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题库.docx
《环境管理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学题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选择题: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C A、环境污染 B、原生环境问题 C、次生环境问题 D、生态破坏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_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_审批阶段。B/AA、竣工验收 B、施工 C、立项3_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BA、 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 C、行业主管部门4、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归_DA、省环保局 B、地方环保局C、国家环保总局5、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_。B A、进行 B、完成C、开始6、环境总是相对于某
2、个_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_概念。A/DA、主体 B、客体 C、绝对D、相对7、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_权。C A、执法监督 B、执法 C、监督 D、管理8“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_AA、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B、以新技术改造带动老产品更新C、以新管理对策代替老管理对策9、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是_。C A、预防为主 B、污染谁治理 C、强化管理10、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直接动力是国家政府,而根本动力是_。AA、社会公众 B、环保部门 C、决策者11、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_- 的管理。BA、物 B、人 C、技术 D、资金1、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A、自然资源
3、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2、中国的领海宽度为。()A、3海里B、6海里C、12海里D、200海里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A、国家B、国务院C、环保局D、市政府4、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 )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5、在环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原则应为()A、谁主张谁举证B、举证责任倒置C、共同举证D、一般的诉讼举证规则6、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 )A、野生无主,谁猎谁有B、归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有C、归国家所有D、归全民和集体所有7、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 )A、环保行政主管部门B、农
4、业行政主管部门C、水行政主管部门D、林业行政主管部门8、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A、环境保护法B、海洋环境保护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A、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10、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A、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B、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11、提出“人类有权在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良好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的国际环境宣言是()A、1970年东京宣言B、197
5、2斯德可尔摩宣言C、1982年内罗毕宣言D、1992年里约宣言1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了生态学基本规律中的( )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13、一般说来,三种生产的共同界面是( )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14、“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是()A、审核证据B、审核发现C、审核结论D、观察结果15、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6920-86是(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C、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16、环境管理对象是()A、自然要素B、社会关系
6、C、企业D、人类的社会行为17、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A、物B、物和行为C、物、行为和精神财富D、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利益18、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A、环境功能的不同B、环境要素的不同C、环境要素的形成D、环境范围的大小19、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A、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20、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21、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22、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用
7、途管制,将土地分为()A、基本农田、基本建设用地、城乡住宅用地、未利用地B、基本农田、工矿用地、城镇用地、旅游用地C、农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住宅用地D、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3、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_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A、环境污染 B、原生环境问题 C、次生环境问题 D、生态破坏2、_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 A、环保部门 B、地方政府 C、行业主管部门 3、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归_。 A、省环保局 B、地方环保局 C、国家环保总局 4、环境影响评价是
8、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_。 A、进行 B、完成 C、开始 5、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称为国家环境标准,例如_-。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监测方法标准 C、地方环境标准 6、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_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_概念。 A、主体 B、客体 C、绝对 D、相对 7、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_权。 A、执法监督 B、执法 C、监督 D、管理 8、“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_。 A、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 B、以新技术改造带动老产品更新 C、以新管理对策代替老管理对策 10、_是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
9、理制度。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B、污染限期治理 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11、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是_ 。 A、预防为主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管理12、从1973年至今,中国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其中,对中国环境保护有重大影响的会议是_环境保护会议。 A、第一次。 B、第二和第四次 C、第五次 D、第三次 13、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直接动力是国家政府,而根本动力是_。 A、社会公众 B、环保部门 C、决策者14、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_ 的管理。 A、物 B、人 C、技术 D、资金 15、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向“三化”方向发展。“三化”指的是 _。 A、
10、资源利用合理化 B、生产过程无害化 C、废物产生最小化 D、资源利用最大化 16、环境管理的特点包括 _ 和决策的非程序化。 A、区域性 B、广泛性 C、综合性 D、社会性答案:1、C 2、B、A 3、B 4、D 5、B 6、A、B 7、A、D 8、C 9、A10、A、C 11、C 12、A、B 13、A14、B 15、A、B、C16、A、C、D17、环境管理最基本手段: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18、 三种生产中处于基本地位的是A、 物质生产B、 人口生产C、 环境生产D、 资源生产二、填空题:1、可持续发展包括需求和_限制 _两方面,没有需求发展就没有动力,没有限
11、制发展就没有可持续。 2、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强制性、规范性和_可操作性_ 3生活质量由三个指标组成,其中环境质量是_生活_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4、根据三个再生产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调整和限制经济再生产和-_社会_再生产,扩大_自然_再生产。 5、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是指 审核发现6、我国对污染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 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水污染事故、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实行现场检查)。7、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愈演愈烈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近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8、环境问题可以
