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溜索》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7课《溜索》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溜索》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溜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2.跳读课文,揣摩环境描写作用,体会语言特色。(重点)3.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领略英雄本色。(难点)【教学过程】一、认识作者,激趣导入 他,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里,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他,是当代著名作家、编剧。首部短篇小说棋王一经发表,就以独特的创作风格而震动文坛。他,就是阿城,原名钟阿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篇笔记小说溜索。二、资料助读,了解信息1.关于溜索 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通常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
2、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的态势。渡河者把皮带或绳索系于腰间,绳上挂以铁制滑轮,借倾斜之势滑过河。溜索可以溜渡人、货物、牲畜等,是交通不便的临江山区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2.关于马帮 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在1910年以前,云南境内并没有大的交通干线,货物的长短途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加入马帮的人,要面临生意上的风险、自然环境的危险、沿途强盗的威胁,所以他们大多有着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毅力、勇敢的气魄。 自2013年建成墨脱公路以来,马帮的铃铛声渐成历史回响,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迎来亘古未有的命运改变。3.补充资料 我国云南的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
3、大峡谷”,是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三、借助单元导读,探究文本内容1.自读单元导读,获取重要信息。单元导读:学习本单元,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2.自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明确:写一群马帮汉子溜索过怒江的故事。四、关注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点1.细读课后阅读提示,圈画关键信息。2.结合初次阅读的体会,明确本课阅读关注点。
4、(1)环境的奇险和人物的英雄本色。(2)语言简洁凝练、选词炼字考究。五、借助旁批,阅读文本(一)环境的奇险旁批1:起笔突兀,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课堂展示:原句: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分析: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旁批5:这里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原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