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7151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715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71511.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篇一: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地球的运动 教学理念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一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采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阅读专业
2、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资料,对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
3、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 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 四季的变化 教学用具:课件、学生自备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地球运动实况录像,请学生观察。讲授新课:电脑屏幕显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屏幕显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展开讨论究竟是“天转”还是“地转”
4、。全班同学分属两种观点,各抒已见。引导学生参看阅读材料,达成共识“地转”。屏幕介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及其发表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过渡:我们了解到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那么,地球到底是如何自转和公转的?自转及公转的方向如何、周期多长呢?活动一:教师用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屏幕显示地球公转的全过程。指出公转一周时间是一年。教师请一至两位学生用自备小地球仪绕光源同时演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进一步推出地球运动是公转和自转的复合运动。公转和自转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方向均是自西向东。承转,同学们总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与联系。并完成屏幕表格的回答。自转 公转 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5、 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并请学生用鼠标点击显示答案。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再请学生列举自然界有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解答略。)活动二:1、利用光源和地球仪。教师演示:当前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分布。请学生观察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请学生将地球仪转动 180 度,再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3、请学生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昼夜更替的情况,思考并总结昼夜更替的原因。4、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大体经历多长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
6、指出是 12 个小时左右,究竟多长时间,依季节而有差异,上高中时再深入了解)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5、请一位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10 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教师讲述: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让学生计算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城市中间的时间各相差多少小时。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了解时刻计算“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7、让学生总结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收获。并总结。屏幕显示主要内容。活动三:1、提问:(屏幕显示所提的内容,学生回答后,
7、点击显示答案)。(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呢?(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2)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说明。屏幕显示地球公转示意过程。(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回答。)2、利用课本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屏幕显示下列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先填左面两项内容)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
8、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节气和季节(月份)太阳直射的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 短的状况 冬至(12、1、2)春分(3、4、5)夏至(6、7、8)秋分(9、10、11)学生回答后,点击显示相应的答案。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地球公转示意图,总结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完成屏幕表格中右侧内容的填写。4、学生以家乡为例,归纳总结四季的形成并达成共识。屏幕显示: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5、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地球的五带图”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各小组学生分别归纳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所接
9、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小结:本节课讲述的重点内容: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巩固练习:完成填充图册上的相应作业。【篇二: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
10、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重点和难点:重
11、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地球 运动 教案 1715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