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与防制措施优秀课件.ppt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与防制措施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与防制措施优秀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与防制措施第1页,本讲稿共19页第2页,本讲稿共19页1.2白纹伊蚊:是野栖或半野栖蚊种,主要孳生在室内的小积水容器内,如室内外的非饮用积水容器,竹筒、废旧轮胎以及各种丢弃的盆、缸、罐、碗等。1.3两种伊蚊的食性均是白天吸血的蚊种,均喜吸人血,吸血高峰: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第3页,本讲稿共19页第4页,本讲稿共19页2.疫情暴发时的防制措施:2.1一旦确定为登革热疫区,进入疫区前,灭蚊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穿好防蚊服,对暴露的皮肤,必须涂抹有效的驱避剂,禁止无防护状态进入疫区。第5页,本讲稿共19页2.2迅速杀灭成蚊措施:以病家为中心100米半径范围
2、内定为疫点,对疫点使用杀虫剂用超低容量喷洒(空间喷洒)。先室内后室外。最大限度地杀灭带毒成蚊,切断传播途径,以确保进入疫点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灭蚊宜采用专业队伍集中进行,不宜将杀虫剂分发到各家各户单独使用。2.3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孳生场所,包括清除废弃容器,翻缸倒罐,排除无用积水,不要露天堆放轮胎,避免积水。第6页,本讲稿共19页2.4杀灭幼虫:对饮用水缸定期换水、清洗,也可以在水缸养鱼,对于难清除的非饮用积水。可以投放药物杀灭幼虫,常用苏云金杆菌血清型H14。这里特别指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蚊蚴特别敏感,但较易产生抗性,故日常工作中禁用菊酯类杀虫剂灭蚊蚴。第7页,本讲稿共19页3.平时
3、防制措施3.1清除孳生地和消灭幼虫为主,基本工作程序为:由政府组织,结合爱国卫生活动大搞爱国卫生,农村由村干负责,城镇由街道居委会负责组织群众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无用积水。3.2防止蚊子在房内的容器生长,人工清洗施放机油致使蚊蚴窒息.3.3提倡在水缸养鱼.3.4开展蚊蚴监测.计算蚊蚴指数(附表).第8页,本讲稿共19页(附表)蚊蚴指数容器指数=埃及(白纹)伊蚊或蛹阳性数/检查容器数100%房屋指数=伊蚊蚴孳生地阳性房屋数/检查房屋数100%布雷图指数=蚊蚴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房屋数100千人指数=蚊蚴或蛹阳性数/检查房屋居住人口数1000第9页,本讲稿共19页指数与登革热传播的关系指数与登革热
4、传播的关系极高危险性:极高危险性:布雷图指数布雷图指数50房屋指数房屋指数35%容器指数容器指数20%安全:安全:布雷图指数布雷图指数5房屋指数房屋指数4%容器指数容器指数3%第10页,本讲稿共19页4.杀灭成蚊的药剂4.1奋斗呐(5%氯氰菊酯),100倍稀释作滞留喷洒,每平方米使用量50ml.4.2凯素灵(2.5%溴氰菊酯),100倍稀释作滞留喷洒,每平方米使用量50ml.4.3国产高效氯氰菊酯,含量4.5%使用时100倍稀释作滞留喷洒,每平方米使用量50ml.当天稀释当天用完。第11页,本讲稿共19页4.4复方超低容量杀虫剂:胺菊酯3%氯菊酯5%乳化剂TX10适量水适量,只能作为超低容量喷
5、雾,特点是击倒杀灭成蚊速度快.缺点无持效作用.第12页,本讲稿共19页背景材料1980年年6-11月月,在合浦县沙田镇暴发流行在合浦县沙田镇暴发流行,首首发病例是汤发病例是汤XX,渔民渔民,6月月2日到海南儋县捕鱼日到海南儋县捕鱼,6月月12日回到沙田日回到沙田,6月月15日发病日发病,主要症状主要症状:畏寒畏寒,发热发热,肌肉关节疼痛肌肉关节疼痛,头痛头痛,颜面潮红。颜面潮红。当地卫生院按流感诊治。直至当地卫生院按流感诊治。直至8月月18日日,沙田沙田村社员陈村社员陈XX,女女,32岁岁,在合浦县中医院住院在合浦县中医院住院时时,诊断为登革热诊断为登革热,在此前的在此前的76天天,当地卫生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革热 传播媒介 措施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