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docx
《【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温州市体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举办伦敦奥运会之年。一年来,我局按照“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以增强人民体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作出了应有贡献。一、群众体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为契机,研究制订了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温州市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市实施方案,全面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为体育
2、强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一)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完善城市和农村新型社区体育设施。研究制定了温州市社区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建设标准(试行)、温州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标准(试行)、温州市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标准(试行)等政策性文件,加快城市和农村新型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体育设施建设任务,新建138个农村社区健身广场、200个省小康体育村、100个乒乓球室、30条总长超过300公里的登山健身步道、8000平方米江滨公园塑胶跑道,新增群众体育健身场地95万平方米;对市区2000个社区健身广场(苑点)体育器材进行了检修。二是协同市教育局试行公办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
3、作。研究制定了温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市区50所公办学校(其中市直属学校6所,鹿城区25所,龙湾区9所,瓯海区10所)体育设施已经在非教学时间内向青少年学生、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努力实现体育场馆资源共享。(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利用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方便群众参与、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每月组织举办一次大型示范性群众体育活动。一是做大做强市内传统体育活动。如第32届元旦万人健身跑达到123支队伍10000多人,第30届春节横渡瓯江冬泳活动达到30支队伍近400人。成功举办了2012年温州市成人游泳锦标赛、温州市首届女子温州南拳比赛、温
4、州市体育舞蹈锦标赛、温州市业余围棋锦标赛等。各县(市、区)积极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比赛活动,如龙湾、瓯海、文成、泰顺举办全民运动会,鹿城、乐清、永嘉举办新居民运动会,瑞安举办千人登山比赛,洞头举办海洋运动会,平阳举办户外攀岩比赛,苍南举办少数民族体育节,经开区举办首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等。二是与各部门联办体育比赛活动。与市委宣传部、机关工委、教育局等有关单位密切合作,联合举办“传统体育城市记忆”温州市拦街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活动、市直机关第二届综合运动会、第四届百镇千村万场篮球赛、2012温州市中学田径运动会、2012温州市职工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等,形成全市联动,上下互动,月月有活动,常年不断线的良好
5、氛围。三是认真组队参加省级体育赛事和活动。组织480多名运动员参加浙江省首届女子体育节排舞、乒乓球、体育舞蹈、花式团体操、太极拳、飞镖等26个大项131个小项比赛,取得了团体总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并获地市组最佳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组织了12支队伍100多名运动员参加浙南片区种文化活动,指导市老年体育协会组队参加省第六届老年运动会,协助市农办组队参加省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协助市总工会组队参赛省第五届职工运动会等。(三)划龙舟活动焕发生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大力推动龙舟运动发展。2012年8月,我市被命名为“中国龙舟名城”。一是成功举办了2012温州龙舟文化节暨塘河龙舟拉力赛。6月18日
6、,我市鹿城、龙湾、瓯海、瑞安、乐清、生态园、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和港澳海外温州人龙舟队等35条竞赛龙舟参加了全程18公里的拉力赛,三区一园102条传统龙舟参加了全程7公里的展示活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德荣等省、市领导亲自为龙舟点睛。千年温瑞塘河上,137只龙舟、5500名龙舟运动员激情上演百舸争流的好戏,18公里塘河沿岸数十万市民翘首共睹龙舟盛事,呈现出一幅“蛟龙戏水,万民同乐”的热闹场面,打造了一场具有端午节独特民俗风情的全民“水上狂欢节”。整个端午节期间,市区龙舟下水总数1638只,进一步营造了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注入新的动力,同时进一步推进了塘河
