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
《“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为全面提升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增强城市影响力、发展带动力、区域竞争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作示范走前列,结合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总体目标围绕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协同融合发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集聚创新人才队伍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当好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排头兵,奋力打造全省更具带动力的火车头、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到2025年:成为首位度更高的省会城市。产业结构
2、持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凸显,深度融合,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实现位次前移,首位度达到27%以上;城市常住人口达到70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成为影响力更大的中心城市。总部资源快速集聚、创新创业日益活跃,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集聚集成和转化国际国内资源要素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达到2.6%,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提升3位,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生态性更强的功能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集约节约、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全面推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
3、市承载力显著提升,作为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更加强化。成为幸福感更足的宜业城市。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成创业者、就业者友好成长型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比力争控制在2以内,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到203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重点任务(一)以大数据引领创新发展,高质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1.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4、等布局在,发挥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科学城、大学城等创新平台作用,推进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和科研经费“包干制”。全力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完成国产数据库银行核心交易系统应用试点、主权区块链节点,建成区块链技术与应用测评中心。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体系,在重点产业园区配套建成磷系、铝基等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全力配合省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新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10个以上,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超过50家,组织实施产业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项以上,突破关键技术30
5、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50亿元以上,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提升3位。2.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通道,全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构建多元开放合作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实施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双提升”计划,推动科学城、大学城等创新载体联动发展。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名录。推动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转型。建立离岸孵化创新基地,建设专利数据综合分析服务平台。到2025年,累计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具备研发能力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规
6、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3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以上。3.创新人才项目互动机制。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人才互动招引“123”计划,对具有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顶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产业化项目以及带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的创新团队给予奖励和支持。对重点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生活、科研奖励补助;鼓励人才(团队)与全球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筑合作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对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国际研发机构等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推动人才(团队)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工厂化生产,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以政府主导的基金为主体,在VC、PE等不同阶段全生命周期参与投资,投资
7、总额最高30亿元。到2025年,基本形成“人才+项目”、“人才+技术+项目”、“团队+项目+资本”协同发展模式。4.引进培养创新人才。制定出台人才“强省会”行动若干政策措施,每年统筹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和各类孵化基地、众创空间,鼓励基层设立专家人才工作站,推动人才(团队)到创办企业。资助企业参与各类引才活动,为重点产业企业引进人才提供薪酬补贴,对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性人才实行独立的薪酬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在兼职单位或所创办企业申报职称,与企业职工同等享有获取报酬、奖金、股权激励的权利。建设人才网上办事平台,建立人才服务绿卡分类制度和
8、人才住房支持体系,提供落户、就医、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生活便利服务。开展编制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市域内事业编制统筹周转调剂使用制度,重点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和基层一线需要,探索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行政编制灵活使用政策。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35%,全市科研人员突破20万人,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5.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算力枢纽、全国性数据存储和灾备基地,提升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能力,建成中数据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安全靶场(二期),打造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基础云平台,申建全国一体化大
9、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探索开展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机制,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投资优化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周边省会等关键节点城市网络直连。探索大数据发展“抢新机”的数据交易市场+数据流通资源、云服务基地+云服务市场、算力网络枢纽+算力资源需求、大数据试验田+数字经济创新模式。以数博大道为重点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块数据(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孪生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数字城市运营中心和公共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向汇聚,建设国家级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基地。在新区、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区,打
10、造大数据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形成数据中心集聚区、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6.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推进制造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全流程智能化,推广应用机器人,开展智能工厂试点,推动企业数字车间建设改造。在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广应用国产数据库。完善农业生产全程智能监测体系,优化产销衔接。培育一批大数据与金融、物流、旅游、商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相融合的应用场景。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推进龙头企
11、业和中小企业网络互联建设。到2025年,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0,工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到65以上,累计建设省级融合标杆项目100个以上,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00个。(二)推进融合发展,高质量提升城市发展能级7.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出台支持总部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目标企业储备、总部企业招引、总部载体建设等工程,建立总部企业招商项目库,积极引导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嫁接市外优质资源,在筑合资设立总部型法人机构,大力引进综合型、区域型、功能型总部,加快汇聚一批具有区域中心能级、综合效益贡献度高的总部企业。布局建设功能品质高端化、形象品牌国际化的总部经济发展集聚区。推动总部经济
12、与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楼宇经济协同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相关利益分享机制和配套政策,为市(州)企业在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提供保障。到2025年,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更加优化,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新增总部企业300家以上。8.加快新型工业化。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聚焦主导产业、首位产业和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推动磷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延伸下游产业链;实施中铝贵铝电解铝二期等项目,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向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装备组件等领域延伸;夯实特种轮胎、专用轮胎领先地位。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做
13、大做强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特色食品、纺织、智能家居等消费品制造业,加快发展以中医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为重点的健康医药产业,积极培育特殊钢、磷基、铝基等新材料产业,建成智能制造产业园、乌当中医药产业园、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表面处理(电镀)、精密模具、数控加工等基础配套和工业设计等行业发展,建成集精密模具、数控加工于一体的综合配套园区。围绕整车、整机、整装等推进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备份基地建设。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工业市场主体实现翻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累计完成70
14、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形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9.加快新型城镇化。编制完成市空间总体规划、产业新区规划(20202035年)等专项规划,建设大学城、科技新城、生态新城、片区等城市功能新板块,启动产业新区建设;积极推进“一市三县”撤县(市)设区,推动市辖区扩容。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施公路市政化改造、产业新区骨干路网完善、城市道路与环城高速互通加密等工程,加快推进环城高速段外扩等项目,建成城路延伸段、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商贸服务业聚集区
15、综合交通枢纽,市域快速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行。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00平方公里以上,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5平方米以上。10.加快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优化提升菜、果、茶、药、奶五大优势产业,实施一批经果林建设项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和品牌培育行动,引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发展中高端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全省农产品加工核心区和聚集区。加快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分类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提升改造,全面治理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抓好息烽县全国宅基地改革和农村承包地到期后
16、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到202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0个以上,创建“三感村寨”试点10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50个。11.加快旅游产业化。实施旅游创新发展工程和旅游产业化发展行动,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步伐,打造以生态为特色的旅游名城。培育一批文化科普特色小镇,建设一批旅游集散中心,提档升级一批景区,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发展“旅游+”多产业模式,打造10条以上“一日游”、“半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到2025年,新增中高端酒店75家以上,旅游总收入达2860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省会 行动 方案 2021 20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