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饰北斋与富岳三十六景(共47页).docx
《葛饰北斋与富岳三十六景(共4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饰北斋与富岳三十六景(共47页).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葛饰北斋与富岳三十六景2015级,人文社科学院中国哲学,阎晓真摘要: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富岳三十六景是他晚年的作品之一,属于浮世绘中的“名所绘”,为描绘由日本关东各地远眺富士山时的景色。初版于天保2年(1831年)出版,只绘制36景,因为大受好评,所以葛饰北斋仍以富岳三十六景为题再追加10景,最终此系列共有46景。一般俗称初版的36景为“表富士”,追加的10景为“里富士”。富岳三十六景不仅是葛饰北斋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众多描绘富士山作品中之翘楚,享有浮世绘版画最高杰作的美誉。关键词:葛饰北斋;
2、富岳三十六景;浮世绘;江户时代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日本元禄时期的菱川师宣是浮世绘艺术的创始人。为日本绘画史打开了新的境界。浮世绘一经出世,就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随着浮世绘艺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著名画师,除了创始人菱川师宣外,还有揭开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帷幕的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磨、
3、戏剧绘巨匠东洲斋写乐、写实派大师葛饰北斋以及将风景绘技巧推向顶峰的一立斋广重。富岳三十六景就出自于“六大浮世绘师”其中的葛饰北斋之手。1 葛饰北斋生平简介日本宝历10年(1760年),北斋出生在江戸本所割下水(现东京墨田区)的一间普通民房里。本名叫中岛时太郎,后来改名叫铁藏。少年时期的他当过租书铺和印刷所的学徒,从而粗学过一点雕刻。他在19岁那一年进入胜川春章门下,正式开始接受艺术,学习绘画,立志当一名绘师。 胜川春章对这位青年的艺术才能还是很赏识的,以至转年就准许他以“胜川春朗”为画号发表作品。他开始时只是为黄表纸、洒落本之类的小作品配上插图。在胜川画室工作的15年间,他的作品并不太多,其风
4、格也大多模仿其师,然而这段经历,却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宽政4年(1792年),老师胜川春章去世。次年,北斋离开了胜川画室。他很快继承了“琳派”画师“表屋宗理”的名号,此后他的作品以狂歌本为主,还画了一些美人画。其中的代表作是风流无,这是他绘制的众多大首绘美人图中最重要的一幅。他笔下的美人大多是修长的脸,微张的小口,再加上精致的笔法描绘,总能使得画面看起来妙趣横生,这便是被时人所称道的“宗理风”。其实,不论是高贵的仕女,还是神秘的神话人物,或是一般的田汉村姑,在北斋的笔下都能被描绘的活灵活现。此时的他还广泛研究了狩野派、宗达光琳派和洋风画派等各种门派的艺术特色,特别是洋风画派对他以后
5、的作品有很深的影响。宽政10年(1798年),他把“宗理”的名号让给门人宗二,而改名为“北斋辰政”。七年后,才改为“葛饰北斋”。北斋此后的作品日渐丰富,其画风也基本形成了。北斋早期所描绘的作品,主要以风俗画和美人画为主,而此时则开始逐渐转向风景画。关于浮世绘中的风景画创作,北斋并不是第一人。奥村政信、歌川丰春、司马江汉等人都创作过风景画,而北斋则结合以前诸位大师的创作经验和西方的绘画技巧,为浮世绘风景画的创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进入化政时代,由于市民对浮世绘的需求加大,以及创作手法和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浮世绘创作进入了黄金时代。他一生中的两个最大成就都是在这个黄金时期完成的,一个是北斋漫画,另