7、环境整治。二是龙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龙舟拉力赛和展示活动中,各龙舟队千帆竞发,你追我赶;龙舟造型和划手服饰风格各异、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水上台阁和龙凤舟70年来首现温瑞塘河。经过组委会评选,瓯海龙舟协会的水上台阁被评为最佳龙舟传承奖,鹿城龙舟协会的龙凤舟被评为最佳龙舟创意奖,鹿城区五色龙等9条龙舟被评为最美龙舟奖,还评选出5条最美服饰奖龙舟,5条最美龙旗奖龙舟,5条最美鼓手奖龙舟。三是成功承办了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11月17日至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顶级水平龙舟队齐聚温州,在温州汇昌河水上公园展开紧张的角逐。温州海外华侨龙舟队首次组队参加中华龙舟大赛,取得了200米直道竞速第三名的
8、佳绩,温州瓯海女子龙舟队取得200米直道竞速第三名、500米直道竞速第三名的佳绩,温州瓯海飞龙龙舟队取得总成绩第6名的成绩。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直播了大赛决赛全过程,为温州和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的视觉盛宴。四是成功举办了温州市第二届龙舟大赛。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在汇昌湖水上公园举办了温州市第二届龙舟大赛。来自鹿城、龙湾、瓯海、生态园的16支男子龙舟队384名运动员参加了公开组22人龙舟500米直道竞速项目的比赛。最终,乐清跃龙、瓯海秀屿和瓯海飞宇三支龙舟队夺得前三名。五是加快龙舟基地建设。鹿城区会昌湖水上公园龙舟竞赛基地、瓯海区会昌湖新桥水域龙舟竞赛基地、龙湾区状元至蒲州交
9、界水域龙舟竞赛基地等3个区级龙舟基地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强龙舟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共有230名龙舟爱好者参加了培训班。(四)体育创强取得新成绩举办全市省级体育强镇(街道、乡)创建、复评工作培训班,全市共12个创省级体育强镇(街道、乡)单位和14个强镇(街道、乡)复评单位近80人参加了培训,对创强制度建设、台帐建立和工作职责安排进行指导,促进体育创强工作规范、有效地组织开展。永嘉成为2012年全省率先通过检查验收的省级体育强县。永嘉桥头镇等14个省级体育强镇(街道)通过复评,瑞安市陶山镇、文成县大峃镇等12个新创的省级体育强镇通过验收。全市体育强县率达到54.5%、体育强镇(街道)率达到7
10、3%,洞头县、文成县率全市之先实现体育强镇(乡)全覆盖。(五)青少年体育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工程”,举办了温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二是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拨出160万元作为我市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专项经费,全市校园足球布局学校扩大到55所,举办了温州市第二届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联赛,我市校园足球活动走在全省前列,获得浙江省校园足球最佳布局城市奖。三是积极开展青少年俱乐部创建。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不断改善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场所条件。新创建了4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国家级青少
11、年体育俱乐部,全市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发展到49个。(六)体育社团管理趋向规范化一是加快体育社团规范化建设,在省内率先制定了温州市体育类社会团体评估指标,对市本级32个体育社团的管理人员、规模、财务状况等信息进行细致核实,并全部实行注册备案电子化管理,社团优秀率达到81%。8家体育社团参与市民政局社会团体评估,市老年骑游等5家社团获得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称号,市国际体育舞蹈等3家社团获得了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称号。市钓鱼协会、市游泳协会获得百家“2012年度温州市优秀社会组织”称号。指导市围棋协会等体育社团顺利完成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新建市风筝协会、市空竹协
12、会、市摩托艇运动协会、市场馆协会、市徒步协会等5个市级体育协会,筹备成立市皮划艇、市国际跳棋协会,市级体育协会总数达到37个,会员6万多人,县(市、区)、镇(街道)体育类社团超过600个。二是在国内体育社团中率先开展体育社团“红色堡垒”行动。创新思路,按照党员“一方隶属、双重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拓展型”党组织,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在体育社团中的覆盖面,新成立了温州市体育社团党委、温州市冬泳协会党总支和温州市老年骑游协会党总支、其他29个市级体育协会全部建立党支部,市冬泳协会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市级体育社团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在2012年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受到表扬。三是开展“体育社团月
