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总结.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总结XXX 副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擅长用针药结合的方法诊治颈肩腰腿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赣州市针灸推拿委员会常委等职。经过多年努力使针灸康复科成为赣州市基层特色专科,在本地享有盛誉。XXX 副主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博览群书,兼收并蓄,精益求精,师古训而不拘泥,尊大道而知变通,在潜心钻研中医基础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继承中有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一)强调辩证论治郭主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辨证论治。有人认为针灸无非是哪儿痛就针哪儿,没什么好辩证
2、的,其实不然。郭老师常告诫:要做一名好的针灸医师,必须先是一名好的中医师,也就是说,必须首先掌握好中医学,在这个大而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在针灸上有所发展,因为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所以针灸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辩证论治。郭主任在临床上常常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或以针为主,或采用针药并用以治之。针灸治疗强调辨证选穴。主任在临床上常告诫选穴不可滥,要少而精,不能什么地方不适就在什么地方针,最后病人全身到处是针,还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名针灸医生呢。要熟练掌握中医辨证论治,从经络辨证、从脏腑辨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取穴少而精;针药并用,强调以疗效为先。例如,主任在诊治面瘫时,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常配合中药治疗,以
3、祛风、解表、活血、通络。辨证为要,双管齐下,则治疗效果显著。(二)精于针刺1、单手进针,匠心独运,在进针方面,临床通常采用双手进针方法,而单手快速进针法,若没有一定的指力,熟练的技巧,灵活的手法,则进针是不可能的。郭老师单手进针手法的特点是:持针时有其独特姿势,刺手侧沉肩、曲肘、悬腕。郭主任十分强调押手在进针时的特殊作用。下针前,先用押手揣穴,郭主任认为,腧穴为“神气所游行出人之处,故而当以标准定位作参考,押手指下有凹陷或空豁感处是穴,不必拘泥。单手进针,其进针时向下的力来自于刺手腕部的下按,夹持针柄的三指无需用力下刺,仅要求三指用力夹紧针柄,以增加手指皮肤与针柄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脱。并且郭
4、老师单手进针法姿态优美,雍容大方,颇具针中大家风范。2、擅长长针透穴之法郭主任善用长针透刺,可达到一针两穴、一针多穴之功。透针法一般可分为两种,一为横透法,为穴位上下方或前后邻近部位的透刺,如地仓、频车互透等;一为”直透法,系四肢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穴位的透针,如内关透外关等。郭主任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认为面瘫多因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以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于濡养,弛缓不收所致。当治以祛风和络,通调气血。治疗面瘫之面部透刺属横透法要求部位浅表(即沿皮刺),通过长针透刺形成首尾相通,促进面部气血循环,经气通畅,点面结合,以弥补常规取穴的不足,达到协同、加强原有输穴功效的作用,更利于面瘫的恢复,故
5、疗效甚佳。3、妙用围刺之法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的刺法。本法也是古代扬刺法的发展。围刺法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多针,每一穴区或部位的针刺数,均超过 4 根,多则数十根,意在增强刺激量;二是围刺,即以病变部位(或穴区)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三)、针下辨气,“气至病所”郭主任在临床针灸治疗中,强调“经气”的作用。郭主任认为,针灸治疗不同于药物治疗,它主要是通过外部刺激调节,激发人体经气,起到协调阴阳、调节脏腑功能、活血散瘀、益气抗邪的作用,是一种以患者内在因素为主的积极治疗方式。因此,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经气”,而针刺便是驾御它的方
6、法。郭主任临床常选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操作,因邻近病处的穴位虽“位邻气近”运用时收效较快,但其时效短暂,往往不能根治病痛。(四)、论补泻手法而这个刺激量的大小,郭老师认为:主要决定于 5 个方面,即进针的角度;针刺的深度;捻转的幅度;提插的速度,以及针具的粗细。直刺、深刺、大幅度、快速度、粗针,一般来说刺激量大,针感强,它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治病的关键。灵枢经脉篇说:留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者灸之”。说明了不同性质的疾病,应采用不同补泻手法治之。在临床操作中,一般而言,选用的针具较粗,捻转的角度较大,提插的速度较快,针刺的深度较深,即为行泻法;反之则为补法。掌握好这个
7、治疗量,才能得心应手。郭主任尊古而不拘泥,辨气而知变通,以疾病的本质来指导用针,实为其针刺手法的根本之处。(五)针刺治痛疼痛是临床上多见的症状之一,主任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对治疗疼痛有较全面的认识,因而临床疗效显著。疼痛的诊断与辨证,一般来讲并不太困难,因为很多疾病的主症就是疼痛,但要区别它属于何种原因所引起的疼痛,有时也不太容易。产生疼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错综复杂的,临床辩证与诊断的方法也是不一的,有根据致病因素的偏胜来辨证的,如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疼痛的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所以治痛的总则是“通则不痛”。这里的“通”含义是非常广泛的,虽然治痛之法以“通”为主,但也不是诸痛均以“通”为主,临床治疗时,根据不同的症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时针药并用,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病,因症而决定之。只有这样,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