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法律思想史 - 修订减缩版2.ppt





《西方法律思想史 - 修订减缩版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法律思想史 - 修订减缩版2.ppt(3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 授课教师:授课教师:陈刚陈刚 e-mail:一、中国古人眼中的法律(一)从一个故事说起子产铸刑鼎1、子产(?前522):原名侨,字子产,郑国穆公之孙,故又名公孙侨。第一讲第一讲 法律是什么法律是什么 子產者,鄭之列大夫也。鄭昭君之時,以所愛徐摯為相,國亂,上下不親,父子不和。大宮子期言之君,以子產為相。為相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四年,田器不歸。五年,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曰:子產去我死乎!民將安歸?“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政如农功
2、,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2、铸刑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前536年,子产铸刑鼎。“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吾以救世也”。(二)中国古人眼中的法律1、法即刑。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东汉许慎说文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2、追求实质正义,缺少程序观念。3、立法、司法不分,行政机关兼理司法。4、法律工具主义。(三)儒家学派论说中的法律1、法律与道德的关
3、系德治论:(1)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治末,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唐律疏义(2)法律与道德冲突时:“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 复仇2、人与法的关系人治论:“子曰:文武
4、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中庸“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荀子3、儒家德治、人治观的理论前提性善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4、情理法结合的司法能动主义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许止虽弑君而不罪,
5、赵盾以纵贼而见书。”(三)法家学派的法律观:1、法律的概念:“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2、性恶论:“父母之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 3、三世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力气。”“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治民无常,唯法为治。”韩非子4、以法为本,严刑峻法,刑期于无刑。“明主之过,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
6、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韩非子(四)儒法合流下的中华法系:1、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缺少民事法律概2、司法行政不分3、家族主义4、大一统的君主主义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根源都在希腊。”恩格斯:“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几乎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理论自然科学要想追溯它的今天的各种原理的一般形成史和发展史,
7、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二、古希腊时期的法律观二、古希腊时期的法律观(一)“安提戈涅”的故事:1、情节梗概:人物:底比斯王俄狄浦斯、波吕涅刻斯、厄特俄克勒斯、克吕翁、海蒙“这些法律不是出自宙斯,享有尘世之神荣光的正义,也没有颁布这些人类的法律,我并不认为你的命令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于你,一个凡人,竟敢僭越 诸神不成文的,且永恒不衰的法 它们的诞生不在今天,也非昨天;它们是不死的;没有人知道其在时间上的起源2、从“安提戈涅”故事中体现的古希腊法律观:(1)古典自然法观念的源头:在人定法之上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先验标准。(2)君在法下观念的萌芽。(3)法律意味着某种权利,并不必然是暴力。如果一
8、个人没有去追求就实现了愿望,我称此为幸运;如果一个人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得到好处,我称此为幸福。因此,我认为遵循后一种方式生活的人,他们的行为是正确的。古希腊苏格拉底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能够做,就根本不能,停止爱知。不要先关心“自己的”,而要先关心“自己”。一个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苏格拉底(二)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之死1、经过:“我认为那些留在这里的人,已经领受了我们的的正义和治理,已经在事实上同意接受我们的约束;不守法的公民在三重意义上是不正当的:他们伤害了作为他的父母、教育者的我们(法律),也违背了他要遵守法律的契约
9、(他没有能指出我们是错的)。2、苏格拉底之死所体现的古希腊的法律观:(1)法律意味着一种契约(2)尊重法律的统治法治观“一个国家的法律若居于次要和软弱地位,它离覆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而在一个法律是官员之主人的国家,我看到了拯救和神及于它的佑护。”理想国“我们许可的不是人的统治,而是法律的统治。”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三)古希腊时代的法律观1、主张法治:“尽管自由,但不是在一切方面都自由;他们有一个叫做法律的主人,他们对这个主人的畏惧甚至超过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德马瑞特斯(1)法治的含义:“法治应当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订得良好的法律。”(2)人
