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浅析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论文浅析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平安治理论文浅析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 内容提要: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事故受害人恳求赔偿精神损害以维护本身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居高不下,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及理解适用的不统一,阻碍了法律的公正性。正确认识和理解道路交通事故之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最大限度的保护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抚慰金 据交管部门统计,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万起,造成8.2万人死亡、3.8万人受伤,人身伤亡占事故发生的36.7%。近三年来,湖南省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均在万
2、件左右,其中2007年达9903件,伤约14000人,死3055人;诉至法院的赔偿案件每年近千件。但在司法实践中,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受害人及其亲属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应否得到法院的支持;尤其是在交通事故肇事人被追查刑事责任的情况下,这一主张应否得到法院的支持?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分歧与矛盾。有人认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首先应适用道路交通平安法,但该法未规定受害人有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故受害人无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有人认为,受害人获得的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确实是一种精神损害抚慰金性质的赔偿,故受害人再也不能另行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还有人认为,假设交通事故肇事人被追查刑事责任的,受害
3、人更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笔者现就这些征询题,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一般情况下,因道路交通事故遭到人身损害的受害人,因此享有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 一般地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而承担的赔偿责任绝大部分属于侵权责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假设干征询题的解释,关于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的损害,应当适用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制度的规定。诚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平安法对精神损害赔偿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按照一般规定与特别规定不一致优先适用特别规定的法理原则,因道路交通事故遭到人身损害主张赔偿的,应当适用最高法院关于精神损赔的司法解释。因此,那些认为因道路交通平安法对
4、精神损赔没作规定,受害人就不能主张精神损赔的说法,是明显错误的。按照精神损害的一般理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公民的人身权,造成的公民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公民维护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动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和减损,故事故的加害人理应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二、认为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等同于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对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错误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假设干征询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据此,有人形而上的理解为:侵权行为受
5、害人获得的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确实是一种精神损害抚慰金性质的赔偿,故受害人再也不能另行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实际上,这是对该条规定的片面理解。由于,侵权而致人伤残、死亡,该侵权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的精神痛苦也必定远胜于侵权致受害人细微的人身损害而感遭到的精神痛苦。因此,给受轻损害的受害人以精神损害赔偿,而不给受重损害的当事人以精神损害赔偿,显然不符合公正、公平的民法根本准则。至于因侵权行为而死亡、伤残的当事人或其亲属因该侵权行为得到的死亡赔偿金、伤残赔偿金,从本质上讲,应当视为法律对受害人或其近亲属在受害人未伤残或死亡的情况下可预期利益之保护,不宜将司法机关对受害人该预期利益之保护,视为精神损害赔偿
6、之替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假设干征询题的解释中指出,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从几个方面作了调整:第一,合理界定死亡赔偿的性质。民法理论认为,自然人的权利才能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死亡后,其作为民事主体的资历已经消灭,因此,死亡受害人不能以主体资历主张民事权利;享有损害赔偿恳求权的,是间接受害人,即死者近亲属。死者近亲属遭到的损害有两个方面,一是财产损害,按照过去的理论认为确实是死者生前所扶养的人丧失生活供给来源所受损害,立法上叫做“被扶养人生活费”;二是非财产损害即精神损害,立法上称为“死亡补偿费”或者“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据此被认定为精神损害抚
7、慰金。1994 年5月12日八届人大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初次明确了死亡赔偿金的内涵是对受害人收入损失的赔偿。司法解释据此将“死亡赔偿金”界定为财产性质的收入损失赔偿。 由此可见,死亡赔偿金或残疾赔偿金是一种财产性质的收入损失赔偿,而非精神损害性质的赔偿,故认为死亡赔偿金或残疾赔偿金等同于精神损害抚慰金,从而将其作为精神损害赔偿之替代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受害人及其亲属可以在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之外同时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与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是并列的赔偿工程。 三、在事故肇事人被追查刑事责任之前,受害人仍应享有主张精
8、神损害赔偿的权利。 关于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恳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征询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征询题的规定中已经明确规定:“关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征询题的批复中也明确指出:“关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交通事故受害人在交通肇事罪审理的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但是刑法作为公法,它所表达的对犯罪分子
9、的惩办功能和对被害人心理上一定程度的抚慰,与民法作为私法,对被害人人格利益的保护,通过经济赔偿得到抚慰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因此笔者认为,在肇事人因交通肇事罪被提起公诉之前,交通事故受害人完全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而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与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对此作出禁止性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不乏如此的操作。 综上,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必须从程序上和实体上实在保障受害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正确认识死亡赔偿金或残疾赔偿金的财产赔偿性质,厘清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方式,坚决反对把死亡赔偿金或残疾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混为一谈而互为替代。 参考文献:1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二版),人民法院出版社,第686页;2王增勤:关于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讨论,中国民商法律网:/3王剑: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缺陷与重构,论文天下:/.lunwentianxia/2007-11-22;4张安民: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征询题,东方法眼:/.dffy/2007-12-11。(作者单位:湖南省双牌县人民法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