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知识小结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论知识小结精品文稿.ppt(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识论知识小结第1页,本讲稿共20页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1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2 2)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某种改变而获得的(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
2、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阅读(阅读P44P44)。)。获得认识的获得认识的途径途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判断);(判断);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判断)。(判断)。第2页,本讲稿共20页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认识的途径 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获得认识的途径:获得认识的途径:1 1、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2 2、学习书本知识获取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获取间接经验。
3、为什么书本知识不是认识的源泉呢?为什么书本知识不是认识的源泉呢?获取知识的途径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的多种多样的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唯一的,即实践唯一的,即实践第一,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第一,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第二,间接经验是相对直接经验而言,最终来源于实践。第二,间接经验是相对直接经验而言,最终来源于实践。第三,从知识总体而言,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第三,从知识总体而言,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第3页,本讲稿共20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 1)实践不断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提出新问题;(2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认识工具,
4、这些工具延伸了,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 3)实践锻炼和)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不断深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4页,本讲稿共20页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亿光年之遥的天体;
5、人人造资源卫星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高速运算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高速运算的的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国际互联国际互联网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上述事例说明什么?上述事例说明什么?说明: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第5页,本讲稿共20页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 1)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2 2)客
6、观事物不能自明其言;)客观事物不能自明其言;(3 3)人们通过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与认识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人们通过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与认识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提示提示】实实践践是是主主观观见见之之于于客客观观的的活活动动,通通过过实实践践,人人们们把把观观念念中中的的存存在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6页,本讲稿共20页4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 1)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7、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 2)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义。注意注意 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住本质。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实践是
8、认识的基础第7页,本讲稿共20页三、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三、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正确的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指导作用的辩(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指导作用的辩证关系证关系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承认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坚持唯物论思想,承认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坚持唯物论思想,承认认
9、识的反作用是坚持辩证法思想。)识的反作用是坚持辩证法思想。)第8页,本讲稿共20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 1、内容:、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总之,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总之,实践是认识基础,认识依实践是认识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赖于实践。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2 2、方法论:、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
10、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3、反对:、反对:割裂理论和实践辨证关系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割裂理论和实践辨证关系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种错误。注意注意 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坚持了唯物论思想,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坚持了唯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坚持了辩证法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坚持了辩证法思想。第9页,本讲稿共20页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阶段上看它包括感性认识和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阶段上看它包括感性认识和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阶段上看它包括感性认识和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1、从阶段上看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从内容上看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理性认识,从内容上看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理性认识,从内容上看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理性认识,从内容上看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
12、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和错误的理论,没有形成一定体系的认识就领域的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和错误的理论,没有形成一定体系的认识就领域的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和错误的理论,没有形成一定体系的认识就领域的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和错误的理论,没有形成一定体系的认识就不是理论;不是理论;不是理论;不是理论;科学的理论是正确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是正确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是正确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是正确的理论。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们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们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们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都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都
13、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都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的的的,从,从,从,从形式上形式上形式上形式上来看都是来看都是来看都是来看都是主观的主观的主观的主观的;从;从;从;从内容上内容上内容上内容上来看,都是来看,都是来看,都是来看,都是客观客观客观客观的,都是人脑的,都是人脑的,都是人脑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的科学理论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的科学理论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的科学理论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
14、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关系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关系第10页,本讲稿共20页三、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三、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1 1、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及其规律规律的的正确正确反映。反映。误区误区 (1 1)真理就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就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 2)大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大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3 3)真理就是指意识。)真理就是指
