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_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70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工程管理_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7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管理_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70页.docx(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一章 土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二章 强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三章 弱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四章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五章 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六章 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七章 装饰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八章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九章 建筑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十章 地质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一章 土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 施工质量验收依据:1、 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 GB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 GB50204-2002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 GB50205-2001 钢结构
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 有关设计规范(主要有砼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抗震等规范规程等)6、 有关原材料的设计规程(如砼配合比、砂石外加剂、焊接等)二、 钢筋砼结构监理实施细则1、 地下部分(0.00以下部分)基础工程:基础是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建筑物的垂直和水平荷载均通过基础传至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一旦发现问题,难以处理和弥补,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要严格地把握好施工质量关,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具备完备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必要时应作施工勘察和调查以确保工程质量及临近
3、建筑的安全。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专业资质,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及见证试验单位,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共同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消除质量隐患,并应形成文件资料,应归档,以便以后查用。1.1 基坑验槽:基坑尺寸、坑底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核对基坑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基坑排水处理、基坑钎探情况如何,与地质报告有否出入,验槽应有记录和检验报告。1.2 材料检查:1.2.1 水泥、砂子、石子钢材
4、是否有合格证书,并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复验原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2.2 砼级配是否达到设计所要求的砼强度等级。1.2.3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等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 m2至少应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 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1.3 模板、钢筋是否到位:模板尺寸,钢筋规格、根数、位置,保护层厚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上的要求。垫层厚度、尺寸是否满足要求。1.4 桩基础:1.4.1 桩位放样允许偏差:群桩20mm,单桩10mm。
5、1.4.2 预制桩桩位偏差必须符合GB50202-2002第5.1.3条表5.1.3要求。 灌注桩桩位偏差必须符合GB50202-2002第5.1.4条表5.1.4要求1.4.3 工程桩应按图纸要求进行承载力试验。1.4.4 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14.5 要编制监理实施细则。2、 地上部分(0.00以上部分)地上部分指主体结构部分,是整个建筑物的骨架,它的质量好坏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的关键。砼结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砼结构施工项目应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砼结构可划分为模板、钢筋、砼现浇结构和预制装配结构等分项
6、工程。各分项工程可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工作班、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对砼结构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钢筋、砼结构等相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资料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并应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施工工艺和结构的重要部位进行见证检测或结构实体检验。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验收记录检查。2.1 模板分项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大于4m的梁板是否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宜取跨度的0.1-0.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
7、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2.2 钢筋分项工程: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在浇砼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l 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l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l 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l 予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2.3 砼分项工程: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
8、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砼结构、予应力砼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检查数量:按统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砼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外加剂GB8076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砼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建砼强度的试件,应在砼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l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l 每工作班拌制的统一配合比的砼不足100盘时,取样
9、不得少于一次。l 当一次连续浇筑1000 m3 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 m3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l 每一层楼,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l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对抗渗砼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砼原材料每盘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2.4 砼结构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规范:l 有关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l 应有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l 观感质量验收合格。l 结构实体检验结果满足“规范”要求。三、 砌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