12、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上分,(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介质上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10、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包括(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1、人与环境之间密切的联系体现在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流动上。12、物质生产子系统的基本参量是(社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13、环境生产子系统的基本参量(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14、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15、(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
13、立的经济单位。16、(参与)是公众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主要管理形式。17、1、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自然资源)18、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 次生环境问题)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19、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环境质量)20、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21、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中国)22、环境管理对象是(人类的社会行为)23、环境管理的四大领域区域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24、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管理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25、三种生产理论: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26、
14、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27、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实证方法、模型方法、信息方法28、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的基础保证: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统计29、环境管理的模型方法:环境模拟、预测、评价、规划模型30、环境管理的主体(三大):政府(主导)、企业、公众与非政府组织31、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32、 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33、 三大方针:“三十二字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方针、可持续发展战略34、 环境管理五大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技术手段35、 环境管理法律手段
15、的基本内容:法律规范的构成包括条件、行为规则、法律责任36、 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减免税制度、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_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2、_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 3、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归_。4、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_。5、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称为国家环境标准,例如_。 6、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_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_概念。 7、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_权。8、“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_。
16、 9、_是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10、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是_ 。 11、从1973年至今,中国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其中,对中国环境保护有重大影响的会议是_环境保护会议。 12、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直接动力是国家政府,而根本动力是_。 13、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 _的管理。 14、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向“三化”方向发展。“三化”指的是 。 15、环境管理的特点包括 _ 和决策的非程序化_。16.环境问题的分类_1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_18流域环境问题的特点:_19.按照废弃物进入到自然环境要素的种类,可分为_ _20.气体废弃物进入到自然环境要素的种
17、类,可分为_答案:1.次生环境问题 2.环保部门 地方部门 3.地方环保局4.开始 5.监测方法标准 6.主体 客体 7.执法监督 管理 8.以新管理对策代理老管理对策 9.环境目标保护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10.谁污染谁治理 11.第一次 第二次和第三次12.社会公众 13.人 14.资源利用合理化 15.区域性 综合性 社会性 16.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17.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选择价值 18 复杂性 综合性 19空气环境废弃物 水体环境废弃物 土壤环境废弃物 20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气体状态污染物三、判断题1、强化管理政策是“以管促治”管理思想的产物。2、可持续
18、发展与协调发展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不仅强调当代人的公平更强调代际之间的公平。3、从行为科学角度看,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的各种需要和行为的改造。4、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切入点,也是宏观环境管理与微观环境管理的结合点。 5、各级地方环保部门对一般建设项目和废物进口项目具有相同的审批管理权。 6、环境质量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环境质量,因此环境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7、全过程控制包括末端控制,因此说全过程控制可以代替末端控制 8、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属于同一个范畴,所以说管理措施与管理制度是一样的。 9、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前提,而环境教育是基
19、础。10、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此一切建设项目都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1、对 2、对 3、对 4、对 5、错6、对 7、对 8、错 9、对 10、错1、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切入点,也是宏观环境管理与微观环境管理的结合点。2、各级地方环保部门对一般建设项目和废物进口项目具有相同的审批管理权。3、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是人类环境管理发展史的第一座里程碑。4、全过程控制包括末端控制,因此说全过程控制可以代替末端控制5、环境质量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环境质量,因此环境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6、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此一切
20、建设项目都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7、第一代基于政府主导的命令,通过行政手段实现污染控制。8、环境管理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9、划分自然保护区是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表现。10、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前提,而环境教育是基础。11、企业是环境管理的主体的主导。12、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不仅强调当代人的公平更强调代际之间的公平。13、从行为科学角度看,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的各种需要和行为的改造。14、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属于同一个范畴,所以说管理措施与管理制度是一样的。15、环境管理的对象是管理自然环境本身16、“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是
21、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7、198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我国提出了32字方针。18、教育手段是实现科学管理环境的战略措施。19、198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环境管理的五项新制度。20、在三同时的验收制度中,环保行政部门应在一个月内在“验收申请报告”上签署意见。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错 10、对11、错 12、对 13、对 14、错 15、错 16、对 17、错 18、错 19、对 20、对1、强化管理政策是“以管促治”管理思想的产物。2、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不仅强调当
22、代人的公平更强调代际之间的公平。3、从行为科学角度看,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的各种需要和行为的改造。 4、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切入点,也是宏观环境管理与微观环境管理的结合点。 5、各级地方环保部门对一般建设项目和废物进口项目具有相同的审批管理权。6、环境质量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环境质量,因此环境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 7、全过程控制包括末端控制,因此说全过程控制可以代替末端控制 8、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属于同一个范畴,所以说管理措施与管理制度是一样的。 9、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前提,而环境教育是基础。 10、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管理学 题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