15、意识。第11页,本讲稿共20页 第一,真理第一,真理内容内容的客观性:的客观性: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真理第二,真理检验标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 1)原因)原因 2 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从同一个角度看),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从同一个角度看),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
16、理只有一个。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2 2)真理与谬误不能混淆)真理与谬误不能混淆方法论: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判断判断 “有用的就是真理有用的就是真理”、“有权就有理有权就有理”第12页,本讲稿共20页 3 3、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1 1)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 2)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具体
17、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过程来说的,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 3)方法论:)方法论:要正确地对待错误要正确地对待错误。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要求我们要发展真理要求我们要发展真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检验真理。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检验真理。第13页,本讲稿共20页四、认识具有反
18、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 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1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1 1)从)从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主体看:人受到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看:人受到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 能力、生理等限制;能力、生理等限制;(2 2)从)从认识的客体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 有一个过程;有一个过程;(3 3)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践到认
19、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的反复过程反复过程。2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注意:注意:认识的无限性,是就认识的无限性,是就整个人类整个人类的认识而言的;作为的认识而言的;作为某一个人或某某一个人或某一代人一代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总是对整个世界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层次上的认的认识是有限的,总是对整个世界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层次上的认识。识。(1 1)认识的)认识的对象对象:无限变化的;:无限变化的;(2 2)认识的)认识的主体主体:世代延续的;:世代延续的;(3 3)认识的)认识的基础基础:实践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发展。第14页,本讲稿共20页3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认识识运运动
20、动的的反反复复性性和和无无限限性性,并并不不表表明明它它是是一一种种圆圆圈圈式式的的循循环环运运动动,相相反反的的,从从实实践践到到认认识识、从从认认识识到到实实践践的的循循环环,是是一一种种波波浪浪式式的的前前进进或或螺旋式的上升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终极真理)第15页,本讲稿共20页认认识识论论部部分分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总结总结
21、】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世界观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世界观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世界观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必须立足实践,重视调查研究)(必须立足实践,重视调查研究)认识对实践起反作用,认识对实践起反作用,(树立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无限性上升性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开
22、拓创新,在实践中 追求和发展真理)追求和发展真理)第16页,本讲稿共20页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实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际和时代特征,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的指导下,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实践实践决定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基础。实践是。实践是认识的认识的来源来源,
2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实际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而形成的。和时代特征而形成的。认识对实践有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会越走越宽广。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会越走越宽广。第17页,本讲稿共20页中中华华人民共和国国民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经济和社会和社会发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展第十二个五年规规划划纲纲要(
24、要(20112015年)年)的的实实施施对对全面建全面建设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义。“十二五十二五”规规划的划的编编制制过过程程步步骤骤时间时间内容内容一一2008.32010.2发发改委通改委通过过调查调查研究研究,形成,形成“十二五十二五”规规划的基划的基本思路本思路二二2010.22010.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经济和社会和社会发发展第十展第十二个五年二个五年规规划的建划的建议议起草、通起草、通过过三三2010.102011.1国家国家规规划划专专家委家委员员会会论证论证四四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社
25、会各界的意见见五五2011.3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审议审议并批准并批准“十二五十二五”规规划划纲纲要草案要草案六六“十二五十二五”规规划划纲纲要正式公布要正式公布七七实实实实施施施施“十二五十二五十二五十二五”规规规规划划划划注:注:“十二五十二五”规规划划首次提及首次提及“弘弘扬扬科学精神,加科学精神,加强强人文关人文关怀怀,注重心,注重心理理辅导辅导,培育,培育奋发进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态”。运用运用辩证辩证唯物主唯物主义认识论义认识论的知的知识识分析上述材料所分析上述材料所蕴蕴含的哲理。含的哲理。第18页,本讲稿共20页参考答案:实践具有主观能
26、动性。制定规划表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十二五”规划是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首次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反映了人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发改委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规划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表明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第19页,本讲稿共20页材料一:材料一:
27、2008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中央政府积极应对,坚持灵活审慎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中央政府积极应对,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从“两防两防”到到“一保一控一保一控”,再到,再到“保增长保增长”的转变,中国宏观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良好势的转变,中国宏观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头。材料二:材料二:20092009年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纵观国内形势,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指出:纵观国内形势,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
28、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 1)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2 2)运用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运用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答案(答案(1 1)物质决定意识
29、,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始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始终立足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而进行经济调整,做立足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而进行经济调整,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到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如实反映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够促进事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如实反映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我国根据实际制定的宏观物的发展,我国根据实际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推动了经济发展。调控政策,推动了经济发展。(2 2)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制定和实施宏观制定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要尊重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调控政策,要尊重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认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条件。宏观调控政策从识规律、运用规律的条件。宏观调控政策从“两防两防”到到“一保一控一保一控”,再到,再到“保增长保增长”的的转变充分体现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充分体现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第20页,本讲稿共20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