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docx
《土建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建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措施。针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 1.1砖砌体 一、砖砌体裂缝 1现象 砌筑好的砖砌体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斜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等各种形式的裂缝。 2原因分析 (1)地基的不均匀变形,使得墙身受到较大的剪力。 (2)沉降缝处理不当,两端沉降缝中间沉降小或两端沉降小中间沉降大。 (3)温度变化的影响使砖砌体出现斜缝。 (4)施工中管理不好,砌筑质量出现问题,砂浆稠度过大,吸水后干缩或砂浆强度不饱满。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施工前处理好地基,对于地基的处理方法必要时请有经验的人员或设计单位确定。 (2
2、)施工时对于高低差过大、建筑物过长、平面形状复杂、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及分期建设的建筑物,都应根据不同的条件设有适当的沉降缝。 (3)在墙体转角、内外墙连接等易裂处设置水平钢筋、顶层采用保温层,合理地设置温度缝。 (4)施工时各级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砌筑工程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砌筑工作开始前进行必要的交底,选择具备砌筑水平的人员进行砌筑活动。 二、砖砌体承载能力不够 1现象 当全部或部分荷载加至施工完的砖砌体后,将出现局部被压碎、压裂、剪断、拉裂等现象,有时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 2原因分析 (1)砖砌体施工质量差,砂浆的合易性不好,砂浆强度不够。 (2)砖的质量不合格,施工时不注意润
3、砖。 (3)砌筑操作不当,砖砌体的灰缝不饱满。 (4)组砌不合理。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施工前应试验砖的标号,检查其外形尺寸,并进行挑砖,不合格的砖不得用于工程。 (2)严格砂浆的配合比,拌合砂浆的原材料必须保证合格,砂浆拌合完毕按规定进行取样和试验。 (3)对于组砌方法在砌筑前应有规划,在砌筑施工前对有关人员进行交底,不具备施工水平的人员不得从事砌筑工作。 (4)质量检查人员随时抽查砂浆的饱满度,达不到要求时返工重做。 三、砖砌体组砌混乱 1现象 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出现包心砌法,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砌体强度和整体性;清水墙出现竖缝宽窄不匀
4、,影响美观。 2原因分析 (1)进行砌筑施工的操作人员不具备进行砌砖的水平,不宜进行此项工作。 (2)混水墙砌筑时对组砌形式无规划,或有规范但未对实际进行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操作人员砌混水墙忽视组砌形式,致使出现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 (3)砌砖柱需用大量七分砖,打砖较费工时,操作人员为省事常不打七分头砖,用包心砌法。 (4)在同一单位工程,采用几个砖厂的砖,致使砖的规格、尺寸不一,造成累积偏差,而常变动组砌形式。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砌砖墙应注意组砌形式,砌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避免出现通缝现象。 (2)内外皮砖层,每隔五层砖应有一层丁砖拉结(五顺一丁),
5、使用半砖头应分散切于混水墙中,不能集中放置于一个位置。 (3)砌砖柱坚持打七分头砖,严禁采用包心砌法。 (4)砌砖柱灰缝砂浆应饱满,每砌完一层应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 (5)同一单位工程中,尽量使用同一砖厂的砖。 四、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 1现象 砌筑时随意留槎,且多留置阴槎,接槎部位用砖渣填砌,使墙体截面严重削弱,阴槎部位接槎砂浆不严,灰缝不顺直。 2原因分析 (1)操作者对留槎重视不够,图方便随意留直槎,且多数留阴槎。 (2)施工组织不当,导致留搓过多;由于重视不够,留直槎时,漏放拉结条或拉结条长度不够,间距过大,拉结条部位的砂浆不饱满。 (3)后砌12cm厚隔墙留置
6、的阳槎(马牙槎)不正不直,接槎时,由于咬槎深度较大,使接槎砖上部灰缝不宜塞严。 (4)退槎留置方法不统一,留置大退槎工作量大,退槎灰缝平直度难以控制,使接槎部位不顺线。 3防治与治理措施 砌墙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规划;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或在一步架留槎处,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以加强墙角的整体性;纵横墙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留退槎确有困难时,应留引出墙面12cm的直槎,并按规定设拉结条,使咬槎砖缝由纵横墙交接处,移之内墙部位,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后砌12cm隔墙,宜采取在墙面上留榫或槎的做法,接槎时,应在榫或槎洞口内先填塞砂浆,顶皮砖的上部灰缝用大铲或瓦刀将砂浆塞严,以稳