13、”活动。精心筹备、严密组织,制定了温州市体育社团活动月方案,全市32个体育社团集中自身技术、人员、场地等方面的优势,于11月份4个双休日,集中开展了100项贴近群众的体育活动,包括比赛、竞猜、展示、论坛等。吸引了5万多市民直接参与,为全市体育爱好者奉献了一台精彩纷呈的市民体育文化大餐。在体育社团月活动之外,市龙舟协会、市健美(健美操)协会、市围棋协会、市登山协会、市网球协会等体育社团共举办了100多场体育比赛活动,有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体育生活。四是开展先进示范引路工作。在温州晚报开辟“温州体育社团”专栏,刊登优秀社团、优秀会员、社团运动及建设等方面内容,对“温州体育社团”的典型人物与先进事迹开
14、展宣传,共刊出50期。全面推动我市体育社团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按照“典型引路、全面推进、重在结果”原则,年初确定市网球协会等5家协会为全面试点单位,确定国际象棋协会等6家协会为单项试点单位。通过一年的工作,各试点单位的“五有”目标基本达到。(七)群众体育基础工作更加扎实一是加强基层体育骨干队伍建设。举办了3期第九套广播体操领操员培训班,培训230人;组织体育骨干参加省首届女子体育节腰鼓、秧歌等项目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先后有20人参加培训;派员参加省健身气功新功法培训和省健身气功站点负责人培训班。二是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推荐16人参加省局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市本级举办2期一
15、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162人;4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386人;各县(市、区)全面开展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新增3331人,总数达到14344人。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推广使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系统,筹备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三是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完成了第三次市直机关公务员体质监测,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5142人提供了免费体质测试和健身指导。重视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建设,向省局申报了2个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文成县和泰顺县)。四是加强体育科普宣传。在温州电视台公共民生频道播出全民来健身、运动也
16、有道系列电视专题片21期;在温州晚报上刊出9期科学健身系列科普讲座、8期健康达人点评与答疑;在市区各大公园开展体育科普宣传活动,共展出体育科普宣传画板900。二、竞技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2012年是伦敦奥运年,也是我市备战十五届省运会新周期的第二年。我局加强了对全市少儿训练工作的宏观管理,促进全市训练竞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温州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在2012年下半年举行的伦敦奥运会上,我市共有朱启南(男,射击)、吕志武(男、游泳)、白安琪(女、游泳)、徐嘉余(男、游泳)4位运动员代表中国参赛。朱启南勇挑重担,1人肩负10米气步枪、50米步枪卧射、50米步枪三姿等3个项目的冲金重任
17、,但发挥欠佳,前2项无缘决赛,50米步枪三姿在决赛中获第5名。吕志武获得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铜牌,成为温州历史上第一块奥运会游泳奖牌,延续了温州选手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来,每届都得奖牌的战绩。作为检验我市竞技体育人才输送质量大考的伦敦奥运会,我局高度重视。局主要领导早在1月份就亲自赴北京慰问备战奥运会的朱启南等运动员,分管领导赴云南昆明海埂训练基地看望吕志武等游泳运动员。在备战过程中,对参加奥运会的重点运动员,我市在科技、经费及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尽最大努力给予重点保证。加强了与上级体育部门及各项目中心、国家队的沟通联络,争取最大支持,配合国家队,全方位做好温籍运动员的备战保障工作
18、。2012年,我市运动员还获得2个世界冠军、13个亚洲冠军。朱启南第五次夺得射击世界杯总决赛男子十米气步枪金牌,郭晓敏四次蝉联世界女子地掷球锦标赛双人连续抛击金牌,蒋川成为中国新一代棋王。(二)全力做好第十五届省运会备战工作一是优化布局。扩大市队县(校)办项目在训运动员规模,新增县级训练基地16个,15届省运会适龄运动员注册人数达到2346名,创历史新高。温州体校等9个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真做好新一轮复评迎检工作,改善了硬件设施,提升了软件管理水平。二是落实责任。客观分析前以往省运会金牌分布情况,以科学的态度分解省运会金牌任务,落实责任。在3月份召开的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与各县
