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doc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一、砌砖工程1.1 砂浆强度不稳定1、砂浆强度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1)影响砂浆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计量不准,对砂浆的配合比多数工地使用体积比, 以手推车为计量单位, 由于砂子的含水率的变化和运料途中丢失,使砂浆含水量低于规定量的 1020。( 2)水泥混合砂浆中塑化材料用量,常常超过规定的用量,降低了强度。( 3)塑化材料材质不佳,如石灰膏中含有较多的灰渣,或运至现场保管不当,发生结硬,使砂浆中含有较多的软弱颗粒,降低了强度。( 4)砂浆搅拌不均匀,人工拌和不均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及和易性。2、预防措施( 1)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的
2、材质情况,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的强度,按每袋水泥、白灰膏用量进行控制,做定型量具,控制用量。( 2)建立施工计量校验、维修、保管制度。( 3)塑化材料一般为混料,计量更为困难,由于其计量误差对砂浆强度影响十分敏感,故应严格控制。( 4)砂浆搅拌加料顺序:用砂浆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机叶子和砂子搓劲,将塑化材料打开,再投入其余部分的砂子和全部水泥。1.2 组砌方法不正确1、现象: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降低了强度和整体性。2、原因分析:因混水墙要抹灰,操作人员容易忽视组砌形式,因此,出现了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的现象;组织
3、技术水平高的技工,先将墙地四皮砖搭好底,让后来的顺下而上。3、预防措施:应使操作者了解传递荷载的需要,墙体中砖缝搭设不得少于 1/4 砖长,横竖向灰缝的砂浆必须饱满,每砌皮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 以提高砌体强度, 砖的选用应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定,在同一幢号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砖厂的砖。1.3 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1、现象: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竖缝内无砂浆。2、原因分析:( 1)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内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2)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而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砖与砂浆层的粘结。3
4、、防治措施( 1)改进砌筑方法,应用“三一”砌砖法。( 2)严禁干砖上墙。二、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2.1 、模板工程2.1.1柱模板1、现象;底部漏浆,平面尺寸变形,高低不平。2、原因分析:底部填塞不平,未使用隔离剂或隔离剂失效造成粘结。3、预防措施:两侧及端部要有足够的刚度,并撑牢夹层,保证严密。2.1.2梁模板1、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有水平裂缝、 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曲入梁柱间, 拆除困难。2、原因分析:木模板未校直撑牢。( 1)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 2)梁底模板未起拱。( 3)固定梁而未定牢。( 4)木模在砼浇灌后吸水膨胀,事先未留有空
5、隙。3、预防措施( 1)支梁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浇灌后不致嵌入柱内。( 2)梁底间距应能保证在砼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3)梁侧模及底模用料厚与宽度根据设计尺寸进行配制,必须具有足够的拼条。(4)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钉在支柱上,以保证砼浇灌的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鼓模。2.1.3板模板工程1、现象:板中间下沉,板底砼面不平,板边模嵌入梁内不易拆除。2、原因分析( 1)板搁棚用料较小造成挠度过大。( 2)板下支撑底部不牢,砼浇灌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板模下挠。( 3)板模底不平,砼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 4)将模板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内
6、,浇灌砼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砼内。3、预防措施( 1)模板厚度一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结。( 3)模板与梁模搭结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平齐,避免模板嵌入梁砼内,以便于拆除。2.2 钢筋工程2.2.1 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在立柱模板支撑系统前,宜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12 的钢筋头或 48 的短钢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 1m,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2)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3)在梁柱节点
7、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 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 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 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筑时不会发生偏位。( 4)加强混凝土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混凝土直接灌注到柱、 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混凝土卸在盘板上。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5) 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 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托筋位置, 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
8、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2.2.2 钢筋加工( 1)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 I 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 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2.2.3 钢筋绑扎与安装(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保护层砂浆垫块应准确,垫块步距取 800800 ,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
9、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4)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立即纠正。( 5)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2.2.4 钢筋弯曲1、现象 : 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2、原因分析:运输时装车不注意,运输车辆较短,条状钢筋弯折过度,用吊车卸车时,挂钩或堆放不慎,压垛过重。但每批料或多或少都有“慢弯”。3、预防措施及治理办法:直径为14mm和 14mm以下的钢丝绳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板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折处板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调直,将钢筋进行冷拉以伸
10、直。2.2.5 绑扎间距不符合要求,有缺扣、松扣现象1、现象:搬移钢筋骨架时,绑扎节点松扣或浇捣砼时绑扎松扣。2、原因分析:绑扎铁丝太硬或粗细不当,绑扎形式不正确。3、预防措施:绑扎 12 以下的钢筋用 22 号铁丝绑扎,直径1216毫米的钢筋用20 号铁丝绑扎,绑扎梁柱等直径较粗的钢筋可用双根22 号铁丝。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扎形式,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 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以外,也要适当加缠。4、治理方法:将节点扣处重新绑扎。2.2.6 钢筋生锈1、现象:钢筋套丝生锈。2、预防措施:钢筋轧丝后马上套上塑料保护帽
11、。2.3 砼工程2.3.1 钢筋砼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1)现浇板的砼应采用中粗砂。( 2)砼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好、对砼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 8%。( 3)预拌砼的含砂率应控制在 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 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 15%。( 4)预拌砼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他住宅不应大于150mm。(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 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砼时保证钢筋不位移。(6)在剪力区一般不宜设置接线盒,如
12、设置应征求设计同意并应有设计加固措施。( 7)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线管应设置在板中,并有可靠的支撑固定措施。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 1/3 楼板厚度,线管密集处或管径大于 1/3 楼板厚度的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 6150、宽度不小于 450mm的钢筋网带。( 8)现浇板浇筑时,在砼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砼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9)现浇板浇筑后,应在 12h 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砼,不得少于 14d。(10)现浇板养护期间,当砼强度小于 1.2Mpa 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
13、砼强度小于 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 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11)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 300mm,中间不宜大于 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12)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 后浇带的位置和砼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2.3.2 、现象:浇筑砼工程前,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清除不净,砼振捣不密实,蜂窝、麻面、露筋、露石及轴线位移,断面尺寸不符合要求,砼墙体定部高低不平。1、原因分析( 1)由于职工的粗心及随意性造成。( 2)
14、麻面由于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模板漏刷,拼缝不严密,浇捣砼时缝隙漏浆,砼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振捣不密实,有气泡排出,木模板浇筑砼前未浇水湿润。(3)板搁栅用料较小造成挠度过大。( 4)板下支撑底部不牢,砼浇灌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板模下挠。( 5)板模底不平,砼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 6)将模板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内,浇灌砼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砼内。( 7)墙砼浇注时,没有按交底标高。2、预防措施:( 1)模板厚度一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
15、前后左右相互搭结。( 3)模板与梁模搭结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平齐,避免模板嵌入梁砼内,以便于拆除。(4)墙砼浇注时要比设计标高高出3cm,拆模后按设计标高弹线凿掉。2.3.3 蜂窝1、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2、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 2.5mm,予以填封,梁筋过密时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2.3.4 露筋1、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2、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
16、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部距宜密些, 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2.3.5 麻面1、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2、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2.3.6 孔洞1、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2、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高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2.3.7 缝隙及夹渣1、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2、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键 施工 技术 工艺 工程项目 实施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