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批准发布云南省工业大麻品种种子系列强.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批准发布云南省工业大麻品种种子系列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批准发布云南省工业大麻品种种子系列强.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批准发布云南省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公示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经组织专家技术审查,拟批准发布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1项强制性地方标准,现向社会征求意见。如有异议,请在2010年7月11日前向我局标准化处反映。联系人及电话:邹 华,0871-3215572、3215570(fax)E_mail: ynbzh_hz附:云南省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强制性地方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二一年七月十一日1DB53/ 2009云南省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云南省是我国雷电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低纬高原、
2、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容易导致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一年四季均有雷暴,我省古树名木受到雷电危害日趋严重,并危及到公共安全,长期以来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因而云南省雷电中心提出了制定地方标准的申请,经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列入2009年度云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2、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由云南雷电中心、昆明市避雷装置检测中心、云南省希普防雷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起草。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兆华、杨荣建、张以刚、张大成、刘平英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古树名木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是珍稀的自然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是不可再
3、生的的绿色化石。古树名木的防雷保护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古树名木雷电灾害防御各自为阵,五花八门,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维护管理严重缺失,更为可怕的是,因防雷装置设置不当,易诱发雷电的次生灾害,危及公共安全。随着国家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立法和规范,古树名木的保护引起了各级政府、人大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颁布昆明市城镇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办法。鉴于此,根据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需求,为古树名木防雷装置设计提供技术依据与支撑,为有效防御和减少雷击古树名木产生的次生灾害对公共安全的危害,保护古树名木的生长存活而制定
4、本标准。本标准的制定,是防雷技术在古树名木保护领域的拓展、延伸与补充,本标准确定了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技术措施和标准,规范古树名木防雷设计、审核、施工、竣工验收和日常维护管理流程,确保防雷装置的安全性、有效性,对防雷减灾,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古树名木的生长存活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三、主要起草过程在防雷减灾的实际工作中,针对不断出现的雷击古树名木灾情以及雷击古树名木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对公共安全的危害,我们深入雷灾现场进行灾害的成因分析,研究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技术方法,同时着手进行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的起草。1、前期技术准备(1)先后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调研古树名
5、木保护的规定要求,掌握古树名木分布的区域。(2)了解和掌握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法规和要求。(3)查阅相关技术文档资料,分析研究古树名木植物体的生理结构特征。(4)分析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特殊性,研究关键技术、方法和措施。(5)实地勘察雷击现场、研究雷击古树名木的各种物理效应,总结了雷击灾害的主要危害形式,为规范的编制提供技术路线。分析、研究总结多年古树名木的灾情资料,先后到黑龙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西山森林公园、玉溪通海秀山、金殿公园、世博生态园等地进行雷击现场勘查。2、雷击灾害的综合分析与研究(1)收集、分析、整理云南省近40年雷电观测资料(1971年-2009年),计算整理年平均雷暴日数,编制云
6、南省各区县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表,为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及风险评估提供依据。(2)进行雷电灾害定量检定检测技术的研究,为雷击古树名木和雷击现场勘查提供定量的技术指标和定性的判定依据。(3)进行雷击与古树防雷技术的研究,撰写雷击与古树的防雷保护论文。(4)雷击灾情调查,撰写雷击现场勘查的程序与方法论文。(5)进行雷击古树名木各种物理效应的分析研究,拟定规范的基本框架,确定了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技术流程(详见附录D)。 从雷击的路径、电效应、热效应、机械力对古树名木树体的结构损伤以及雷击次生灾害对公共安全的危害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了雷电灾害的主要危害形式(详见雷电灾害框图1)和古树名木防
