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共15页).doc
《课题结题报告(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结题报告(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扬州市“十五”规划教学研究课题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研 究 报 告 主持人:杨嘉培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课题组二00七年四月结 题 报 告项 目 类 别:扬州市立项课题课 题 类 别:实践研究教学基础教育课 题 名 称: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课题主持人:杨 嘉 培所 在 单 位:高邮市送桥镇中心初中申 报 日 期:二00一年六月五日审 批 单 位:扬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结 题 时 间:二00七年四月报 告 人:杨 嘉 培、宰 华 平“构建乐学模式 优化学生品德”结题报告送桥初级中学 杨嘉培、 宰华平一、课题背景及立项 (1)课题提出的背景: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
2、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提出“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这一课题:1、乐学模式是素质教育一种模式。构建政治课“乐学”模式是针对“应试教育”下重知识轻情感和道德体验,出现高分低德的现象提出的,要求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情感冶炼和意志锻炼中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3、2、“乐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针对过去政治品德教育照本宣科,讲台上老师口若悬河,课桌旁学生呆若木鸡的弊端,重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3、“乐学”教学模式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需要,在培养兴趣和拓展兴趣方面,关注社会转型期的现象分析, 引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拨正价值观念取向,让学生在“以道德实践为乐”中达到优化品德的目的。(2)立项过程:基于这样的背景考虑,2001年我校政治教研组经过所有成员的热烈讨论,决定开展“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课题研究,并于6月向高邮教育学会、扬州市教育研究所申报,同年成为扬州市立项课题。二、课题
4、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学校初中政治教学德育功能的一种综合性整体实验研究。从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广度、深度上考虑,其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1、初中政治课乐学模式的建构与学生品德培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最佳结合的研究。2、初一政治课着重针对学生心理状况,采取活动、表演、心理咨询等方式,研究如何在寓教于乐中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思维习惯。3、初二政治课重在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案例,采用视频材料,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专家访谈”、“身临其临”、“扪心自问”、“当名小法官”等小品表演具体形式培养遵守道德、依法自律的自觉性。4、初三政治课重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以及时事的介绍,
5、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研究培养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定学生为中华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三、课题主持人及课题实验学校 (1)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1、课题负责人杨嘉培同志,为送桥初级中学的校长,课题立项时为中级教师,2002年成长为高级教师,200年成为高邮市政治学科带头人。1995年12月教师管理中的心理管理一文登载于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治校百人谈中,1996年12月校长要坚持教学管理主阵地,被扬教院学报刊登,1998年11月坚持德育四化建设参加高邮市“素质教育大家谈”论文比赛,获得一等奖。2、课题第二负责人,宰华平同志,课题立项时是普通政治教师,2003
6、年后担任学校政治教研组长,2006年被高邮市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1997年妙用诗歌 激趣蕴理被高邮市教师论文集选中。2001年参加高邮市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获得一等奖。3、课题研究顾问,黄昌宝老师,高邮教研室政治教研员,承担着省级课题的研究。4、课题其他重要成员,陈春维、冯恒梅、周宏贵、李志开、陈国庆等教师都是走在初一、初二、初三政治教学的一线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旧式政治教学的弊端深恶痛绝,分别承担着初三政治教法研究、初三学生“三观”现状研究、初二政治教法研究、初二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等五个子课题的研究。(2)课题起止时间:2001年6月申请,上报开题报告,
7、2006年12月结题, 2007年4月上报结题报告。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1)理论和实践依据:1、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谈到“最初的目的不过是一个试验性的草图。努力实现这个目的的行动才能检测它的价值”。他反对把某种外在的目的强加于教育,认为课程目标非但不是对教育经验的预先具体化,反而是教育经验的结果。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 认为学校教育主要包括一个过程,即“训练”“教学”、“引导”。“训练”是使学生获得动作技能的过程。真正的教育是使人类更加自由、更富于创造性,因而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尽管他不否认行为目标的价值,但却认为生成性目标却更为根本。正如他所说:“列出一张行为一览表不能帮助我们接近
8、完成他们的手段,分析有价值活动的标准以及分析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活动的结构看来更为清楚地指向教学中的过程原则”。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引导论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3、现实的教学中政治课中的品德教育中的形式主义不仅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还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协调,增加了学生品德发展的难度。构建出初中政治乐学模式就在于重视教育者的自主性,力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重视品
