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四级基础知识精.ppt
《人力资源四级基础知识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四级基础知识精.ppt(1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力资源四级基础知识人力资源四级基础知识第1页,本讲稿共136页学习内容理论知识考试专业能力考试基础知识30分0分人力资源规划15分15分招聘与配置10分20分培训与开发10分15分绩效管理10分15分薪酬管理15分20分劳动关系管理10分15分合计100分100分分值分布分值分布(四级)(四级)第2页,本讲稿共136页知识结构树知识结构树人力资源管理HRM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HR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经济学2劳动法3现代企业管理4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其它学科社会学规范市场背景基础概 述人人力力资资源源管管理理基基础础知知识识枝枝繁繁叶叶
2、茂茂树树干干树树根根土土壤壤第3页,本讲稿共136页本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劳动法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4页,本讲稿共136页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23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就业与失业第5页,本讲稿共136页劳动力市场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现象运行规律的科学一、何谓劳动经济学一、何谓劳动经济学第6页,本讲稿共136页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一)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有限性,或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二)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 1.相对性相对于
3、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稀缺2.绝对性需求和愿望永远不能满足,普遍和长久稀缺3.本 质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三)劳动经济学的产生原因 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第7页,本讲稿共136页三、效用最大化三、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市场主体个人效用最大化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货币收益非货币收益亏损最小化盈利最大化=总收入-总费用突 出第8页,本讲稿共136页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地租收益工资收益利息收益利润收益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9页,本讲稿共136
4、页产品(服务)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 居民户企 业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货币支出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供给【收入循环模型】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第10页,本讲稿共136页价格生产量0E商品供给商品需求产品价格是由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产品的价格由谁决定?工资的多少谁说了算?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第11页,本讲稿共136页工资就业量0E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第12页,本讲稿共136页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现状是什么(无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应该是什么(有价值判断)特点认识客观事实结论客
5、观并可检验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特点为制定经济政策服务思路提出标准研究对策符合标准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13页,本讲稿共136页【二级】单选题: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A)调节资源的配置(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B【三级】单选题: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A)观察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D)规范研究方法B真题演练真题演练第14页,本讲稿共136页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23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
6、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就业与失业第15页,本讲稿共136页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一)劳动力的概念(一)劳动力的概念劳劳动动力力是是指指在在一一定定年年龄龄之之内内,具具有有劳劳动动能能力力与与就就业业要要求求,从从事事或或能能够够从从事事某某种种职职业业劳劳动动的的全全部部人人口口,包包括括就就业业者与失业者。者与失业者。第16页,本讲稿共136页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二)劳动力参与率(二)劳动力参与率劳劳动动力力参参与与率率是是劳劳动动力力在在一一定定范范围围内内的的人人口的比率。口的比率。总人口劳参率;总人口劳参率;年龄别劳参率;年龄别劳参率;某性别劳
7、参率。某性别劳参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性别劳参率=某性别劳动力该性别人口100%年龄别劳参率=某年龄组劳动力该年龄组人口100%第17页,本讲稿共136页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三)劳参率的生命周期与长期变动趁势:(三)劳参率的生命周期与长期变动趁势:15-19岁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岁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读书)(读书)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独立)(独立)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享福)(享福)25-55岁岁年年龄龄段段男男性性成成年年人人的的劳劳参参率率保保持持高高位位水水平平(主体)(主体)第18页,本讲稿共136页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
