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精.ppt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精.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医学课件1第1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2经络学说的概念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3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经络理论在内经中占有重要地位。书中系统阐述了十二经脉的起止、具体循行线路及其与相应脏腑的“属络”关系等内容。概概 述述第3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4 经络学说向临床实践方向发展(秦汉 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65年)难经首创“奇经八脉”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
2、(二)经络学说的发展(二)经络学说的发展第4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5 晋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宋 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宋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元 滑寿十四经发挥 明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清 姚澜本草分经 清陈惠畴经络图考 黄谷明堂经络图册 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 (晋以后晋以后)第5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6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经”“络络”的出现较的出现较“脉脉”晚,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晚,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灵枢灵枢脉度脉度说说“经脉为里,
3、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为孙”,就是将脉按照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作就是将脉按照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作“经脉经脉”、“络脉络脉”和和“孙、别脉(络)孙、别脉(络)”。第6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7区区 别别经经络系统的主干,“路径”;有固定循行路线,多循行于人体深部。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深部和浅部皆有,呈纵横交错状网络全身。二者相互沟通联系,将人体所有的脏腑、形体、孔窍等部分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第7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8经络与阴阳学说经络系统大多以阴阳来命名。经络的命名即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体现。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
4、相互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表里相合)。阴阴阳阳少少 阳阳太太 阳阳阳阳 明明厥厥 阴阴少少 阴阴太太 阴阴第8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9经脉经脉经筋经筋络脉络脉脏腑脏腑皮部皮部第9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10经脉与络脉 手足三阴经 是气血循环的 主要通路十二经络(正经)手足三阳经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其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序,其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是人体气血循行的主要通直接的络属关系,是人体气血循行的主要通道。道。第10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11奇经八脉 督脉、冲脉督脉、冲脉任脉、带脉任脉、带
5、脉阴维脉、阳维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阴跷脉、阳跷脉 有统率、联络、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起于四肢,上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起于四肢,上出与颈项浅部。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出与颈项浅部。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在体内联系的作用。两经在体内联系的作用。十二经别第11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12络脉络脉 十五别络: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十五别络: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 和渗灌气血。和渗灌气血。浮浮 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孙孙 络:细小的络脉。络:细小的络脉。第12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13十二经筋:十二经脉所连属的筋肉系统。十二经筋:十二经脉
6、所连属的筋肉系统。具有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功具有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能。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皮肤的分区。是经络之气散布于体表皮肤的分区。是经络之气散布之所在。之所在。经经筋筋和和皮皮部部 第13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14属:十二经脉各与其本身脏腑直接相连。络:十二经脉各与其相为表里的脏腑相连。阳经皆属腑而络于脏,阴经皆属脏而阳经皆属腑而络于脏,阴经皆属脏而络于腑,从而构成了阴阳经脉和脏腑络于腑,从而构成了阴阳经脉和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表里相合的关系。第14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15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运行全身气血,营
7、养脏腑组织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体平衡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体平衡灵枢灵枢经脉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第15页,本讲稿共31页医学课件16运行全身气血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营养脏腑组织 途径途径:循十二经脉流注衔接顺序,与任、循十二经脉流注衔接顺序,与任、督两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周流督两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周流 不息,循环往复。不息,循环往复。含义:气血通过经络传注,布散含义:气血通过经络传注,布散 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经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