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课件.pdf
《《家庭教育指导师》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指导师》课件.pdf(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家庭教育指导师1目录发展理论.6一、遗传和新生儿心理发展.7(一)什么是遗传.7(二)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8(三) 条件反射和心理的发生.9(四) 教育应从生命之初开始.11二、 婴儿期(上):生理和认知发展特点.12(一)婴儿期的生理发展.12(二)婴儿期的认知发展.16三、 婴儿期(下):依恋关系.22(一) 依恋及其作用.22(二)儿童依恋的发展.22(三)依恋的类型.23(四)依恋的测量方法.23(五)影响依恋的因素.24(六)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25(七)研究依恋发展的理论.26四、 学前期(上): 生理和认知发展特点.28(一) 幼儿期的生理发育特点.28(二) 幼儿期认
2、知的发展.28五、 学前期(下): 幼儿社会性发展.32(一) 自我意识的发展.322(二) 道德判断的发展.33(三) 人格发展.34(四) 性别角色社会化.34(五) 同伴关系.34六、 儿童中期(上):生理和认知发展.36(一) 童年期生理发展.36(二) 童年期认知发展.36七、 儿童中期(下):人格交往和人格发展.38(一) 童年期人际交往.38(二) 童年期人格发展.39八、青春期(上):生理和认知发展.43(一) 生理的成熟.43(二) 认知的发展.44八、 青春期(下):同伴关系.48(一) 同一性: 我是谁?.48(二) 关系: 家庭和朋友.49教育理论.53一、大脑:学习的
3、生理基础.54(一)大脑的解剖结构.54(二)大脑的功能定位.54二、 智力和学习成本.56(一) 智力的本质.56(二) 学习的本质.573三、 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59(一) 好的学习习惯.59(二) 养成习惯.60四、 儿童注意力特点及常见问题.62(一) 儿童注意力特点.62(二) 常见问题.63五、 儿童阅读力培养及常见问题.65(一) 阅读能力发展.65(二) 阅读常见问题.66六、 家庭环境与儿童创造力培养.67(一) 儿童创造力.67(二) 家庭环境与创造力培养.67七、 儿童青少年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69(一)心理健康的标准.69(二)心理正常与异常.69(三)心理不健
4、康分类.70八、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72(一)常见心理问题.72(二)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成因.74(三)常见心理障碍.74九、 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78(一)网络游戏成瘾.78(二)自杀倾向.794(三)校园霸凌与攻击性行为.80十、 家庭系统对孩子的影响.82(一) 什么是家庭系统?.82(二) 家庭系统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82十一、 家庭成员心里状态对孩子的影响.83(一) 什么是心理状态?.83十二、 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基石.84(一)什么是婚姻?.84(二) 构建幸福婚姻关系.84十三、 良好家庭氛围养出好孩子.86(一)什么是家庭氛围.86(二)如何构建良好
5、的家庭氛围?.86实操技巧.87一、家庭评估、信息收集法.88(一)模型定位.88(二)信息收集.88(三)常见问题.90二、 家庭访谈方法与注意事项.91(一)家庭访谈方法.91(二)家庭访谈注意事项.93三、 如何与家庭建立关系.94(一)帮助家庭成员投入访谈.94(二)探讨家庭的关系脉络.945(三)促使对话的产生.95(四)处理访谈中发生的冲突.96(五)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结.96四、面对家庭冲突如何处理.97(一) 对待冲突的态度.97(二) 允许冲突与打断冲突的转折点的选择.97(三)打断冲突的技巧.98(四)探寻冲突背后的深层情绪与内在需求.98(五)依据冲突探寻和寻找关系脉络
6、.99五、家庭工作技巧沟通.100(一) 提问的技巧.100(二) 共情的技巧.101(三) 干预的技巧.101(四) 讨论的技巧.102六、认知行为疗法在家庭指导工作中的运用.103(一)需要制作课件.103七、精神分析在家庭指导工作中的运用.106(一) 基础理论.106(二) 具体操作.1066发展理论7一、遗传和新生儿心理发展(一)什么是遗传遗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特征可以通过生殖过程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比如:男、女、高、矮,皮肤白、黑,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机能的灵敏、迟钝等。遗传变异已经证明在 7000 种疾病中起关键作用。 遗传因素是胎儿生长受限、发病的重要因素,了解孕妇家族史、 家庭