7、雷保护流程(详见古树名木防雷保护流程图2)上述研究成果为古树名木的防雷技术研究与应用,为制定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雷电灾害雷电的主要危害形式直击雷雷电感应球形闪电电效应热效应机械力强光辐射巨大声响电磁感应雷击电磁脉冲静电感应地电位反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跨步电压 现场勘查防雷技术方案设计论证评审施工现场检测竣工初验工程移交日常管理与维护竣工验收整改修改雷电灾害框图 1 古树名木防雷保护流程图 23、古树名木防雷保护工程、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 针对单株、多株和成群的古树实施了不同方式的防雷保护,先后对西山森林公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玉溪通海秀山公园等地的古树名木进行了防雷保护。经过多年
8、的运行,防雷装置的各项技术指标、参数达到设计要求,防雷装置运行情况正常,达到预期的防雷目的和效果。有效保护了古树名木和公共安全。四、编制标准原则考虑到古树名木生长的区域环境、防雷保护的特殊性以及雷击古树名木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因此标准重点规范了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技术和方法流程,有效防御和减少雷击次生灾害。围绕古树名木防雷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充分考虑标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的原则。标准的制定符合现行防雷减灾的相关法规和地方标准管理方法的有关要求,能与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机衔接。五、工作进展及完成情况(一)前期准备 规范
9、的起草和编制工作从2002年10月开始进行前期的技术准备,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古树名木的各种现场案例,研究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技术,确定规范编制的技术路线和构架,历时数年完成规范初稿,于200 8年开始补充完善修改内容,并对省外调研考察古树名木的防雷状况,2010年1月完成征求意见稿。(二)征求意见及意见采纳处理情况按照标准的编制程序,积极征求各行业单位的意见,先后征求省外(北京、天津)防雷部门,省内(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昆明市园林局、昆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省安监局、省消防总队及防雷部门、防雷工程公司等单位)对标准的意见。各部门对标准的制度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10、,经认真分析,在编写过程中采纳了部分意见。征求意见及意见采纳处理情况:(1) 电力研究院专家提出:古树名木防雷中要强化高电压的防雷理念,有助于防御和减少雷击次生灾害。 “农村高大树木的防雷也可参考此标准”该条意见,是借助该标准将防雷技术延伸到农村的高达树木的防雷保护,我们认为应予采纳。(2) 昆明市园林局专家提出: 标准的使用范围应包含城镇、乡村单株及成群的古树名木的防雷保护,因为古树名木的分布地域广泛,涵盖区域不同,综合各方意见,在标准使用范围最终定稿为:“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境内单株及成群的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3)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对标准中的助动词,提出了修改和说明,均已采纳。(
11、4) 北京市避雷装置检测中心: 提出规范的编制中相关条款的修改,建议增加古树名木防雷设计审查项目,均已采纳。经数次易稿,于2010年4月20日完成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云南省地方标准)送审稿。(三)标准的制定: 本标准确定了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技术措施和标准,规范古树名木防雷设计、审核、施工、竣工验收和日常维护技术流程,确保防雷装置的安全性、有效性,对防雷减灾,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古树名木的生长存活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六、标准中主要条款的说明1、关于范围古树名木的防雷保护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物固定不变,因此考虑到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特殊性,标准制定时兼顾了城镇、乡村及风景名胜区、单株
12、及成群的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规定了古树名木雷电防护的原则、防雷分类、防雷装置、工程验收、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维护与管理等内容。2、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中对接地装置的相关要求。引用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对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防雷装置维护与管理的相关要求。引用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中对防雷装置检测的相关要求。引用GB/T 217142008雷电防护第二部:风险管理(idt IEC623052006)中对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的相关要求。由于雷击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雷击的
13、强度的随机性以及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特殊性,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同时应根据古树名木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土壤因素、气象、环境条件、雷电状况及古树名木的重要程度,并综合考虑防雷装置与古树名木及自然景观的美观性、协调性,做到科学合理、统筹兼顾。根据专家意见,送审稿中第四章总则中的相关条文并入第五章。3、关于防雷分类(1)地区雷暴日数划分 收集、分析、整理、统计了云南省各地州、县、市、区自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近40年的雷电观测资料(1971年2009年),绘制了云南省各区、县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状态图、表,为古树名木雷击风险分析及防雷工程设计提供了雷电分布的区位参数。
14、(2)古树名木的防雷分类古树名木应根据其重要性、所处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和发生雷击灾害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生长于城市、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寺庙和人员密集场所等区域的古树名木,靠近河、湖、池塘边的古树名木, 生长地周围相对较潮湿地方的古树名木, 雷电活动频繁地区的古树名木, 曾经遭受雷击的区域的古树名木,位于旷野中的突出位置、树体特别高大的古树名木有可能遭受雷击,且诱发雷电次生灾害,应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4、关于古树名木的防雷要求古树名木生长于人员密集型场所的雷击高发区,应根据本规范的技术要求设置相应的雷电防护装置。古树名木采取直击雷防护时,应充分考虑树木生长增高的因素的影响,防
