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为推动全省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开拓新局面,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毫不动摇促进发展。深化对
2、民营经济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入贯彻“两个毫不动摇”重大方针,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坚定不移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做大做优做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民营经济紧紧围绕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推进九大改革攻坚、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等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弘扬儒商精神,担当社会责任,深化改革开放,聚焦主责主业,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坚持尊重市场遵循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和高效公平配置,全力打造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环境和便捷高效的市场生态环境,激发民营经
3、济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坚持集聚优势融通发展。统筹发展布局,加强规划引领,发挥地域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推动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打造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融通发展新模式,塑造产业生态和区域经济新优势。二、任务目标按照滚动实施、压茬推进、持续提升的思路,着力在壮大规模、提升质效、创新引领、优化生态上取得新突破,力争一年起好势、逐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持续壮大体量规模。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力争到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上缴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额的比重达70%。到2023年,全省民营经济市场
4、主体发展到1400万户,私营企业数量达到40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万亿元。突出改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竞争实力。民营经济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应用,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3年,实现全省1万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比例达到60%,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新增上市民营企业30家左右。积极深化创新引领,着力塑强发展优势。创新发展导向更加鲜明,各项激励政策集成显效,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大量涌现。到2023年,全省国家
5、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达到1.3万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3万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500家、瞪羚企业700家、独角兽企业2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00家。加快建设产业集群,聚力优化产业生态。“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重点产业“链长制”广泛推行,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巩固,产业生态推进机制、政策体系、要素支撑更加完善,四梁八柱产业生态加快形成。到2023年,形成雁阵型产业集群65个左右,创新型产业集群20个,特色产业集群50个。调优建强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公正,惠企政策对接落地顺畅高效,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形成常态长效,中小企业公共
6、服务平台不断健全完善。到2023年,省级和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分别达到200个和40个;省级和国家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分别达到400家和25家。三、推进措施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大力实施八个专项行动,统筹资源,整合力量,集成政策,高效推进。(一)政策落实专项行动1.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实。通过大数据技术,汇聚各级惠企政策信息和市场主体数据,实现政策整合、数据挖掘、企业画像,三位一体推进惠企政策精准匹配、精准服务、精准落实。按照“谁出台、谁落实”原则,省级普惠类政策出台后,于1个工作日内发布,3个工作日内精准筛选,5个工作日内分级核实,7个工作日落实到市场主体。2.建立
7、政策辅导员制度。各级各部门出台涉企政策时,同步发布实施细则,明确政策辅导员,公布联系方式,及时受理企业政策咨询、投诉建议。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双招双引项目,县级实行主动对接,动态跟踪,全程服务。3.开展政策绩效在线评价。建设电子督查系统,对兑现申请不受理、过程审检超时限、资金拨付不及时等行为进行“红黄牌”自动提醒,实现从“绩效后评”向“实时督办”转变。(二)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4.梯级培育数字化平台。实施产业互联网“个十百”平台培育工程,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重点打造1家以上产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培育10家以上跨行业跨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100家以上面向特定行业、
8、特定区域、特定应用场景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到2023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连接工业设备3000万台以上,推出工业APP应用程序2万个以上。5.全面推动企业上云用数。深入开展“企业上云”,重点推动工业设备上云,打造“云行齐鲁”升级版,进一步完善“云服务券”使用办法,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突破一批面向特定工业设备上云需求的关键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一批高能耗、高风险、高通用性、高价值工业设备加快上云进程。到2023年,全省上云企业30万家以上。6.建设数字化赋能服务超市。征集筛选稳就业促就业、产融对接、供应链对接、数字化运营、上云用云、数字化平台、数字化物流、网络和数
9、据安全等服务产品及活动,定期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服务产品及活动推荐目录,分行业分区域组织线上线下对接活动。7.建设网上货运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互联网+物流”新模式,鼓励地方出台优惠支持政策,建设全国物流信息交易结算中心,支持国家道路“网络货运”企业快速发展,到2023年,建设1-2个全国网上货运物流中心。(三)产业升级专项行动8.开展“品质革命”计划。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质量强省战略、品牌战略,开展以促进质量品牌高端化为核心的“城市品质”高端认证,对照国际先进水平,持续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市、区)、质量强企活动,打造质量品牌竞争新优势。9.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计划。设立“技改在线”,打造“
10、技改视频库”,举办技术改造供需对接会,开展诊断咨询,重点推进电子、机械、汽车等十大行业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园区上线、产链上云、集群上网,支持自主可控BIM技术在建筑、交通等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深度应用,每年完成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万个。10.开展科技创新攻关。支持民营企业实施或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围绕我省有先发优势的量子通信、BIM图形引擎等“卡脖子”技术、断链风险环节,集智聚力、联合攻关。举办“创客中国”、“中国创翼”、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工业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到2023年,建设100个“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0个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营 经济 质量 发展 三年 行动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