7、固隔墙,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截面的削弱。 五、配筋砌体钢筋遗漏和锈蚀 1现象 配筋砌体中钢筋操作时漏放,或没有按照设计规定放置;配筋砖缝中砂浆不饱满,年久钢筋遭到严重锈蚀而失去作用。 2原因分析 (1)施工时施工人员疏忽,管理人员未从思想上重视。 (2)配筋砌体灰缝厚度不够,使配筋在灰缝中无保护层,或局部未被砂浆包裹,使钢筋锈蚀。 (3)平面不弹线,砌墙不吊线,标高控制不严。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对于砌体中的配筋因属于隐蔽项目,所以要加强检查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讲清楚配筋的重要性。 (2)在需配筋的砌体砌筑时,应适当增加灰缝厚度。 (3)为了确保砖缝中钢筋保护层的质量,先将钢筋网片刷水泥净
8、浆,确保底面砖层的纵横竖缝的砂浆饱满。 六、干砖上墙,砌体黏结不良 1现象 砖未浇水湿润,采取干砖砌筑,砖与砂浆出现黏结不牢现象,降低砌体强度。 2原因分析 (1)班组浇湿砖制度不健全。 (2)水源不足。 (3)脚手架上的余砖未淋水,接砖时未浇湿砖。 (4)制度不严。 3防治与治理措施 建立专人在砖笼上浇水的制度;避开供水高峰,尽量利用早、中、晚时间在砖笼上浇水湿砖,或建蓄水池,储水浇砖;脚手架上备水桶储水,坚持浇湿已风干的砖;接砖时,瓦工应带水壶,先浇水湿墙,后铺灰浆砌筑;建立“干砖上墙,推倒重砌”的制度。 七、灰缝厚薄不匀 1现象 砌筑灰缝厚薄不一。 2原因分析 (1)灰缝无控制,拉线不直
9、,皮数杆与实际砖行不一致。 (2)未坚持皮皮挂线砌筑。 3防治与治理措施 按进场砖的实际尺寸画皮数杆,房屋四角、楼梯间或纵横墙交接处立皮数杆;拉线要直,皮数杆与第一层砖不符时,应用豆石混凝土找平;按皮数杆砌好大角,坚持皮皮拉通线,线应绷紧、平直,做到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跟要对平。 八、砂浆不饱满 1现象 砖层水平灰缝饱满度低于80;竖缝内无砂浆、有瞎缝。 2原因分析 (1)采用M2.5或M2.5以下水泥砂浆砌筑,搅和不匀,和易性差,挤浆费劲,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易产生空穴,砂浆层不饱满。 (2)采用大缩口铺灰方法,使砌体砖缝缩口深度达23cm,使砂浆饱满度降低。 3防治与治理措施 砌砖尽可能
10、采用和易性好,掺加塑化剂的混合(微沫)砂浆砌筑,以提高灰缝砂浆饱满度;改进砌筑方法,避免采用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括浆法、挤浆法、“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砌筑方法),严禁用干砖砌墙。 1.2地下防水工程 一、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 1现象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松散,骨料集中,接搓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 2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 (2)在支模和绑钢筋的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间形成夹层。 (3)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4)混凝土浇灌施工中,
11、施工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留设施工缝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缝不得留设在底板上,墙体上也不得留垂直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时一定要注意打毛表面,当在留设的施工缝上继续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施工缝的清理,凿除表面松动的石子、浮粒及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施工上层结构时在施工缝处先浇筑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若在留设施工缝时未打毛,在施工上部结构时一定要先打毛,然后根据施工缝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3)施工缝留设时不宜留置平口缝,应尽量采用不同形式的企口缝。 (4)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按要求进行,超过2m加设串筒或溜槽,同时加强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振捣,保证捣
12、固密实。 二、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1现象 沿预埋件周边渗漏水,或预埋件附近出现渗漏水。 2原因分析 (1)预埋件周围,尤其是预埋件密集处混凝土浇筑困难,振捣不密实。 (2)没有认真清除预埋铁件表面锈蚀层,致使预埋铁件不能与混凝土黏结严密。 (3)暗线管接头不严或用有缝管,水渗人管内后,又由管内流出。 (4)在施工或使用中,预埋件受振松动,与混凝土间产生缝隙。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施工中,预埋件必须固定牢靠,并加强对预埋件周围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加强对预埋件的保护,避免碰撞。 (2)设计时合理布置预埋件,以方便施工,利于保证预埋件周围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加强预埋件表面的除锈处理。 (4)在
