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昆曲《姹紫嫣红》教案设计.doc
《音乐昆曲《姹紫嫣红》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昆曲《姹紫嫣红》教案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 昆曲姹紫嫣红一、教材分析: 昆曲又名昆腔。起初称之为水磨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江苏昆山千灯镇,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形成了昆曲的四大声腔。昆曲被称之为“百戏之祖”。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一批世界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剧目之一,作者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剧情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姹紫嫣红是昆曲牡丹亭游园一折戏中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唱腔由皂罗袍、好姐姐两种曲牌组成。是一支脍炙人口的名曲。这段游园表演,唱腔细腻委婉,把戏曲中“手、眼,身、法、步”融贯中一体,充分体现了昆曲的“逢歌必舞,载
2、歌载舞”的表演艺术特色。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昆曲的相关知识,对昆曲艺术感兴趣,了解昆曲的历史地位及对其他戏曲艺术的深远影响。2、欣赏姹紫嫣红唱段,感受和体验昆曲的一唱三叹的唱腔风格,感知昆曲的“逢唱必舞,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等。3、通过对昆曲中念、唱、演三种艺术特征的积极体验与感受,更深层次地了解和体会昆曲缠绵婉转,细腻优雅的艺术特点。三、重点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讨并总结出昆曲在念、唱、演等方面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唱念演的欣赏和学习,体会昆曲缠绵婉转,一唱三叹,逢唱必舞的优雅之美。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课前视频戏歌鸿雁欣赏 1、 导入:师:同学们好,刚才我们
3、听到的歌曲鸿雁中,它还融进了什么元素?你们比较熟悉的戏曲有哪些?生:越剧,京剧,川剧,黄梅戏等。 2、 歌曲中融进了是哪个剧种?3、介绍昆曲的基础知识及历史地位设计意图:歌曲视频中融进了昆曲元素,为了点题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认识昆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二、聆听姹紫嫣红片段 1、感知唱腔的特点,对唱腔有个初步印象。 2、介绍唱腔是选自牡丹亭游园片段,介绍剧情了解故事,感知杜丽娘游园时的心情和内心千回百转的变化。3、先看原谱再看简谱,了解工尺谱后,去发现简谱中的旋律特点 (21 6)设计意图:说明21 6 是昆曲南曲中主调。(同一个曲牌具有相似或相同的音调)这首皂罗袍中有11处用到2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姹紫嫣红 音乐 昆曲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