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实用优秀教案.pdf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实用优秀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实用优秀教案.pdf(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序言序言物理物理(理解:见物思理)教案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课程重点(内容)1、物理学的研究方向2、学好物理的方法3、探究物理问题的一般历程难点探究物理问题的一般历程考点物理学的研究方向教具准备部分有趣的实验器材过程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声、光、力、热、电等物理现象的科学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声、光、力、热、电等物理现象的科学。1、物理是有趣的2、物理是有用的二、怎样学好物理二、怎样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三、探究物理问题的一般历程三、探究物理问题的一般历程1、提出问题2、猜想或假设3、设计实验4
2、、进行实验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小结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科学之旅(序)科学之旅(序)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2.物理是有趣的。3.物理是有用的。1/754.如何学好物理?(1)、注重观察与实验。(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反思反思:第一章第一章机械运动机械运动1.1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
3、对科学技术的热爱课程内容1、长度的测量2、时间的测量3、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重点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难点特殊长度的测量教具刻度尺过程一、长度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2、测量方法:看:a.零刻度线是否磨损b.量程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c.分度值测:原则: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且刻度应贴近被测物。读:视线应与尺面垂直,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随堂举例)测量结果带且只带一位估计数字二、时间的测量二、时间的测量钟表三、特殊长度的测量三、特殊长度的测量1.曲线的长度:短曲线棉线吻合法长曲线滚轮法(面包车等)2.圆形、球形物的直径平移法硬币球3.细小物体的长度累积法细铜丝的直径3/7
4、5一张纸的厚度:略小结:小结: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作业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25 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古代人计时工具:日晷、沙漏、漏壶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机械表:使用1.时间的测量现代人的计时工具实验室及赛场常用的停表电子表:使用国际单位制:秒(second).符号“s”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1km=103m 1dm=10-1m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cm=-10-2m1mm=10-3m 1m=10-6m 1nm=10-9m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正确使用刻度尺2.长度的测量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
5、齐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3.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反思:反思:1.21.2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课程内容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机械运动3、参照物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重点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教具小车过程一、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
6、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二、机械运动二、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三、参照物三、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实际生活中多以地面为参照物。2.对同物体而言,若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例例 1 1、判断下列歌词或诗词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例例 2 2、观察图中的烟及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你能判断甲、乙两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吗?静止甲车向右运动5/75向左运动(V
7、车V风)甲车乙车乙车:向左运动(V车V风)小结小结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作业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14 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mechanical motion)参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情况不同反思反思: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1.31.3(1 1)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教案目标一、知识
8、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课程内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速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难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过程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
9、时间。3.比较物体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物理学中用的第 3 种方法)二、速度二、速度(V)1.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强调同一性)3.单位:m/s km/h 1m/s=3.6km/h4.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人步行速度 1.1m/s自行车速度 5m/s例例 1 1、普通列车速度约为 40m/s,合多少 km/h?上海磁悬浮列车速度可达423km/h,相当于普通列车的多少倍?例例 2 2、小华春游时在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请计算小华乘坐的汽车从此地到金城镇最快要几分钟?金城镇408 km小结小结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
10、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t (3)速度的单位是 M秒(ms)、千 M时(kmh)7/75s 2在变速运动中,v求出的是平均速度,t作业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15 题 1学生要做对这道题,首先要能看懂列车时刻表,并能从列车时刻表上计算出列车在两站间运行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 从列车时刻表上可以看出:7531 次列车 8:43 从襄樊开出,11:58 到达丹江,运行 3 小时 15 分钟,运行距离 103 km而 7532 次列车 13:00 从丹江开出,16:34 到达襄樊运行时间为 3 小时 34 分两列车运行的路程相同,但运行时间不同而题中要求的是从襄樊到丹
11、江的平均速度,即求7531 次列车的平均速度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从襄樊到丹江的路程是103 km,运行时间是 3 小时 15 分(3 25h);从朱坡到老河口路程是76 km-39 km37 km,运行时间是 1 小时 7 分(112 h)ss103km可知,从襄樊到丹江的平均速度是v3169kmhtt3.25hs37km从朱坡到老河口的平均速度是v3304kmh t1.12h由 v 2提示:利用自己的手表,从某一个里程碑开始计时,到下一个(或两个)里程碑,看看用了多长时间,然后根据vs计算t 3略 4解:由题知,发射鱼雷时,鱼雷和航母的距离s5 km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
12、物理量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公式:v=st-1速度单位:M/秒(m/s,ms)千 M/时(km/h)计算:v=ss s=vt t=tvsv概念平均速度 t=计算反思:反思:1.31.3(2 2)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课程内容1、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运动;3、了解频闪摄影技术。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过程一、匀速直线运动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理想的运动,实际生活中没有的。)2.的理解:V 是定值,s 与 t 成正比(与一样的理解是一样的)3.图像 S VT t四、变速运动四、变速运动(实际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例例
