考试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矢量和标量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1课时力、重力、弹力考纲解读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的
2、概念.2.掌握弹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的基本方法.3.掌握胡克定律1对力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甲对乙的作用力在前,乙对甲的作用力在后答案A2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用细线将重物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D重心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E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答案C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
3、是地球的吸引力,A错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B错由平衡条件可知,细线拉力和重力平衡,重心在重力作用线上,C对重心位置跟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但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球壳D错;只有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弹簧拉力才等于物体重力,E错3对弹力的理解下列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接触并不一定产生弹力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C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水平面发生了形变D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答案AC解析两物体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才产生弹力,A正确,D错误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该物体
4、,受力物体是水平面,两力不同,B错误,C正确4画力的受力分析图画出图1中物体A和B所受重力、弹力的示意图(各接触面均光滑,各物体均静止)图1答案物体A和B所受重力、弹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5胡克定律的应用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B. C. D.答案C解析设弹簧原长为l0,根据胡克定律得F1k(l0l1),F2k(l2l0),两式联立,得k,选项C正确1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g的特点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
5、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g值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4)方向:竖直向下(5)重心相关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位置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2弹力(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2)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3)胡克定律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
6、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考点一弹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
7、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例1画出图2中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图2答案1有弹性形变才有弹力,只接触不发生弹性形变不产生弹力2杆的弹力并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但与杆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3几种典型接触弹力方向的确认:弹力弹力的方向面与面接触的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点与面接触的弹力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球与面接触的弹力在接触点与球心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球与球接触的弹力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突破训练1如图3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图3A大小为7
8、.5 NB大小为10 N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答案D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杆对球的作用力F和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的重力等大反向,可得F方向斜向左上方,令AB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可得:tan ,53,F12.5 N,故只有D项正确考点二弹力的分析与计算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弹力例2如图4所示,一光滑的半圆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用轻绳跨过光滑碗连接质量分别为m2和m3的物体,平衡时小球恰好与碗之间没有弹力作用,两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30,则m1、
9、m2、m3的比值为()图4A123 B21C211 D21解析对m1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m2gm1gcos 30m3gm1gcos 60,m2m1m3m1,B正确答案B突破训练2如图5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图5AF BFmgtan CFN DFNmgtan 答案A解析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滑块受到重力mg、支持力FN、水平推力F三个力作用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F与mg的合力F与FN等大、反向由几何关系可知F、mg和合力F构成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10、可求得:F,FNF.所以正确选项为A.考点三含弹簧类弹力问题的分析与计算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1)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其中x是弹簧的形变量(2)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重力可视为零(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受拉力,不能受压力(4)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其形变较大,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弹簧和橡皮绳被剪断时,它们产生的弹力立即消失例3如图6所示,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
11、2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图6(1)这时两弹簧的总长(2)若有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这时平板受到下面物体m2的压力解析(1)设上面弹簧的弹力为F1,伸长量为x1,下面弹簧的弹力为F2,伸长量为x2,由物体的平衡及胡克定律有F1(m1m2)g,x1F2m2g,x2所以两弹簧的总长为LL1L2x1x2L1L2.(2)要使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必须是上面弹簧伸长x,下面弹簧缩短x.对m2:FNk2xm2g对m1:m1gk1xk2x解得:FNm2gm1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FNFNm2gm1g答案(1)L1L
12、2(2)m2gm1g突破训练3一个长度为L的轻弹簧,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2L.现将两个这样的弹簧按如图7所示方式连接,A、B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则两小球平衡时,B小球距悬点O的距离为(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且弹簧都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图7A3L B4LC5L D6L答案C解析一根弹簧,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2L,即伸长L,劲度系数kmg/L.若两个小球如题图所示悬挂,则下面的弹簧伸长L,上面的弹簧受力2mg,伸长2L,则弹簧的总长为LLL2L5L,故C正确4.滑轮模型与死结模型问题的分析1跨过滑轮、光滑杆、光滑钉子的细绳两端张力大小相等2死
13、结模型:如几个绳端有“结点”,即几段绳子系在一起,谓之“死结”,那么这几段绳中的张力不一定相等3同样要注意轻质固定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作用力的方向需要结合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而轻质活动杆中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例4如图8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ACB30,g取10 m/s2,求:图8(1)轻绳AC段的张力FAC的大小;(2)横梁BC对C端的支持力的大小及方向解析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图中轻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
14、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C段的拉力大小为:FACFCDMg1010 N100 N(2)由几何关系得:FCFACMg100 N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答案(1)100 N(2)10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突破训练4如图9所示的四个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的是()图9A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甲、乙、丙B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甲、丙、丁C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乙、丙、丁D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甲、乙、丁答案B解析在甲、丙、丁三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第1课时 第二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