7、背景以及胎儿父母双方的基因状况对预防由于胎儿畸形或其他严重先天性疾病造成的胎儿生长受限,有重要作用。1、遗传学家的实验与研究(1)高尔顿在遗传的天才(1869 年)指 出:人的聪明才智及心理发展都是由遗传而来的。他用家谱调查法,查询了 977 位名人。发 现这些名人中有 555 位有同等优异或超过他们的亲戚;而在另外 977 位普通人中,只有 4 位有优异亲属。此二者亲属优异之比例为 555:4。高尔顿断言:遗传素质是人的聪明才智和 心理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2)美国心理学家 L.M.特曼。他研究了 643 个天资聪颖的儿童,发现在美国名人堂中有四分之一的名人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天资聪颖的儿童是
8、亲属关系。他说,天才是遗传的。优秀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来自遗传,低能与疯狂多半也是来自遗传。在家人类似的遗传研究上,K.皮尔逊和 A.I.盖茨认为,遗传与血统远近有密切关系;血统愈近,类似程度的相关度愈高,反之愈低。从优生学看来,血统愈近,其心理发展的水平往往愈低,反之相对的愈高。近亲结婚,对于提高心理发展水平是很不利的。遗传不仅在身体结 构、形态、神经系统等方面起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在心理发展上,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2、遗传学家的实验与研究科学已经证明,遗传信息从一代细胞到下一代,从一个个体到他子孙的储藏和传递,是涉及到一种化学机制的。英国人类学家 F.高尔顿8研究证明,细胞核的染色体主要物质
9、成分就是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而 DNA 占 90%以上。DNA 是存储、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DNA 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断,即所谓基因。个体基因影响大脑结构和智力水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大脑图谱研究人员首次创造出显示个体基因如何影响他们的大脑结构和智力水平的图像(2001 年 11 月 5 日自 然神经科学杂志),为父母如何向后代传递个性特征和认知能力以及大脑疾病如何影响整个家族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新见解。研究小组发现大脑前沿部分灰质的数量是由个体父母的遗传组成决定的,根据智力测验的分数的衡量,它与个体的认知能力有着极大的关联。(二)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1、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生命
10、的起点,是从父母的生殖细胞相结合而形成受精卵的时刻开始的。十月怀胎,胎儿的营养、呼吸、排泄等都由母体代劳,身体接触的是温暖的羊水,很少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1)生存环境的刺激胎儿出生后:面临着与生存环境的强烈刺激!各种声、光、形、色刺激纷纷袭来 ;湿润的羊水被干燥的空气所代替;温度不再是恒定而温暖的;噪音、光亮替代了黑暗与安静2、新生儿的生理基础(1)身体发展特点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 受精卵是生命的开始1)新生儿期 (从出生到 1 个月)体形:头大, 身长, 四肢短;头占身高的 1/4(成人为 1/8); 腿占 1/3(成人为 1/2)。骨骼:尚未骨化,骨质松软,含无机盐少,水分多,血管丰富,弹
11、性较强, 硬度不足,不易折断, 容易弯曲。皮肤:常呈红色且有些皱,像个“小老头”。8 周时的胎儿20 周时的胎儿9内脏器官:未发育成熟, 呼吸微弱, 心跳很快, 消化与体温调节机能也不完善。(2)神经系统发展特点孩子出生后,身体各系统发展是不平衡的。婴幼儿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学前期接近;成人胎儿 6、7 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已初具雏形。脑细胞体积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也不发达,神经纤维还未髓鞘化。7 岁时脑重接近成人。后发展较慢,15 岁达到成人水平。睡眠时间多,出生头几天,约有 80%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在睡眠时间里,常处于似睡非睡状态,睡眠不稳,周期较短。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很差。当刺激超
12、过一定的强度或持续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产生疲劳,导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从而进入抑制状态,这叫超限抑制。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本能活动(无条件反射) 。3、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它是遗传得来、不学而能对刺激作出的应答。如:当新生儿看到妈妈的奶头时,他们的嘴会做出吸吮动作并有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的吸吮反射。吮吸反射眨眼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触击婴儿脚底,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张开,出生后半年消失)惊跳反射强直性的颈反射游泳反射等。(三)条件反射和心理的发生单选出生后产生条件反射的年龄是() ?C10A.大约在出生后 15 天左右B.大约在出生后 510 天左右C.大约在
