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班音乐教案学前班音乐教案五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学前班音乐教案学前班音乐教案五篇.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儿园学前班音乐教案学前班音乐教案五篇幼儿园学前班音乐教案学前班音乐教案五篇许卓娅韵律活动活动目标:1、在听听、做做、唱唱的游戏中学习律动歌曲 滑稽的脚先生,能随音乐节奏掌握踮脚走、脚跟走、脚边走和双脚并拢跳的动作。2、明确小脚的名称,知道天气变冷了,小脚保暖的重要性。3、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贴好脚印的地垫。2、“小礼物:袜子。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谜语引起幼儿兴趣,听音乐走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能按照音乐的节奏拍手、走路、做动作。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境,熟悉旋律与节奏,并合着语言节奏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走玩玩。2、引导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座位,以按摩小脚的情景进一步熟悉旋律、
2、节奏与歌词。3、教师完整范唱,幼儿欣赏后跟唱。引导幼儿将走路的样子加入歌词中演唱。三、结束部分 1、师幼共同讨论脚的重要性,知道可以穿上袜子来保护小脚。师:和小脚做游戏你开心吗?想一想,小脚除了和我们做游戏,平时还可以帮我们做哪些事情?小脚这么能干,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关心它、保护它呢?(洗脚弋穿袜子、穿鞋子)2、结束环节:找袜子、收地垫,自然结束。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兴趣较高,师幼关系较为融洽,教师与幼儿之间能够积极有效的进行互动,幼儿能根据脚的不同部位尝试走路,帮助幼儿学唱、熟记歌词。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节奏和节拍进行游戏,激发了幼儿保护自己小脚的情感。整体来说,活动的
3、组织还是较为成功的。专家点评:歌唱是一种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的艺术。小手小脚这首歌曲歌词内容和幼儿非常贴近,适合中班幼儿接受和理解;在旋律方面,音域在16 之间,一字配一音,通过最后一小节的歌词创编,引导幼儿灵活地学习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创编歌词及相应动作,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初步合作能力,感受音乐创编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幼儿初步学唱歌曲小手小脚,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重点、难点: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和合作创编歌词和动作。活动过程:1、发声练习:教师:请小朋友用最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吕
4、老师。大拇指(中指、小拇指、无名指、食指)在哪里?幼儿:大拇指(中指、小拇指、无名指、食指)在这里。(展示出相应的手指)1、音乐结构为 ABA:A 段音乐表现擀饺皮和饺子沸腾,B 段音乐表现包饺子。2、擀饺皮动作:A 段音乐有四个乐句,每个乐句的前一小节在小圆圈队形上做擀面的动作,后一小节双臂自然打开,小碎步向后表示面皮变小,反复四次。3、包饺子动作:B 段音乐有四个乐句,每个乐句的前6 拍,手臂自然打开表示等着装馅,原地做小碎步,最后 2 拍双手胸前拍一次手表示捏饺子,反复四次。在幼儿动作熟练后,教师可以扮演发饺子馅的人,增加游戏气氛,提高幼儿的兴趣。4、游戏玩法:在幼儿表现饺子沸腾时,教师
5、扮演大厨师,手持大漏勺捞饺子。幼儿扮演饺子,凡被大漏勺碰到的幼儿,要安安静静地呆在教师事先贴示的“大盘子”里。活动目标:1、随音乐,基本合拍地做擀饺皮、包饺子的动作,并学习从小圆到大圆的队形。2、创编饺子沸腾的动作,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3、在表现饺子沸腾的过程中找空的地方,不与别人碰撞。活动准备:1、生活经验准备:熟悉包饺子的过程,注意观察饺子沸腾时的样子或观看包饺子的录像。2、教具准备:(1)在场地上贴一个能容纳全体幼儿的椭圆形(轮廊线)表示“大盘子”。(2)游戏时用的“大漏勺”一个。(3)录音机、音乐磁带、教学挂图(饺子在锅里“跳舞”情景的图片)。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教师:“你们吃过饺
6、子吗?”“饺子怎么包?”(引导幼儿说出包饺子的过程。)“饺子包好,怎么样才能吃?”2、创编饺子沸腾部分。(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创编小饺子在锅里跳舞的样子。(2)幼儿创编饺子跳舞的动作。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并结合图片创编出“自转”、“四处游动”、“向上跳”及“自由舞蹈”等动作。(3)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学习小饺子跳舞。(4)幼儿听音乐自由表现。3、学习擀饺皮部分。(见动作建议 2)(1)创编擀饺皮的基本动作:单手擀饺皮、双手擀饺皮。(2)动作迁移:幼儿在自己身体上做擀饺皮的动作,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3)学习由小圆到大圆队形上的擀饺皮。幼儿站成小圆圈,像一个“小面团”,教师边哼唱音乐旋律,边带
7、领幼儿擀饺皮向后退,共重复四次,逐渐变成大圆圈,即“小面团”变成“大饺皮”。4、学习包饺子部分。(见动作建议 3)(1)学习包小饺子。(2)学习两个结伴包饺子。(3)听音乐包饺子。5、将动作连起来,完整练习一遍。6、完整地做“煮、捞饺子”游戏一遍。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