13、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中,电源线路以明线为宜,尽量不用或少用暗线,以减少结构的渗漏水通道,如必须采用暗线时,必须保证接头严密。穿线管必须采用无缝管,确保管内不进水。 三、水泥砂浆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 1现象 防水层与基层脱离,甚至鼓起,表面出现缝隙大小不等的交叉裂缝。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裂缝处,往往有不同流量的渗漏。 2原因分析 (1)基层清理不干净或没有进行清理,表面光滑或有油污、浮灰等,对防水层与基层的黏结起了隔离作用。防水层空鼓后,随着与基层的脱离产生收缩应力,导致了裂缝的产生与开展。 (2)在干燥的基层上,防水层抹上后水分立即被基层吸干,造成早期严重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同时与基层黏结不良
14、而产生空鼓。 (3)水泥选用不当,安定性不好,或不同品种水泥混合使用,收缩系数不同,往往造成大面积网状裂缝。 (4)没有严格按配合比配制灰浆,随意增减水泥用量或改变水灰比,致使灰浆收缩不均,造成收缩裂缝。 (5)对凹凸差异较大的基层没有进行找平处理,使灰浆层薄厚不均,产生不等量收缩,操作时,素浆层过厚,砂浆层过薄,也会产生收缩裂缝。 (6)浇水养护不好或不及时,使防水层产生干缩裂缝。 (7)由于结构刚度不足而产生裂缝。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充分认识空鼓裂缝是造成渗漏水的重要因素。 (2)基层表面须去污、剁毛、刷洗清理,并保持潮湿、清洁、坚实、粗糙。凹凸不平处应先剔凿,浇水清洗干净,再用素浆
15、和水泥砂浆分层找平。蜂窝、麻面、孔洞等应剔清理刷洗后,作找平处理。 (3)尽量选用3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用,散装水泥必须经检验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4)严格按配合比要求配制各种灰浆,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素浆层必须反复用力刮抹,以提高黏结力。 (5)加强对防水层的养护工作,出入口等有风干现象的部位,应加强浇水养护,保持经常湿润。 (6)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工作。 四、门窗部位漏水 1现象 地下工程木门窗的预埋木砖处漏水;铁门或混凝土门的角铁门框和门轴等预埋铁件部位漏水。 2原因分析 (1)门窗口部位的防水层连续,或未经任何处理。 (2)门窗口安装时任意剔凿、磕碰防
16、水层,开关铁门或混凝土门的振动造成门轴等预埋件松动。 3防治措施 (1)木制门窗框应采取后塞口方法施工,即先做好防水层,后埋木砖和后塞门窗框,后塞门窗框应略小于已做好防水层的门窗口,防止剔凿等破坏。 (2)角钢门框、门轴等应尽量采用后浇或后砌法固定。 4治理措施 将已出现渗漏水的门框门轴等拆除,剔槽并经堵漏处理和补抹防水层后,重新安装。 五、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缝漏水 1现象 接缝处阴湿,或出现点状或线状渗漏。 2原因分析 防水层留槎混乱、层次不清、无法分层搭接,使得素浆层不连续,有的没有按要求留槎。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防水层的施工缝需留斜坡阶梯形槎,接槎要依照层次顺序分层进行,无论是墙面
17、或地面的留槎,均需离阴角200mm以上。 (2)不符合要求的槎口,应用剁斧、钻子等剔成坡开,然后逐层搭接。 六、卷材防水层空鼓 1现象 铺贴后的卷材表面经敲击或手感检查,出现空鼓声。 2原因分析 (1)基层潮湿,沥青胶结材料与基层黏结不良。 (2)由于人员走动或其他工序的影响,找平层表面被泥水沾污,与基层黏结不良。 (3)立墙卷材的铺贴、操作比较困难,容易造成铺贴不实不严。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无论采用外贴法还是内贴法施工,都应把地下水位降至垫层以下不少于300mm,垫层上应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层,以创造好的基层表面,同时防止由于毛细水上升造成基层潮湿。 (2)保持找平层表面干燥洁净。
18、(3)铺贴卷材前一、二天,喷或刷12道冷底子油,以保证卷材与基层表面黏结。 (4)无论采取内贴法还是外贴法施工,卷材均应实铺,保证铺实贴严。 (5)铺贴卷材时气温不宜低于5。冬季施工应采取保温措施,以确保胶结材料的适宜温度。雨期施工应有防雨措施,或错开雨天施工。 七、卷材转角部位后期渗漏 1现象 地下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后,转角部位出现渗漏。 2原因分析 (1)在转角部位,卷材未能按转角轮廓铺贴严实,后浇或后砌主体结构时此处卷材遭破坏。 (2)所选用的卷材韧性较差,转角处操作不便,沥青胶结材料温度过高或过低,不能确保转角处卷材铺贴严密。 (3)转角处未按照要求增设卷材附加层。 3防治措施 (1)基