13、出生后 1020 天左右D.大约在出生后 2025 天左右1、条件反射定义:无关刺激物如果与能引起某 些反应的刺激物多次结合(同时 出现),便也能引起有机体的反应。2、条件反射特点:形成速度慢,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结合的次数要多些。形成之后不稳定,若不继续练习,则易消退,不易分化。例:每次喂奶前,妈妈先用手 轻轻抚摸孩子的前额,那么,以后只要有这个动作,孩子就会做出吸吮动 作并分泌唾液。当孩子哭时, 如果在抱起孩子的同时妈妈用摇棒发出响声, 以后孩子哭的时候, 只要孩子一听到摇棒的响声,就会停止哭泣。哄孩子睡觉时,如果伴随着关灯,久而久之,关灯本身就会引起孩子的睡意。3、什么说条件反射的出
14、现是心理发生的标志?(1) 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生活实践中能学会的反射?新生儿最先形成的条件反射, 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随着儿童的成长,可以在巩固了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2) 条件反射是通过高级神经中枢实现的环境的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的成熟,大脑的成熟为条件反射提供了物质条件。(3) 条件反射是暂时性神经联系的接通暂时性神经联系是生理现象, 因为它是神经系统内所发生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是心理现象,因为它揭示了刺激物的信号意义, 并支配了有机体的行为, 无关刺激便成了条 件反射的信号而使有机体做出反应活动。是一种联想,也是一种“理解”。11(四)教育应从生命之初开始新生儿
15、已具有不可低估的心理能力。研究发现, 胎儿就已经开始对外界某些事物作出反应,如胎教。出生几天或十几天的婴儿已能注视眼前的物体,喜欢看人的笑脸,爱听“妈妈语”和优美的音乐,还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自己的 愿望等。重视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0-3 岁)1.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为心理发展提供优质环境(安全感)2.选择适宜恰当的刺激。刺激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3.进行持续适当的训练。提早挖掘潜能(听、看、抚触等刺激)12二、婴儿期(上):生理和认知发展特点(一)婴儿期的生理发展1、身体系统的发展婴儿生命头两年是人生中的快速 成长期;身体各部分成长的速率有所不同;发展的几个原则:头尾原则-从上至下 近远原则-从
16、身到肢 大小原则-大肌到小肌 等级整合原则-单个到整体 系统独立性原则-各系统。2、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展神经系统的发育:细胞分化与突触发生(刺激)。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可做出适应性改变的特性。神经可塑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出现在数周或数月内, 通常归因于脑神经的可塑性。生命早期,大脑发育不单纯是既定成熟程序的展开, 而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两者结合的产物。(1) 神经纤维髓鞘(qiao)化髓鞘就是神经纤维外面包括的一层膜,是神经纤维绝缘体预防神经纤维间信号互相干扰。例如:髓鞘化发育不良或脱髓鞘,容易引起运动障碍、遗尿
17、等,婴儿发烧时很容易引起全身抽出,髓鞘化延迟是髓鞘异常的一种,髓鞘化持续至青春期,髓鞘化程度与婴幼儿行为 表现有紧密联系。(2)大脑偏侧化发展大脑功能的偏侧划: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分工,存在专门化或不对称的现象,相对的。大脑左半球受损会导致失语症,而右半球受损似乎没有任何影响。大脑右半球受损的患者完成空间操作任务(拼图、搭积木等)的成绩较差,而且还可能丧失音乐能力。3、生活节律的发展13婴儿通过发展出节律-反复的、周期性的行为模式-来整合单个的行为;婴儿阶段最主要的节律是对内外部刺激的觉知和意识。婴儿睡眠的特点:在睡眠时间里,常处于似睡非睡状态,睡眠不稳,周期较短。婴幼儿浅睡眠时可多次出
18、现躯干和肢体的部分运动、突然惊跳,以及轻声抽泣,这是睡眠中的正常生理现象。4、动作的发展(1) 基本反射能力婴儿天生有一些基本反射, 这些反射大多对婴儿具有保护生存的价值。如:无条件反射。有些反射会消失,有些会终生保留,还有些反射会被后来更为复杂的自主控制行为代替而消失。这些反射可能刺激了大脑中管理复杂行为的部分,有助于这些行为的发展。吮吸母乳的动作,发展为吸食其他的行为。(2)动作发展的规律动作和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上到下: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 向成熟的。由近及远: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
