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教案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定.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球的运动教案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运动教案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定.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 地球的运动 教案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2.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3.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4.画图表示并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5.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
2、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四、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4.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五、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六、课时安排 4课时七、教具准备 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八、教学过程
3、新课导入 有个笑话:局长到某校视察,看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便问甲同学: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何是斜的?甲非常惊恐,答道:不是我弄的。此时,教室走进另一名学生乙。局长再问,乙答道:你知道的,我也是刚进来,什么也不知道。局长疑惑地问教师这是怎么一回事。教师满怀歉意地说:这不能怪他们,地球仪买来时,就已经是这样子了。校长见局长脸色越来越难看,连忙趋前解释:说来惭愧,校长陪笑道:因为学校经费有限,我们买的是地摊货。地球仪真的是被弄歪了的吗?如果不是,那为什么会是歪的呢?与地球的运动特征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运动。展示地球运动的动画 地球处于太阳系中, 它与其他的行星一样,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地球的
4、运动是很复杂的,其中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就是:自转和公转。那我们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呢?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地球自转】 我们先来探索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 学生活动 初中我们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我们先请一个同学用地球仪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纠正学生在演示地球公转时容易犯的错误,先让学生纠错,再由老师引导)问:地球自转时围绕着什么转动?(自转轴,简称地轴.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端应始终指向什么方向?(北极星)问:北极星也是地球上指北的方向。教室里北方在哪里?面朝北:左西右东。演示学生站起来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自转的
5、方向按什么时针方向在运动?拿地球仪的学生站起来,同桌从南极看地球按什么方向运动?结论 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说明观察位置不同,旋转方向就不同)方法 右手定则来记忆地球自转的方向: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右手判定法则:伸出右手,拇指向上(表示在北极上空观察),其余四指弯曲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拇指向下(表示南极上空观察),四指弯曲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如图所示:动手画一画 在黑板上(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观察思考 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 观察图1.14,这是在晴朗的夜晚,将照相机固定好,对
6、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而得到的照片。为什么照片上的恒星会呈现这样的运动轨迹?(主要是因为地球在自转)这是物理里面的相对运动的问题。就像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人看到窗外的树感觉是树在动,其实是汽车在动,同样的道理,这张恒星运动轨迹的照片其实是因为照相机随着地球在运动。【恒星日与太阳日】 设问 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所须的时间吗?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自转了一周呢?就像你在操场跑步怎样确定自己跑了一整圈? 动画 地球自转计时 一般要选择一个参照物,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在地球上选择一点P,让P对准恒星,当P随着地球自转一周(360度)后再次对准这颗恒星时所需要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这个周期,称为1
7、个恒星日。承转 我们在初中讲的地球自转一周需要1天即24小时,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呢?以太阳为参照物,称为1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设问 所以在计算地球自转的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就会有差别。太阳日比恒星日长?(356)那么恒星日和太阳日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太阳日比恒星日长356?思考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思考:地球自转一周以后是否还在原地?讲述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表演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别,下面我们来做个演示:教行师自扮地球,以前排一学生为太阳,以后排的一学生为遥远的恒星,教师面对太阳,也面对与之在同一直线上的遥远的恒星,边转动身体演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定 地球 运动 教案 一般 特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