13、 1 1、下表是从北京到上海的 T13 次列车运行时刻表22:393:268:08 47 47北京 0济南 497蚌埠 979上海 146318:08求:列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列车从济南到蚌埠的平均速度。解:S全=1463km t总=(24:00-18:08)+8:08=14h=104.5km/hs=979km-497km=482km t/=(24:00-22:47+3:26)=h V=119km/h例例 2 2、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在后一半路中的平均速度为 V2,则它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9/75解:解:=s=s=+=变换题:把此题中一半路程改成一半
14、时间。五、频闪摄影五、频闪摄影拍摄物体间隔相同时间的不同位置(在暗室里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位置是固定的。)例例 3 3、下图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 闪拍一次,小球从 A 点到 F 点的平均速度是多大?解:由图可知解:由图可知 t=5 t=50.2s=1s0.2s=1scm 刻度尺 s=12.5cm s=12.5cm0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由由 v=s/tv=s/t 得得 v=s/t=12.5cm/1s=12.5cm/s v=s/t=12.5cm/1s=12.5cm/s小结:小结:反思:反思:1.41.4
15、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课程内容:测平均速度教案过程一、用到的公式:V=S/t二、用到的工具: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一)钟表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 0.001S 了,甚至 1.010-6S 或更小。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二)分组实验计算出即可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和,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
16、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实验步骤:1分组:每组至少 6 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 6 人。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 的路程,每隔 10m 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11/75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
17、。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三)小结我们今天测量了人行走或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测量出路程和运动时间就可以利用公事了。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
18、效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二章第二章声现象声现象2.1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
19、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课程重点(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速的计算。难点回声现象及声速计算考点声的产生及声的传播教具音叉过程一、声的产生一、声的产生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固、液、气)2、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源)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继续传播。二、声音的传播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的物质叫介质(固、液、气体都可成为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图 1.1-4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探究方法:实验+科学推理3.声速声传播的快慢叫定义:声音在每秒钟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一般 V固V液V气)介质的温度4.回声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加强原声回声测
20、距(声呐)13/75例例 1 1、某同学看到一道闪电后,经过 4.5 秒后听到雷声,若当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20m/s,光速为 3108m/s,则雷电发生处距此同学的距离为多少?已知:已知:V=320m/s t=4sV=320m/s t=4s求:求:S S解:由解:由 V=s/tV=s/t 得得 S=VS=V声声t=320m/st=320m/s4s=1440m4s=1440m答:雷电发生处距该同学答:雷电发生处距该同学 1440m1440m。例例 2 2、海面舰船上有一台超声测位仪,为了测出海底有多深,竖直向下发射一波,经 4s 接收到反射波,海水中声速为 1000m/s,求海底有多
21、深?已知:已知:V=1000m/st=4sV=1000m/st=4s求:求:h h解:解:S=Vt=1000m/sS=Vt=1000m/s4s=4000m4s=4000mh=s/2=4000m/2=2000mh=s/2=4000m/2=2000m答:海底深答:海底深 2000m2000m。1.讲格式 2.讲如何利用条件(如例 1)小结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布置作业布置作业P16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 写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反思2.22.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教案目标一、知识
22、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课程重点(内容)1、音调声音的高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3、音色声音的特色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考点声音的特性教具钢尺、音叉、乒乓球等过程一、音调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2.结论(实验演示
23、得出):物体振动快慢决定音调高低。3.频率:物体 1 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简称 赫符号:HZ特点:决定音调的高低。4.人的发声频率:85 HZ 1100 HZ人的听觉频率:20HZ 20000 HZ5.听觉频率的三个区间:次声波 20 HZ声音 20000 HZ超声波6.应用:超声波:雾化、清洗、声呐次声波:预报地震、海啸二、响度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强弱2.决定响度的两个条件:物体振动幅度(振幅)的大小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3.应用:听诊器三、音色三、音色1.定义:声音的特色2.决定音色的条件:振动物体本身的材料、结构3.应用:区分不同的人及乐器四、乐音四、乐音:物体规则地振动,使人感到
24、悦耳动听的声音。15/75例例 1 1、蜜蜂饲养员能从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判断蜜蜂是采蜜归来还是即将去采蜜,他们判断的依据是(A A)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无法判断例例 2 2、四个相同的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向瓶内吹气或敲击它们,可发出“1 2 3 4”的声音。吹气时瓶内空气瓶内空气振动,决定音调的因素是瓶内空气柱的长短瓶内空气柱的长短;敲击时瓶内水瓶内水振动,决定音调的因素是瓶内水的多少瓶内水的多少。吹吹:1 2 3 4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反之,越高。敲敲:4 3 2 1水柱越长,音调越低。反之,越高。:物体越短、越轻、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越长、越重、越松,振动越慢
25、,音调越低。小结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布置作业布置作业1.活动课上,每个同学尽可能带一种家里有的乐器,观察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并用它演奏一首音乐课上学过的简单的曲子.3.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 3 题写在作业本上.4.自制乐器,在活动课上交流.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音调:决定于了发声体的效率声音的特性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音色:决定于发声体反思反思2.32.3声的应用声的应用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八 年级 物理 实用 优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