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言文复习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二年上册语文复习专用卷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一、重点字词91.通假字略无阙处 同“ ”,意思为: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每至晴初霜旦原意为:霜,在句中的意思为: (2)动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原意为:奔跑,在句中的意思为: 3.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有朋自远方来 并怡然自乐 上自劳军 (2)绝:沿溯阻绝 绝献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往来而不绝者 湖中人鸟声俱绝 天下独绝 (3)清: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4.重点实词(1)略无阙处 略: (2)隐天蔽日 日: (3)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 亭午: 夜分: (4)不见曦月 见: 曦: (5)至于
2、夏水襄陵 襄: 陵: (6)沿溯阻绝 沿: 溯: 阻: (7)有时朝发白帝 朝: (8)其间千二百里 间: (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乘: 疾: (10)则素湍绿潭 素湍: 素: 湍: (11)回清倒影 回清: 回: (12)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 献: (13)飞漱其间 飞漱: 漱: (14)清荣峻茂 荣: (15)良多趣味 良: (16)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 霜旦: 旦: (17)林寒涧肃 肃: (18)属引凄异 属引: 属: 引: 凄异: (19)空谷传响 响: (20)哀转久绝 哀转: 转: 5.文言虚词(1)其: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 (2)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 二、重点句子翻译1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省略句) 三、断句或 王 命 急 宣 有 时 朝 发 白 帝 暮 到 江 陵。四、文意理解(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内容理解1.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2.第3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写作特色3.写山时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险峻,写水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4.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的动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静景。( )5.“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正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 )6.文章先总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再按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先借文脉之势,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 )答谢中书书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原意为:奇丽,在句中的意思为: 2.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七十而从心所欲 3.重点实词(1)答谢中书书 书: (2)古来共谈 共: (3)高峰入云 入: (4)清流见底 见: (5)五色交辉 交: 辉: (6)四
5、时俱备 四时: 俱: (7)晓雾将歇 歇: (8)猿鸟乱鸣 乱: (9)夕日欲颓 颓: (10)沉鳞竞跃 沉鳞: 竞: (1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4. 文言虚词(1)山川之美 (2)自康乐以来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内容理解1.文章写景动静相衬、视听结合。其中“猿鸟乱鸣”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静景增添了动感,突出了猿、鸟之声入耳,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收束全文,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批判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暗含作
6、者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写作特色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其中“美”字,是山川景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景物的愉悦感受。( )4.本文骈散兼行,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 )记承天寺夜游一、重点字词1.一词多义与: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贤与能 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 重点实词(1)月色入户 户: (2)欣然起行 欣: (3)念无与为乐者 念: (4)怀民亦未寝 寝: (5)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步: 中庭: (6)庭下如
7、积水空明 空明: (7)盖竹柏影也 盖: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3. 文言虚词(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文意理解(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内容理解1.文章第一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及起因。“念无与为乐者”的结果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文中能够体现作者“闲”的有:人“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张怀民“步于中庭”; 月夜出游赏月看竹柏。( )3.作者对月夜的景色做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体现出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多的无限感慨。( )4.“但”字将作者的笔触从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
8、,自然地引出“闲人”,显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无奈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坚守。( )写作特色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虚实相生,一正一侧,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6.本文不足百字,先叙事,再写景,最后议论点题,环环相扣。全文多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自然成文。( )主旨情感7.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与朱元思书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 同“ ”,意思为: (2)窥谷忘反 同“ ”,意思为: 2.词类活用(1)名
9、词作动词任意东西原意为:东边或西边,在句中的意思为: (2)动词作名词猛浪若奔原意为:飞奔,在句中的意思为: (3)形容词作动词互相轩邈原意为:高远,在句中的意思为: 3.一词多义(1)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2)直: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岂直五百里哉 (3)无: 直视无碍 猿则百叫无绝 (4)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4. 重点实词(1)天山共色 共色: (2)从流飘荡 从: (3)一百许里 许: (4)水皆缥碧 缥碧: (5)急湍甚箭 甚箭: 甚: (6)皆生寒树 寒树: (7)负势竞上 寒: (8)争高直指 负: 直指: (9)泉水激石 激: (10)泠泠作响 泠泠: (11)嘤
10、嘤成韵 嘤嘤: (12)蝉则千转不穷 千转: 千: 穷: (13)鸢飞戾天者 鸢: 戾: (14)望峰息心 息心: 息: (15)经纶世务者 经纶: (16)横柯上蔽 横柯: 柯: 蔽: (17)疏条交映 交映: 二、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句)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文章开头勾画整体风貌:没有一丝风,烟气也已消散殆尽,晴空万里,天与山同色。“天山共色”写出了空气明净造成的清澈透明、浑然一体的感觉。( )2.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的一部分,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含蓄地流露出对友人的规劝之意,抒发了作者厌弃世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
1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慨叹由景而生,写的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所见所感的真实反映,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4.文中所写山水“独绝”。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写作特色5.第2段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来表现富春江水之湍急,极富特色地写出“异”水之美。(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亲戚畔之 同“ ”,意思为: 2.古今异义亲戚畔之古义: 今义:亲属,不包括父母3.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原意为:威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