10、性论基础:人类普遍存在恶性。“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单独一人很容易因愤懑或其他相似的感情而失去平衡,终致损伤了他的判断力,但全体人民不会同时发怒,同时错断。”(3)认识论基础: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无限的,但是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许多人出资举办的宴会可以胜过一人独办的宴会,相似地,在许多事例上,群众比任何一人有可能作较好的裁断。”“主张法治的人并不想抹杀人们的智虑,他们就认为这种审议与其寄托一人,毋宁交给众人。”2、法律具有超验的价值标准3、注重程序4、追求正义(一)法的形成:部族征战 以刑为主(刑起于兵)“刑也者,始于兵而终于礼者也。”辽史刑法志氏族斗争 权利“古代希腊、罗马国家与法肇
11、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社会妥协的结果,而不是任何一方以暴力条件无条件地强加于对方的命令。”法辩三、中西古代法律观之比较三、中西古代法律观之比较(二)法的本位:集团本位 个人本位(三)法的文化属性公法文化 私法文化法律伦理化 法律宗教化(四)法的学术律学 法学“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法学总论(五)法的精神 人治 法治(六)法的价值取向无讼 正义 第一节 古希腊的历史概况一、欧洲名称的由来 传说中腓尼基国王的女儿 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著作中首次出现了“欧罗巴”这个称呼。阿美利哥韦斯普西二、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 第二讲第二讲 古希
12、腊的法律思想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一)古希腊的繁盛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前4世纪 1、地中海文明的最初萌芽:公元前3000年,青铜器时代来临,地中海成为东西贸易的中心,克里特岛成为希腊通向东方的桥头堡。2、多利安人入侵,加上气候干旱,迈锡尼文明陨落。3、公元前8世纪,希腊文明的曙光。1)人口迅速增长,向海外拓展殖民地。2)地中海成为第一个共同市场。二、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二、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 3)公元前7世纪,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货币制度。货币经济动摇了城市社会的社会状况。货币资本比土地资本更为重要。经济上的变化,使得希腊社会和政治重心由土地贵族转向了新兴的商人和手工业者阶级。新兴的中产阶级为了争
13、取并维护自己的权力,开始组建重装步兵。重武装步兵方阵的出现,为后来的民主政府形式开辟了道路。3、古希腊的改革:随着殖民地农业的发展,希腊各城邦的农民不断破产,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贵族阶层也开始意识到矛盾的尖锐化,进行民主改革。公元前594年,雅典进行了“梭伦变法”。“我给予民众足够的好处,而毫不削减也不增加他们的权利。对于那些具有实力,并且利用自己的财富施展实力的人,我也注意不使他们受到丝毫损失。我始终站在他们中间,用有力的盾牌遮挡着两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压倒另一方。”1)颁布解负令;2)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雅典公民的等级,依此确定政治权利,废除贵族的世袭政治特权。3)禁
14、止出口谷物,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准许外邦手艺人定居雅典,为发展工商业奠定了基础。意义:梭伦变法为日后雅典成为希腊世界的第一大工商业城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改革虽然没有结束阶级斗争,但是为自由民参政开辟了道路。4、欧洲最初的哲学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改革的进行,出现了欧洲第一批哲学家。智者与诡辩家。他们试图从人的角度提出论证,对各种现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他们希望用已知事物来解释未知事物,而不是用未知事物来解释另一种未知事物。古希腊哲学家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他们都试图找出产生一切的因素,或者宇宙起源的惟一因素。他们往往以一种思想或者一种本原作为对万物的普遍解释。前期智者的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
15、约公元前580前500年)、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80年)、普罗塔哥拉(约前500前441年)、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二)古希腊文明的全盛时代1、击败波斯:米提亚战争第一阶段公元前494年:米利都城邦之战第二阶段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大流士、米太亚得、斐里
16、庇第斯第三阶段元前480年:萨拉米湾战役、温泉关大捷。薛西斯、泰米斯托克利、莱奥尼达斯 2、战争的意义:战期全体居民不分社会地位,团结抗战,甚至奴隶也参与保家卫国。这种集体感与平等感在战后延伸到了政治生活中。经伯里克利改革,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公元前443年-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力当政,进行民主改革。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且实行官职津贴制度。(三)古典文明的陨落 1、伯罗奔尼撒战争:提洛同盟与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431年404年。2、前399年苏格拉底去世。3、前338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腊。4、前146年罗马人征服希腊。(四)古希腊的遗产 1、希腊是世界上第一个公民能参与国事的国
17、家,为后世的民主政治开创了先河。2、希腊思想开始用已知的事物去解释未知事物,为西方发展实验科学奠定了基础。3、在希腊人眼中,“对抗”具有重要意义。体育场、战场、公民大会、法庭 一、古希腊法律思想的一般特点 1、浓厚的城邦主义色彩 城邦是绝对合理的最高的存在;人是城邦的 政治动物。2、显著的自然主义倾向 3、法律思想对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具有依附性 4、政体问题和法治问题的研究相对发达第二节第二节 古希腊的法律思想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一、前期智者的法律思想 (一)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年)的法律思想:1、生平:萨摩岛人,是一个宗教的先知与数学家。2、法律思想:万物都是数(数论)社会生活离不