19、迟。由大到小: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民间:“三翻、六坐、八爬坡145、感知觉的发展婴儿感知觉研究的方法婴儿知觉研究的最大障碍:不能用言语和行为做出表达。因此,研究者只能用婴儿的非言语反应来推断他们的感知觉活动。视觉偏好法:通过给婴儿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物, 观察婴儿更喜 欢注视哪一个,从而获取婴儿知觉发展状况的方法。习惯化方法:反复给婴儿呈现刺激物,婴儿对这种刺激物熟悉后,对该刺激的定向反应消失:若婴儿对一种新的刺激出现去习惯化,则说明他能够将这种刺激与已习惯化的刺激加以区分。诱发电位法: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 通过记录他们脑电波的变化推论 其感知觉
20、能力的发展状况。高振幅吮吸:一种利用婴儿改变吮吸奶嘴儿的频率和强度以保持对有 趣事物的兴趣的能力,对婴儿知觉能力水平进行评估的方法。(1) 视知觉的发展新生儿视敏度约为成人的 20/20020/600 之间,视力范围约为成人的 1 /101 /30;6 个月大婴儿的视力几乎达到成人的视力水平。双眼视觉约于 14 周发育成熟。约 5 个月。针对 6 个月左右的婴儿,区别色彩的细胞尚未完善,还不能明确分辨 颜色,只喜欢看黑白图案。发展:研究婴儿的注视行为。在范茨的“视觉偏好”实验中,实验者同时呈现两个图案让婴儿看,注视时间长的,则说明婴儿对此对象表现出了“偏好”。视觉偏好试验(人脸、复杂图):范茨
21、通过视觉偏好法,发现婴儿相对于简单刺激来说,更喜欢较复杂的图形,与复杂图形比较更喜欢人的笑脸。15(2)深度知觉的发展早期的婴儿是否具有三维知觉能力 ?吉布森和沃克发明了一种叫”视崖”的装置,用于探索儿童这种知觉的发展。、视崖实验的结果: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 7 个月左右),表现出逃避深侧的倾向(36 人中 27 人爬过浅滩,只有 3 人爬过悬崖) 。视崖实验的发展(坎波斯 1970):1)记录 2 个月大的婴儿放在面向浅滩和悬崖时的心率变化,发现面向悬崖时心率下降,与年长婴儿相反。2)结论:2 个月及以上的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但 2 个月的婴儿把悬崖当作一个新奇有趣的事物来看待,还没有
22、害怕的的表现;年长婴儿与此相反。(3)听知觉的发展习惯化研究方法发现,婴儿在 1 个月大时就能区分两个相似的声音, 例如“ba”和“pa”。大约 4 个半月大时,能够区分自己名字和其他相似的发音;5 个月大时,婴儿能够区分大段母语和外语,尽管两种语言的长度、音节数目及语速都相同。(另一些研究说明刚出生就能分 辨) 。(4)味觉偏好与苦、酸、咸或中性液体相比,吸吮甜汁液的频率更快,持续时间更长。不同的味道会引发不同的表情。(5)嗅觉偏好能够察觉各种气味, 对不喜欢的气味表示厌恶;出生后 4 天内表 现出对牛奶气味的偏爱。母乳喂养的婴儿 1-2 周就能通过乳房和腋下的气味认出妈妈。(6)跨通道知觉
23、将来自不同通道的信息相互联系起来,而不是将景象、 声音和触摸感觉彼此独立地体验。不少研究者认为,婴儿出生时各主要感觉通道是完全不协调的,只有通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经验,才逐渐学16会把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联系起来。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婴儿出生时已拥有跨感觉通道知觉能力,至少他们拥有某种能迅速通过经验获得这种能 力的先天倾向。现有证据似乎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这些证据主要涉及三方面: 即视觉听觉、 视觉触觉和视觉身体运动模仿的跨通道整合。举例:1)被试:出生 8-31 天的婴儿,能看清一个手臂距离内的物体。给婴儿戴上护目镜, 通过特殊投影技术在护目镜上制造三维物体影像。2)结果: 婴儿会伸手去抓这
24、些眼前本不存在的东西, 抓不 到时有些婴儿还会表现出沮丧的表情,甚至哭泣。5-8 月 婴儿面对以下情境:看见母亲, 听到母亲的声音;看见母亲, 听到陌生人的声音;看见陌生人, 听到陌生人的声音;看见陌生人, 听到母亲的声音;结果: 当声音与面孔不协调时, 婴儿有不安、烦恼的表现。(二)婴儿期的认知发展1、皮亚杰的观点皮亚杰认为婴儿期主要处在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 该阶段婴儿用动作图式来探索和理解周围环境,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最终发展起心理表征能力。2、信息加工论的观点信息加工论将人脑看作是一个类似电脑的信息加工系统, 用电
25、脑的信 息加工活动来类比人的认知过程。和皮亚杰的观点不同, 信息加工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体现为信息加工能力和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加工策略17自觉和熟练地使用,而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儿童的生理成熟逐步发展的量变过程。(1) 婴儿期的记忆婴儿期有没有记忆?习惯化(注意少、无兴趣)和去习惯化(新刺激、 新注意)表明婴儿能够再认先前呈现的刺激, 说明婴儿有记忆。最明显的再认发生在 6 个月时,此时婴儿开始认生;1 岁左右出现较明显的信息提取,婴儿会去寻找被挡住的物体。婴儿对信息的保持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长。婴儿期健忘:人们很少能回忆起 3 岁前的经历。可能的原因:3 岁前是无意记忆,3 岁后才出现有意记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 指导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