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解读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西风漫卷,黄叶满地,正是秋日欲尽时。在这满目黄澄澄的秋光里,正在为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而头疼的你,不妨慢下脚步,用心读诗,深入思考,以理解促记忆,细细品味这些或凄楚、或激昂、或坚韧、或苍茫的文字的真正内涵。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关键词】思亲念家 忧国忧民【诗歌内容】边防驻军的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
2、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时值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诗歌短评】 本诗是诗人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首联写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
3、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特别是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
4、达,更何况战事频繁,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含蓄蕴藉,充满无限深情,使人不禁想到他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抒发作者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忧国忧民、渴望社会安定的思想感情。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长沙过贾谊宅 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关键词】吊古伤今 凄怆忧愤【
5、诗歌内容】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的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创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谪为长沙王太傅。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诗歌短评】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首联写贾谊谪官,落得“万古”留悲。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