9、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品德能力培养相结合;重视说理教育与品德践行,暗示教育相结合,提高初中政治品德教育方法的艺术性,有力克服教育中的形式主义。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人文性的特征,要求政治教学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同时也提出实践性的特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于上述两方面考虑本课题理论价
10、值在于丰富德育方法的第三层次,即具体操作技能的方法,为实现真正“无灌输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深入做出理论和实践贡献。(2)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乐学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开开心心学政治。初中政治课学习必须以趣味性为切入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优化学生思想素质,重视学生品德形成诸因素,在不忽视知识理解基础上,重视情感、意志、行为在德育中的地位,加强德育实效建设。具体得目的和意义有:1、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动力,探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新模式,为政治教学作有益的探索,并以此为契机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2、通过课题研究有利于更新我校教师观念,提高政治教师们业务素养的提高,
11、促进教育现代化在我校的试验面。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收集素材、处理材料的能力,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和欲望。五、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采取的方法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从现象观察,实际调查到分析综合再形成理论,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检验和发展。在初一,采用抽样和追踪观察法,得出学生心理状况的综合状况。初二,采用个案研究法。初三,采用行为研究法。最后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对乐学教学模式进行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性工作: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01年6月12月):进行课题申报、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建立实验
12、班、对比班。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人员制定总课题和子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在研究工作的起步阶段,我们课题组全体人员,首先查阅德育新论、大教育、江苏教育、扬州教育、政治教学参考、政治教学法等刊物。同时,还收集教学模式研究资料汇编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资料。为课题研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2、 分析资料,确定研究问题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其关键在于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评价、教学设计。我们通过对现阶段发表的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对本课题定出具体研究内容为:初中生课外研究思想品德兴趣的培养;初中现代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新
13、旧教学模式学生效果的对比;3、 设计方案,确定计划在确定研究内容后,我们进行了人员分工,按照当时每人担任级部的不同,设立了初三政治教法研究、初三学生“三观”现状研究、初二政治教法研究、初二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初一学生心理偏差如何纠正为子课题,并制定宰华平老师的“初二政治教法研究”为突破口,形成规划。其间课题主持人发表了课堂提问要坚持四性结合一文,对政治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进行的论证。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2年1月2006年6月):在确定研究内容和具体分工之后,便进行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此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深入学习有关新课标文件,
14、学习有关政治课堂教学理论,认识这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分层进行教师培训,对每位政治教师的课堂的授课方法、授课效果进行调查,对课堂教学较为传统的教师进行技术培训。2、以个体为单位,分别领取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子课题特点,制定出相关的研究方案或计划。3、教情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观摩、交流研讨每月一次。4、以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进行阶段性小结。小结分三部分:(1)研究的过程和实施方法;(2)研究的成果或经验;(3)理论的上升或论文。具体来说主攻两大了任务:(一)初中生课外研究思想品德兴趣的培养。1、编制导学提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
15、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己真正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寻求正确答案。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是学生学习进入主人角色、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在200
16、22005学年四个学期的教改实验期间,我们在认真研读初一、初二思想品德教材、山东省教研室编制的新课程智能训练、上海政治教育、陕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浙江政治课教学、河南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以课时为单位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把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目标问题”的形式“跃然纸上”,摆在每位同学的面前,从而使学生潜在的求知欲被激活,促使他们急切地渴求正确答案,进而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解答。这样,导学提纲就成了学生乐学教材的“指南针”,思路旅游的“导游图”。2、虚拟政治场景。现代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是生活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报告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