18、开秩序秩序(秩序就是数的协调与均衡)人类服从“优秀人物”的秉性贵族政体才最符合秩序的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前期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前期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二)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80年)的法律思想1、生平: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思想家。认为火是“原质”。“火的转化是:首先成为海,海的一半成为土,另一半成为风。”认为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万物都是变化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2 2、法律思想:、法律思想:(1 1)坚持英雄史观,反对民主制:)坚持英雄史观,反对民主制:“多数人是坏的,只有少数人是好的。”“一个人如果最优秀,我看抵得上一万人。”(2 2
19、)贤人应当用法律治国,而不能用)贤人应当用法律治国,而不能用“意志意志”治国。治国。“一个城邦国家要用法律武装起来”;“如果想要理智的说话,那就必须用这个人人共有的东西武装起来,就像城邦必须用法律武装起来一样。”(3 3)强调维护法律的重要性:)强调维护法律的重要性:“人民应当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自己的城垣而战斗一样。”(4 4)把法律划分为人的法律与神的法律。)把法律划分为人的法律与神的法律。“人的一切法律都是依靠那唯一的神圣法律所养育的。因为,它随心所欲地统治着,满足一切,战胜一切。”(三)普罗塔哥拉(约前(三)普罗塔哥拉(约前500500前前441441年)的法律思想年)的法律思想1 1
20、、生平:、生平:出生于希腊东北部的阿布德拉。极富雄辩才能。“由于他的智慧,我们像神一样地赞叹他。”“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在哲学上倾向于怀疑主义。半费之诉。2、法律思想:雅典民主政治的坚定支持者,主张奴隶制的民主制,提出人人都应分享政治法律智慧,这样“自保的要求”才能使人们聚集起来,建立城邦。(四)德谟克利特(约前(四)德谟克利特(约前460460前前370370年)年)1 1、生平、生平:原子论的倡导者,古希腊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者,被马克思誉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罗素称:“德谟克利特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21、2 2、哲学观:、哲学观:快乐就是生活的目的,节制与修养是获得快乐的最佳手段。反对任何激烈的热情的事物。3、法律思想:(1)法律的起源:“人们若不相互倾轧,则法律将不必禁止任何人随心所欲地生活了。嫉妒实在是纷扰的源泉。”“圣贤不应该服从法律,而应当自由地生活。”(2)民主制:“在一种民主制度中受穷,也比在专制统治下享受所谓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受奴役好。”“优秀的人是本性决定了来发号施令的”。“接受一个较低等人的命令是难堪的。”(3)法治:“法律的目的是使人们生活得更好,可是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人们愿意幸福才行。对遵守法律的人,法律才是有效的。”“涟水交巡警大队 你妈叫你晚上上街查氙气大灯呢”。
22、“晚上在涟水县城开车,不开近光灯,不会灯,开着氙气大灯,让人一点看不清路面情况!我真的不知道,交巡警大队的官员们,你们除了违章罚款以外,能不能做点人事呢?你妈晚上上街不开车吗?弄得现在好多摩托车也装了那氙气大灯,你妈眼瞎得了吗?,晚上乱停车,你都有人拍照罚款,那灯你就没人管?”“安东一怪”,2011年11月20 警方以公然侮辱他人为由,对发帖人处以行政拘留9天的处罚。政府官员名誉受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压制自由言论为代价进行救济。布伦南大法官 “容许空气中充满不和谐的声音,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力量的象征。哈伦大法官 “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动力之一它不仅适用于无害、顺耳的
23、资讯或思想,还应适用于那些令人反感、震惊、愤懑的言论。”欧洲人权法院(一)生平:出生于雅典的中产阶级之家,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伦理学家。“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曾三次随军出征。(二)哲学思想:认识你自己 1、批判之前的哲学家们只注意外在的世界,却没有审视自己的心灵。2、放弃了对宇宙起源等所谓科学问题的探索,转向了与人密切相关的有关价值的研究。二、苏格拉底(前二、苏格拉底(前二、苏格拉底(前二、苏格拉底(前469469469469年年年年-前前前前399399399399年)的法律思想年)的法律思想年)的
24、法律思想年)的法律思想 3、智者学派的哲学家们主要教授修辞论辩,着重演说和诉讼能力,而苏格拉底则着重对知识和真理的探索。4、智者学派的哲学家们主张“知识就是感觉”的相对主义,信奉“每一事情都有正反两面说法”的怀疑主义,而苏格拉底则主张知识具有确定性、真理具有实践可验性。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学生:是恶行。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25、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学生:这是善行。(三)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三)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1 1、城邦应该由、城邦应该由“知识贵族知识贵族”进行统治进行统治 赞成贵族制,反对民主制。政治的任务是要改善全体国民的灵魂。善的知识只有少数优秀人物才能具备。苏格拉底坚持由“哲人”或“知识贵族”在法律基础上进行统治。民主制的弊端在于抽签或投票产生公职人员的方式,使得无知的人变成了统帅。2 2、法律的分类:、法律的分类:自然法与人定法。2 2、守法即正义。、守法即正义。“我确信,凡是合乎法律的,就是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法律思想史 修订减缩版2 西方 法律 思想史 修订 减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