19、(市、区)、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温州体育中心、市二十三中签订了参赛第15届省运会金牌和总分责任书,备战省运会的任务提前落实到各单位。三是科研指导。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对重点夺牌运动员的跟踪,进一步细化重点队员的外训计划安排以及备战预案。根据第15届省运会总规程草案要求,做好省运会参赛运动员的注册及骨龄检测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省级各训练部门的联系,确定我市参赛2012年浙江省锦标赛运动员的报名工作。四是信息分析。对本市各运动队及主要对手的成绩进行汇总分析,为制定省运会备战工作提供重要依据。针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二保三”目标,积极争取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落实备战、参赛省运会经费及有关政策。五
20、是体教结合。与市教育局密切协作,新创7所省级和16所市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6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温州体校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办学模式,提升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并被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三)积极组织以赛促训工作一是积极组织做好2012年全市少年儿童各项体育竞赛工作。共组织开展了武术套路、游泳、柔道、拳击、跆拳道、国际象棋、围棋、象棋、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35个项目的比赛,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五大联赛,发现了一批好苗子。二是积极参赛2012年省级体育竞赛。组织1
21、663名运动员参加全省各项目青少年锦标赛、冠军赛,检验训练效果,提升实战能力,获得176枚金牌,列全省第三,其中符合第15省运会年龄的136枚,比上届同期增加了23.5枚。组织31所学校7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三是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比赛。成功承办了2012年全国羽毛球超级联赛(浙江主场)、“温州好达杯”2012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2012全国健美操冠军赛暨联赛总决赛、“李宁杯”全国少年体操比赛、浙江男篮和立陶宛男篮对抗赛、中美篮球对抗赛、浙江省游泳分站赛、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省跆拳道锦标赛、省柔道冬季锦标赛等。四是继续实行赛事总结指导制度。为更好的激励基层
22、教练开展业训工作,继续实行优秀教练员评选活动,并在有条件的项目中引入赛后市队主教练总结内容制度,为县(市、区)就赛事过程中发现的基本技术及战术使用等方面问题进行指导,促进基层业训科学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四)加强训竞队伍建设一是加强运动员科学训练。在抓好运动员储备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及冬训、夏训工作。2012年我市共组织了25个项目的1005名运动员、106名领队、教练员进行夏训,力争通过夏训锻炼队伍,提高整体实力。二是加强教练员培训。通过教练员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科学训练培训班、观摩各级大赛等,促进教练员知识更新,及时掌握新的训练技能。6月份举行了温州市运动
23、创伤救治知识培训班,以应对目前越来越多出现的运动员训练、比赛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进一步提高温州市各级体校教练员的救护技能;12月份举办了全市教练员科学培训班,进一步强化指导了教练员科学带训水平。三是加强裁判员管理。共派出1人2次执法国际性羽毛球比赛,4人执法亚洲田径大奖赛,12人20次执法全国田径、射箭、乒乓球、羽毛球、柔道、摔跤、散手比赛,102人次参与省级体育比赛裁判员的培训与执裁工作,举办了跆拳道、柔道、羽毛球、田径、自行车二、三级裁判员培训班,58名裁判员通过省体育局局的裁判员培训获得一级裁判员称号。(五)积极开展体育类高校筹建工作加强探索研究,为筹建温州体育类高校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
24、努力,先后提出创建北京体育大学温州学院、温州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温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多种方案,受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均未获批。在多次探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思想,提出“两步走”的办学思路,即以创建温州体育类高校为目标,先筹建温州体育与艺术职业学院,再整合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有关体育与艺术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民间资金,创办温州体育艺术大学;并拟将新建的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划拨给新筹建的温州体育艺术职业学院,将其建成“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体育与艺术类高校。论证完善了相关申报文本,通过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已正式报送省政府,学院筹办工作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总结 体育 总结 温州市 体育局 2012 工作总结 2013 工作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