15、雷装置保护范围应留有保护余量。 在古树名木上严禁悬挂通信线缆、低压架空线等金属物件。其目的是有效阻断雷电通道,减少雷电对电信、电器设施的危害。古树名木的防雷装置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雷电放电过程中对周围人员、设施造成的危害。5、防雷装置(1)接闪器根据被保护古树名木的分布状态,提供多种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接闪器运用于古树的防雷保护。考虑到树体的生长变化因素,规范明确了安装于古树名木上的接闪器的技术要求、固定方法。规范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对接闪器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确定了古树名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和应覆盖的区域。(2)引下线根据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特殊性,规范规定了安装于古树名木上
16、的防雷引下线的材料选择、技术要求、敷设方式及固定方法,并明确了引下线护管颜色及防雷警示标识的设置。(3)接地装置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确定了接地装置的选材、几何尺寸、间距及埋设深度,并规定了接地装置设置考虑植物体的根系分布及传导作用。 规范规定了不同级别古树名木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规范明确了接地装置距离人行道或活动场所的距离,当无法满足要求时,规定应采取深埋、均压等电位等技术措施,避免对周围人员造成危害。6、关于工程验收古树名木的防雷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必须经有关部门联合进行技术审查。规范规定了古树名木防雷装置设计审查、竣工验收项目及流
17、程,明确了古树名木防雷工程验收应提供的技术资料,规定了古树名木防雷装置隐蔽工程进行跟踪检查及分步验收。防雷施工检测项目内容和表格形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7、防雷装置的检测、维护与管理规定了古树名木防雷装置的检测周期、检测内容,明确了古树名木防雷装置检测方法按照GB/T214312008中第5章规定执行。规定了古树名木防雷装置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七、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随着地方政府对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古树名木的防雷保护引起政府各级部门重视及社会的广泛关注。2008年通过查新,迄今为止,在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系统全面地考虑古树名木的防雷
18、问题。立项制定该规范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没有矛盾与冲突。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为推动我省古树名木的防雷管理水平、保护古树名木、维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填补了我省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的空白。鉴于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特殊性,建议确定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技术原则。八、作为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理由考虑到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特殊性,建议标准5.1、5.3、5.4、5.7、5.11、5.12、6.2.2.6、6.2.2.7、6.3.2.4、7.1.4、7.1.5、8.1.2、8.2.4、8.3.3为强制性条款。制定强制性标准,可以规范古树名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竣工验收及维护管理,同时使防雷减灾行政主管部门
19、有据可依,使用单位有验收依据,从而有效防御和减少雷击对古树名木的危害,减少或避免雷击古树名木次生灾害对公共安全的影响。九、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标准经批准、发布实施后,请防雷减灾管理部门尽快在全省有关单位推广贯彻实施。 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 云南省地方标准项目组 二一年五月二十日10QB/ ICS 07.060A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010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2010- 实施2010- 发布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ancient and precious
20、treesDB53/T 20101DB53/T 2010目次前 言1范围12标准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防雷分类35古树名木的防雷要求46防雷装置57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78防雷装置的检测、维护与管理7附录A(资料性附录)云南省1971年-2009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9附录B(资料性附录)雷电灾害框图11附录C(资料性附录)古树名木防雷保护流程12附录D(资料性附录)古树名木防雷装置检测报告13III前 言本标准5.1、5.3、5.4、5.7、5.11、5.12、6.2.2.6、6.2.2.7、6.3.2.4、7.1.4、7.1.5、8.1.2、8.2.4、8.3.3为强制性条款。为有效防御雷
21、击古树名木,减少雷击次生灾害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在引用和参考国家规范与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古树名木防雷保护的特殊性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由云南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雷电中心、昆明市避雷装置检测中心、云南希普防雷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兆华、杨荣建、张以刚、张大成、刘平英。DB53/T 2010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雷电防护的原则、防雷分类、防雷装置、工程验收、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维护与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单株及成群的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2 规范性引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 批准 发布 工业 大麻 品种 种子 系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