8、、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实施策略:1、把握教材,合理改编。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 拍、AB 结构,A 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 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但两段乐曲长度略显短促,于是我将 A 段和 B 段的音乐做了适当的延长,并在两段乐曲中间增加了一个“掉落”的音效,缓解了从A 段乐曲转到B 段乐曲时紧张、突兀的感觉,为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做了必要的准备。2、改编童谣,
9、巧妙铺垫。幼儿对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经典童谣耳熟能详,教师提取其中主要内容巧妙地将它和 A 段乐曲的节奏相吻合,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又降低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难度,对小老鼠走和张望的节奏合拍也做了铺垫。3、剖析要点,抓住神韵。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4、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教师采用由慢到快、
10、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步步递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5、游戏中韵律,韵律中游戏。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和大松紧带的巧妙运用,更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也为幼儿保持长久的游戏兴趣埋下了伏笔。教学目标: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教学准备: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松紧带一条。教
11、学重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教学难点: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教学过程:1、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 A 段乐曲的节奏。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0小老鼠上灯台下不来 0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 0小老鼠上灯台滚下来0”,边进入场地,渗透A 段乐曲0的节奏。2、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小老鼠只是悄悄
12、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3、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
13、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4、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5、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去年 8 月份我园开展了“我跟奶奶说童谣”活动,孩子们对其中的民谣“炒豆子”特感兴趣,经常会自发地组织在一起玩这个游戏。现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存在着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不会说
14、一句地道的靖江话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结合纲要艺术领域的总目标及幼儿实际情况,选择了节奏分明,能突显劳动场景的乐曲“加油干”,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获得情感、社会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活动目标:1、在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靖江方言歌唱的情趣。2、学会用靖江方言唱歌,并能随音乐节拍做炒豆子、翻豆子的游戏。3、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促进目标的达成,我做了以下准备:1、场景布置(在地面上画有一个“大锅”寓游戏于情境中)2、幼儿会说靖江民谣“炒豆子”3、自制图谱、鼓、游戏用“铲子”一个、围裙(口袋内有“红豆、绿豆、扁豆、
15、毛豆”的图片)活动过程:(一)以“抬豆子”的形式,进行节奏练习。教师:孩子们,快把豆子抬进来罗。(来罗)(通过老师的语言提示,幼儿“抬豆子”状三三两两随着鼓声的强弱、快慢打着号子“嘿哟、嘿哟”进入室内,巧妙地将音乐节奏练习融入在语言情境中)(二)在边说边玩的氛围中感受靖江民间游戏的快乐。1、教师随机互动:“哇,抬了这么多的豆子呀。”“你抬的是什么豆子呀。”“头上都冒汗了,我帮你擦擦吧。”2、教师带领幼儿两两结伴边说民谣边玩游戏。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奶奶小时侯有趣的游戏“炒豆子”。幼儿:炒蚕豆,炒豇豆,噼里啪啦翻跟头。教师:我们再来炒炒“红豆”、“绿豆”。幼儿:炒红豆、炒绿豆,噼里啪啦翻跟头。教师:还有扁豆、毛豆没炒呢。幼儿:炒扁豆、炒毛豆,噼里啪啦翻跟头。(这个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为下面幼儿区分歌与歌曲内容的不同埋下了伏笔)三、借助图谱,自主学唱歌曲。1、教师清唱歌曲“你们是边说儿歌边玩游戏的,我呀还可以一边唱一边玩这个游戏呢,你们听?”(请一个幼儿配合)2、幼儿说说歌曲与民谣的不同之处“老师唱的这首歌曲和小朋友说的民谣有什么地方不一样?”3、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图案,形成图谱。(1)用拳头表示“嗬嘿”“歌曲中有嗬嘿,伸出我们的小拳头来试一试。”(2)区分 4 个“翻跟头”“前面两个翻跟头跟后面两个翻跟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内容仅供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