10、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尚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2、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3、 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同一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当在使用中不同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4、 砖、小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承重墙体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5、 砌体灰缝的砂浆应饱满,特别注意检查竖缝的饱满度,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凡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经检测和试配,符合要求,方可使用。6、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11、。对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一应砌筑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7、 构造柱是否按设计要求成马牙槎,是否先砌墙后浇砼,钢筋的拉接是否按图纸要求。8、 是否按要求对砖等砌体提前1-2d浇水湿润。9、 砌筑的墙体必须符合规范规定。10、 砌体工程验收前,必须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l 施工执行的技术标准l 原材料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l 砼及砂浆配合比通知单l 砼及砂浆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单l 施工记录l 各检验批的主控项目、一般项目验收记录l 施工质量控制资料l 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或修改设计的技术文件l 其他必须提供的资料11、 砌体工程验收时,应对砌体工程的观感质
12、量作出总体评价。第二章 电气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要点工程建设电气监理的控制及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等为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GB50300-2001的相应电气工程部分内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以质量预检为重点,对工程项目的人、机、科、法、环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坚持不合格的材料、设备不准在工程中使用。坚持本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的,不予签证,下道工序不得施工。一、 依据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
13、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验收规范GBJ148-190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6、电气装置安装施工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9、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二、 电、钢管敷设的检查:管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1、 钢管煨弯,必须采用专
14、用弯管器弯制,大的管径用机械弯制,所有暗配管弯曲半径为外径的10倍,明配管为6倍。官子弯曲处的弯扁度应小于0.1倍管外径,暗配管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明配管管径在63及以上的,可以使用套管焊接,套管应处在两管对口的中心,长度为管外经得1.5-3倍,焊接应严密。配管采用罗纹宜外露2-3扣。其圆钢跨接接地线的直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应牢固、平整、饱满,不得有点焊、咬肉、夹渣、焊瘤、钢管焊穿等现象。2、 安全电压(50伏以下)配线的金属钢管,线槽可不做跨接接地线。3、 明配镀锌钢管跨接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线卡子连接接地线, 不得熔焊焊接跨接接地线。三、 塑料电线管敷设的检查1、 使用阻燃型(
15、PVC)管应具有有效的准用证,外壁应有连续阻燃烧标记和制造厂标,有产品质保书,氧指数应达40以上。所用阻燃型(PVC)管的附件必须使用配套的阻燃型产品。2、 明配钢管,PVC刚性塑料管应在近灯位、开关、插座、箱盒的150-300毫米处应设管卡或支架固定,在转角、直线段处的管卡或支架间距应对称、均匀,管卡或支架的间距应符合国家规范规定。3、 吊平顶内的电气配管,宜按明配管的要求施工,不得将配管固定在平顶的吊架或龙骨上,灯头盒、接线盒的设置应便于检修,并加盖板,使用软管接到灯位的,其长度不宜超过1米。软管两端应用专用接头与接线盒。灯头盒连接牢固,金属软管本身应做接地保护,各种强、弱电的导线都严禁在
16、吊顶内裸露。四、 线槽、桥架、托盘及密集型母线槽连接处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线槽、桥架、托盘的外侧,金属线槽、桥架、托盘及密集型母线槽等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应牢固地连接为一体,并与接地主干线可靠连接。镀锌金属线槽、桥架、托盘可不做跨接接地线,但放松装置应设在明显部位,且在连接部位的两端不少于二处。五、 灯具、开关、插座及组合开关插座箱等电气设备的安装,在楼梯及共用部位,室内上下同一轴线位置坐标的误差不得大于50mm,开关距门框的距离应符合规定(15-20cm),距地面的标高位置为1.3米。开关不得装于门后,住宅户内配电箱下沿安装的标高不宜低于1.8米,且安装在较为隐蔽的位置,分体机空调
17、插座的标高不宜低于2米。厨房插座(脱排)不宜低于2米,离地插座不宜低于30cm,强弱电盒安装距离应为30-50cm。六、 公共建筑及民用住宅建筑的照明配电箱、板、柜及电表箱内应按国家规范要求设置N线和PE保护线的汇流排,N线和PE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将N线或PE线多根铰接或接压在铜接头内。埋地敷设的PE保护干线(镀锌扁钢)在引入箱、柜内都必须明露,并用导线与PE线排可靠连接,PE线截面设计无规定时,相线截面在16平方毫米及以下,PE线与相线截面相同,相线截面在16-35平方毫米时,PE线应为16平方毫米,相线截面大于35平方毫米以上时,PE线为相线截面的二分之一。七、 导线的联接1、 多股
18、铜芯线应用同截面规格的钢接头压接,如做成“羊眼圈”状的,其孔径应与连接螺栓相匹配,必须搪锡。2、 单股铜芯线可采用阻燃烧型安全压接帽压接或搪锡。八、 层面避雷带的检查:1、 支持件距离应均匀设置,每直线段的间距宜为1米,偏差:2cm 。2、 在直角、转角处应对接,一般为250-300毫米,避雷高度宜为150毫米。一般应设置在女儿墙中心。3、 当女儿墙宽度大于300毫米及以上时,避雷带距女儿墙外侧宜为150毫米。避雷带明敷补下线距墙面应为15-20毫米。4、 层面高于避雷带的所有金属物体必须与避雷带作可靠保护连接,具体可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的相关规定。5、 高层建筑物利用
19、基础钢筋作接地体的必须有可测量接地电阻的“测试点”。测试点的数量不应小于2处,在高级装饰墙面中。测试点宜暗设在专用盒内。测试点的高度一般应距地面500毫米为宜。6、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镀锌扁钢的厚度不得小于4毫米,截面不得小于100平方毫米。镀锌扁钢(圆钢)的搭接不得成“T”型,严禁直接对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圆钢为直径的 6倍),且不得小于三个棱边焊接,两个长边必焊,焊缝应平整饱满,不得有咬肉、夹渣、焊瘤等现象,焊缝严禁用砂轮机打磨,焊接部位药渣应及时清除干净,并刷二度防锈漆(埋地二度沥青漆),接地电阻的测试数据应符合设计规定。第三章 弱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本章主要阐述弱电工程
20、的火灾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共用天线电视、电话通信、广播音响四个分项工程。一、 依据:1、 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2、 智能化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二、 设备检验1、 设备和器材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并有合格证和铭牌;3、 器材金属部分应屏蔽接地;4、 设备的外壳、漆层及内部仪表、线路绝缘应完好,附件、备件齐全。三、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要点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应按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2、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线槽同一槽孔内,但电压为50V以下回路,同一台设备的电
21、力线路和无干扰要求的控制线路可除外,但安全超低压回路的导线,必须单独地或集中地按其中存在的最高电压绝缘起来。3、 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应作密封处理。4、 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两侧应固定,且留有适当余量。5、 弱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宜与强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分别设置,若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弱电与强电线路应分别布置在竖井两侧。6、 布线使用的非金属线材、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不燃或非延燃性材料制成。7、 探测器安装位置:l 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l 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l
22、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不应大于45;l 在厨房、开水房、浴室等房间连接的走廊安装,应在其入口边缘1.5m处;8、 探测器的安装:l 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对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l 若要装外接门灯必须采用专用底座;l 探测器经过调试后方可安装,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措施。9、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装:l 报警区域每一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位置到邻近防火分区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l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5m处, 应安装牢固并有明显的标志。10、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管理 建筑工程 质量 控制 要点 _7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