8、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在在有有的的经经济济衰衰退退时时期期,总总劳劳动动力力参参与与率率上上升升;而而在在另另一一些些经经济济衰衰退退时时期期,总总劳劳动动力力参参与与率率下下降降。针针对对这这两两种种情情况况,提提出出了了两两种种劳劳动动参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前提:一一级级劳劳动动力力(成成年年男男性性)的的劳劳动动力力参参与与率率与与经经济济周周期期不不存存在在敏敏感感的的反反应应性性。二二级级劳劳动动力力市市场场是是经经济济周周期期中中劳劳动动参参与与变变动动幅幅度度较较大的群体大的群体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认为为
9、:二二级级劳劳动动力力(以以中中年年妇妇女女为为主主)参参与与率率与与失业率存在着失业率存在着正向正向关系,失业率关系,失业率上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认为为:二二级级劳劳动动力力(以以中中年年妇妇女女为为主主)参参与与率率与与失业率存在着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反向关系:失业率关系:失业率上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下降。(四)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一、劳动力一、劳动力第19页,本讲稿共136页二、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二、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是是指指在在一一定定的的市市场场工工资资率率的的条条件件下下,劳劳动动力力
10、供供给给的的决决策策主主体体愿愿意意并并且且能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是是指指企企业业某某一一特特定定时时期期内内,在在某某种种工工资资率率下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劳动力供给供给和和需求需求与与 工资率工资率的关系:的关系:供给:同向变化;供给:同向变化;需求:反向变化。需求:反向变化。工资就业量0E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第20页,本讲稿共136页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1.供给无弹性 :Es=02.供给无限弹性:Es 3.单位供给弹性:Es=14.供给富有弹性:Es 15.供给
11、缺乏弹性:Es 1 Es=SSWWL:个人0W劳动力供给与工资成正向关系图像越平越有弹性三、劳动力供给弹性三、劳动力供给弹性第21页,本讲稿共136页 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1.需求无弹性 :Ed=02.需求无限弹性:Ed 3.单位需求弹性:Ed=14.需求富有弹性:Ed 15.需求缺乏弹性:Ed 1 L:企业0WEd=DDWW劳动力需求与工资成反向关系图像越平越有弹性四、劳动力需求弹性四、劳动力需求弹性第22页,本讲稿共136页五、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五、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短短期期的的生生产产实实际际上上就就是是产产量量取取决决于于一一个个可可
12、变变要要素素的的投投入入。可可变变要要素素投投入入发发生生变变化化,产产量量相相应应地地发发生生变变化化。当当把把可可变变的的劳劳动动投投入入增增加加到到不不变变的的其其他他生生产产要要素素上上,最最初初劳劳动动投投入入的的增增加加会会使使产产量量增增加加;但但是是当当其其增增加加超超过过一一定定限限度度时时,增增加加的的产产量量开开始始递递减减。这这就就是是劳劳动动的的边边际际生生产产力力递递减规律减规律。在在其其他他生生产产要要素素不不变变时时,由由劳劳动动投投入入的的增增加加所所引引起起的的产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
13、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总产量绝对减少边边际际产产量量是是指指由由于于增增加加一一个个单单位位的的劳劳动动要要素素投投入入而而增增加加的产量的产量第23页,本讲稿共136页五、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五、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总总产产量量为为Q(TP),平平均均产产量量为为AP,边边际际产产量量为为MP;AP=Q/L MP=Q/L(1)TP、AP、MP都都是是先先增增后后减减,第第一一阶阶段段,AP递递增增,第第二二阶阶段段,MP递递减减,第第三三阶阶段段,MP为负值。为负值。(2)AP与与MP的的焦焦点点为为AP的的最最大大值值,相相交交前前APMP。(3)MP=0时,时,TP取得最大值。取得最大
14、值。由由此此可可见见,企企业业在在资资本本等等生生产产要要素素固固定定不不变变时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即,即a-b之间。之间。QAPMPOLMPAPTPab第24页,本讲稿共136页六、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六、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1)人均产量AP最大化a点;(2)总产量TP最大化b点;(3)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MRP)=边际成本(MC)50元/天50元/天人=10件5元/件50元/天边际产品(MP)价格(P)工资(W)MRP=MPP=MC=WQAPMPOLMPAPTPab第25页,本讲稿
15、共136页七、劳动力市场七、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劳动力市场主体(广义:劳动力市场主体(个体和企业个体和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的经济关系;狭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狭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的机制和形式机制和形式。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使用劳动力的企业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劳动能力第26页,本讲稿共13
16、6页八、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八、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均衡分析又分为均衡分析又分为静态均衡静态均衡分析和分析和动态均衡动态均衡分析。分析。静态均衡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时间因素,变量的调整是,变量的调整是瞬时瞬时完成的。完成的。动动态态均均衡衡分分析析与与此此相相反反,经经济济变变量量的的调调整整需需要要时时间间,着着重重考考察察经经济济变变量量在在不不同同时时间间的变动情况的变动情况,它要分析经济现象的,它要分析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变化过程。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单个市场):马歇尔局部均衡(单个市场):马歇尔一般均衡(所有市场):瓦尔拉一般均衡(所有
17、市场):瓦尔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最优配置)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同工同酬)充分就业第27页,本讲稿共136页3.平平均均工工资资为为P3时时,劳动力劳动力供需平衡。供需平衡。2.平平均均工工资资为为P2时时,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小小于于供供给给,会会存存在在数数量量为为Q2 Q4的的劳劳动动力力盈盈余余,即即失失业人口。业人口。1.平平均均工工资资为为P1时时,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大大于于供供给给,会会存存在在数数量量为为Q5 Q3的的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短缺。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平均工资劳动力0Q1P3Q2P2EQ3P1Q4Q5供求均衡点八、劳动力