6、一个便是富岳三十六景。葛饰北斋在北斋漫画(1814)中示范了描绘各种形体时使用的不同方法和科学的认识,特别是对人物各种姿势表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描绘的内容上既有人们的喜怒哀乐,也有鸟兽虫鱼、山川草木,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器物,可以称的上是一部绘画版的百科全书。文政末年到天保初年,70岁的北斋陆续创作和发表了横大判富岳三十六景共46枚,这是后来为他赢得世界性荣誉的代表作。富岳三十六景自然应以富士山为主角,然而在富岳三十六景这46幅作品中,除了少数的几幅以外,富士山几乎都是一个远远的背影,画面的主题大多是一般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场景,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此后,他又先后发表了横大判琉球八景、纵大
7、判诸国泷廻以及绘本富岳百景等作品,同样受到了好评。嘉永2年(1849年)元月,北斋抱病创作了他的最后一幅作品富士越龙。画面上具有鲜明“北斋风格”的富士山,以及一如既往的精致笔法。三个月后,葛饰北斋在位于浅草圣天町遍照院的家中去世,享年90岁。2 富岳三十六景赏析富岳三十六景是葛饰北斋晚年的作品之一,描绘的是日本关东各地眺望富士山的景色。初版只绘制三十六景,因为大受好评,所以葛饰北斋仍以富岳三十六景为题再追加十景,最终此系列共有四十六景。一般俗称初版的三十六景为“表富士”,追加的十景为“里富士”。画作虽以富士山为主题,然而在这四十六幅作品中,除了少数的几幅以外,富士山几乎都是一个远远的背影,画面
8、的主题大多是一般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场景,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大受好评。神奈川冲浪里自古以来即与同一组版画中的“凯风快晴”、“山下白雨”并称为三大传世名作,更以“GreatWave”之名,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浮世绘。画面上被梵高喻为“鹫爪”的惊涛骇浪激起飞沫,即将吞噬小舟。北斋把视点降低,彷佛自己在小舟中随波翻腾,仰望浪头及富士山,身历其境地捕捉住整个场面。将大自然排山倒海的逼人气势,抒发得淋漓尽致,其绝妙之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然而这幅珍品,并非一朝一夕写成,北斋于享和至文化年间(1800年左右)所发表的西洋风格版画中,有过类似的作品,换言之,前后共历经了三十年漫长岁月,才将这意象逼真的画面
9、完成。波涛中载浮载沈的小舟,是房总地区(现在的千叶县)用来运送新鲜鱼货的运输船。凯风快晴与山下白雨以赤富士景像与富士山占据画面大片比例出名。据说在暮夏初秋,当南风吹拂,天空晴朗时,富士山的斜坡在阳光下会呈现赤红色。这是北斋作品中构图最具抽象感的一幅。深川万年桥下描绘了从深川的万年桥下远眺远处的富士山,整幅图的重点都在桥上来来往往穿梭的人群和桥下的小船。葛饰北斋用细腻的线条勾勒出桥上桥下行人、船工忙碌的姿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岸边一隅的垂钓者。垂钓者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专心于鱼竿,外界的忙碌仿佛与自己无关。 东都骏台作者用浓郁的绿色与黄色搭配去塑造一个山坡小道的形象,选择站在一条山间小道上远眺
10、富士山。景色由近及远,近处的山坡、房屋与葱郁的树木描绘的淋漓尽致,远处的富士山仅寥寥几笔。在描绘人物上,把背负重物前行的劳动者的姿态逼真的展现出来,与旁边有仆从跟随的昂首前进的武士形成阶级地位上的差别。青山円(yun)座松选择了从另一座山观望的视角来展现富士山。近处的青山并没有用笔墨勾勒出山体框架,反而用绿色的树木代替,而远处的富士山整体用白色的颜料,表现其顶峰一年四季皆有白雪覆盖的景色,绿色和白色的对比,展现两座山不同的风景。作为风景画完全可以忽略人物的刻画,而葛饰北斋却在青山一角绘制了几位游山玩水的游客,营造一种亲近的氛围。武州千住更像是一幅人物画,画面的主体是远眺富士山的三位男子。从他们
11、的衣着可以判断,他们都是普通的百姓。一位是手持钓竿的老者,他身边坐着的可能是他的同伴,路边的道路上是一位牵着马远行的旅者,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望向远处的富士山。葛饰北斋巧妙地抓住了三人同时抬头远望的瞬间。甲州犬目峠(qi)描绘了从甲州的犬目山一隅眺望富士山。富士山主体采用柏林蓝(普鲁士蓝)的颜料由上到下、由深到浅进行一番渐变色的处理。白色的颜料既代表了山顶的皑皑白雪,又表现了富岳云雾缭绕的效果。尾州不二见原葛饰北斋用两笔线条就完成了富士山的构图,他的大部分笔墨都用于描绘一位正在辛勤工作的手工业者。作为一名写实派画家,葛饰北斋以硬朗的线条塑造一位挥汗如雨的劳动者,连这名男子劳苦的神态都刻画的很细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葛饰北斋 三十六 4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