19、层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 (2)转角部位应尽量选用强度高、延伸率大、韧性好的无胎油毡或沥青玻璃布油毡。 (3)沥青胶结材料的温度应严格按有关的要求控制。涂刷厚度应力求均匀一致,各层卷材均要铺贴牢固,并增设卷材附加层,附加层按照转角处形状黏结紧密。 4治理措施 当转角部位出现粘贴不牢、不实等现象时,应将该处卷材撕开,灌人玛脂用喷灯烘烤后,逐层补好。 1.3模板工程 一、条形基础模板缺陷 1现象 条形基础沿通长方向,模板上口不直,宽度不准;下口陷人混凝土内;侧面混凝土麻面、露石子;拆模时上段混凝土缺损;底部上模不牢。 2原因分析 (1)模板安装时,挂线垂直度有偏差,模板上口不在同一直线上。 (
20、2)模板未支撑牢固,在自重作用下模板下垂。 (3)模板子整度偏差过大,残渣未清除干净;拼缝缝隙过大,侧模支撑不牢。 (4)木模板临时支撑直接撑在土坑边,以致接触处土体松动掉落。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模时,垂直度要找准确。 (2)模板上口的固定根据模板的种类不同进行加固,并在条形基础的上口处通长拉线,保证上口平直。 (3)上段模板应支承在预埋先横插圆钢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木模板也可用临时木撑,以使侧模支撑牢靠,并保持高度一致。 (4)发现混凝土由上段模板下翻上来,应在混凝土初凝时轻轻铲平至模板下口。 (5)模板组装前,应将模板上的残渣剔除干净,模板拼缝应符合规范规
21、定,侧模应支撑牢靠。 (6)当支撑直接撑在土坑边时,下面应垫以木板,以扩大其接触面,木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拼条,使板面平整,连接牢靠。 二、梁模板的缺陷 1现象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炸模;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人柱梁间,拆除困难。 2原因分析 (1)模板支设未校直撑牢。 (2)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 (3)梁底模未起拱。 (4)侧模拆除过迟。 (5)木模板板材质量不符合模板要求,或木模在混凝土浇灌前未浇水湿润,使得混凝土浇筑后变形大,发生裂缝、掉角和表面毛糙的现象。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力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
22、生变形。 (2)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先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梁底模应起拱。 (4)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木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炸模。 三、圈梁及构造柱模板的缺陷 1现象 局部胀模,造成墙内侧或外侧水泥砂浆挂墙。梁内外侧不平,砌上段墙时局部挑空。构造柱模板的支设及固定不好,致使混凝土浇灌完毕构造柱跑模或水泥砂浆挂两侧墙。 2原因分析 (1)卡具未夹紧模板,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造成局部模板向外推移。 (2)模板组装时,未与墙面支撑平直。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采用在墙上留孔挑扁担木方法施工时
23、,扁担木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加两组梁高,圈梁侧模下口应夹紧墙面,斜撑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梁上口呈直线。 (2)采用钢管卡具组装模板时,如发现钢管卡具滑扣应立即掉换。 (3)圈梁上口必须有临时探听头,保持梁上口宽度。 四、柱模板缺陷 1现象 炸模,造成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柱身扭曲。 2原因分析 (1)柱箍间距太大或不牢,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侧压力拔出。 (2)板缝不严密。 (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正,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4)柱模未保护好,支模前已歪扭,未整修就使用。 (5)模板两侧松紧不一。 (6)模板上有混凝土残渣未很
24、好清理,或拆模时间过早。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成排的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正。 (2)柱子支模板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3)柱子底部应做小方盘模板,或以钢筋角钢焊成柱断面外包框,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加设柱箍应根据柱子的高度加设牢固,防止炸模。 (5)较高的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灌孔,以便浇筑混凝土,插人振动棒,当混凝土浇筑到临时洞口时,即应封闭牢固。 五、楼梯模板缺陷 1现象 楼梯侧帮露浆、麻面,底部不平。 2原因分析 (1)楼梯底模采用钢模板,遇有不能满足模数配齐时,以木模板相拼,楼梯侧帮模也用木模板制作,易形成拼缝不严密,造成跑浆。 (2)底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建 施工 质量 通病 防治 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