18、市场的均衡第28页,本讲稿共136页九、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九、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29页,本讲稿共136页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23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就业与失业第30页,本讲稿共136页一、均衡价格理论一、均衡价格理论均均衡衡价价格格论论,是是说说明明商商品品供供给给与与商商品品需需求求的的运运动动决决定定商商品品价价格格形形成成的理论。的理论。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
19、的结果。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均均衡衡价价格格论论是是新新古古典典学学派派创创始始人人、现现代代微微观观经经济济学学的的主主要要代代表表人人A马马歇尔歇尔在在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来的中提出来的工工资资就就是是劳劳动动力力作作为为生生产产要要素素的的均均衡衡价价格格,即即劳劳动动力力的的需需求求价价格格与与供给价格一致的价格。供给价格一致的价格。工工资资的的的的决决定定是是以以劳劳动动力力价价值值为为基基础础,最最终终取取决决于于劳劳动动的的边边际际生生产产率率和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及劳动的负效用劳动的负效用。第31页,本讲稿共136页二、
20、工资形式二、工资形式(一)基本工资(一)基本工资1.1.工资率工资率单位时间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的劳动价格2.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实际工资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货币工资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3.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第32页,本讲稿共136页(二)福利1.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2.福利实质上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3.福利的特征:(1)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2)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4
21、.福利的支付方式:(1)实物支付(不如等价货币,但广泛存在,原因如下)优点:降低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变相提高纳税起点、增加就业(2)延期支付(具备资格时才能获得使用权)优点:稳定企业外部经营条件、增强企业的多种适应性、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使保险基金实现积累二、工资形式二、工资形式第33页,本讲稿共136页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23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就业与失业第34页,本讲稿共136页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含义(一)含义就就业业有有劳劳动动能能力力和和就就业业要要求求的的人人,参参与与某某种种社社会劳动
22、会劳动,并,并获得报酬获得报酬或或经营收入经营收入的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二)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二)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供给=消费消费+储蓄储蓄总需求总需求=消费消费+投资投资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供给=总需求总需求(三)就业总量的决定(三)就业总量的决定Z Z(总供给价格)(总供给价格)=D=D(总需求价格)(总需求价格)一国的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和和均衡就业量均衡就业量被同时决定。被同时决定。第35页,本讲稿共136页二、失业及其类型二、失业及其类型(一)失业(一)失业劳动力供需失衡,有能力、有要求、没岗位。劳动力供需失衡,有能力、有要求、
23、没岗位。(二)失业的类型(二)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找工作、换岗的时间滞差,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找工作、换岗的时间滞差,正常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引进先进技术)技术性失业(引进先进技术)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动,正常失业)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动,正常失业)季节性失业(气候变化、消费习惯、习俗影响)季节性失业(气候变化、消费习惯、习俗影响)(三三)需需求求不不足足性性失失业业由由总总需需求求不不足足造造成成的的,接接受受市市场场现现行行工工资资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第36页,本讲稿共136页形式一:增长差距性失业。
24、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导致的失业。形式二: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最严重、最常见、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对策一:国民收入均衡。对策二: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的根本方向(四)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形式与对策二、失业及其类型二、失业及其类型第37页,本讲稿共136页三、失业的度量与影响三、失业的度量与影响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周数)/失业人数年失业率(%)=有失业经历人的比例*平均失业持续期(周)/52周失业的
25、度量失业的影响失业的影响1.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劳动力资源浪费;3.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年失业率(%)=有失业经历人的比例*平均失业持续期(周)平均失业持续期(周)/52周=(失业人数/总人数)*(失业者失业者*周数)周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52周=(失业者*周数)/(总人数*52周)第38页,本讲稿共136页四、就业失业的三种状态与六种转换图四、就业失业的三种状态与六种转换图非劳动力失业者就业者1234561解雇或辞职2、3退休或自愿退出劳动力市场4重新雇佣5、6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第39页,本讲稿共136页五、政府支出五、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公共管理服务国防用品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