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docx
《【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体育总结】温州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温州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2010年,是全市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之年,也是第十四届省运会和首届省体育大会召开之年。一年来,我市体育工作围绕创建体育强市这一目标,抓住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升竞技体育水平这两条主线,突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备战参战省运会和省体育大会、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重点,奋发进取,创新创业,全市体育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一、群众体育事业得到新发展以提高全民体质为目标,着力增强基本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全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蝉联第八届全国“游泳之乡”光荣称号。1、
2、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一是大力举办市内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市本级坚持“一月一主题”,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第30届元旦万人健身跑、第28届春节横渡瓯江冬泳活动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在城区,举办温州市第4届社区运动会;在农村,举办温州市第二届“百镇千村万场篮球赛”。一年来,市体育局共举办温州市首届业余五人制足球联赛、温州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温州市直机关首届综合运动会等16项市级大型体育活动;市本级28个体育协会开展了温州市象棋锦标赛、温州市成人游泳公开赛等150多项体育比赛活动,参加活动十万多人。二是积极参赛省首届体育大会。积极动员、认真组队,做好赛前训练和备战
3、参赛工作,共注册各项目运动员2023人,组织筛选780名运动员,参加了体育大会所有的48个项目比赛,以总分1729.5分的成绩,名列团体总分第三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光荣称号。三是精心承办省内外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承办了全国桥牌锦标赛、全国中式8球排名赛、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温州赛区)、浙江省第十九届业余羽毛球比赛、浙江省“老年体育特色项目展示”等活动,推进体育交流活动。四是划龙舟活动安全文明有序进行。市、县两级体育部门加强河面安全巡逻和安全指导,鹿城、龙湾、瓯海、乐清等3区1市体育局严把审批关,共批准龙舟活动数561只,总下水龙舟数2007舟次,参加划龙舟活动人数5万多人,观众100多万人
4、次。整个活动没有出现死人事件和突发性群体事件,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确保”的工作目标。2、群众体育基础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积极筹备体育社团组织。2010年新成立了市自行车协会、市高尔夫协会,使我市单项体育协会达到28个。二是加强体育骨干队伍培训。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多名,使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7970人。另有150多人参加省局举办的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国民体质监测指导员培训以及健身气功、地掷球、健美操、风筝、台球、舞龙、龙舟等项目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三是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创建活动。新建省级青少年体育户外活动营地2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个
5、、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3个、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35个,使我市的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到26个,省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达到4个,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达到152个,温州市村级体育俱乐部达到197个。四是保质保量完成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在全市9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开展体质检测和问卷调查,共测试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四个年龄段的样本4885个,上报样本4041个,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温州片区的监测任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体育培训、体育器材“三下乡”活动,完成国民体质监测3000例。3、体育创强活动势头不减今年以来,市、县两级体育部门按照体育强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
6、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体育创强力度,争创体育强镇(乡)的积极性很高。我们加强了对申报体育创强的24个乡镇的指导、培训,永嘉县碧莲镇等24个乡镇通过了省级体育强镇的检查验收,乐清市和平阳县昆阳镇等第二批14个省级体育强镇通过了体育强县、强镇复查验收,使我市体育强县(市、区)达到5个,体育强镇(乡、街道)达到102个。二、竞技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以确保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取得总成绩全省第三名为主要任务,制定落实业余训练相关政策、扩大训练规模,充分调动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训练部门备战参赛省运会的积极性,科学训练、认真参赛,竞技体育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积极完善业训布局,强化科学训练一是完善业
7、余训练布局。在增设了自行车、射箭2个训练项目后,全市共开展26个大项的业余训练,与第十四届省运会竞赛项目全面接轨。扩大业余训练规模,省运会注册运动员适龄运动员2294人,预报名1035人,达到历史最大规模。二是组织科学训练。吸取第13届省运会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市体科所的技术优势,加强科研测试,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加大科学训练力度,杜绝拔苗助长和急功近利现象。组织了800多名运动员参加冬训、夏训,并组织了部分项目外训和封闭训练,有选择地组织参加热身赛、对抗赛,提高运动队的实战能力。三是继续拓展训练基地。新建温州中学等11所温州市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等29所温州市体育特色
8、学校,使我市的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达到6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达到42所、市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达到20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达到67所,市级青少年训练基地学校达到8所。2、认真组织比赛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一是认真组织市本级各类比赛活动。2010年共举办了30项市级青少年比赛,全市共有36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各类体育比赛项目。组织参加了省少儿游泳比赛、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省青少年网球冠军赛等9项省级体育比赛,取得较好成绩。承办了浙江省青少年春季篮球锦标赛等比赛。二是加强教练员培训。先后4次举办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和专家讲座,邀请北京体育大学陈立人教授、清华大学李庆教授、广东体科所李捷博士、
9、国家集训队教练陈燕北、杨佳熹、八一队体科所袁建琴副所长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为全市专兼职教练员讲课,听课人数600多人次,努力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派出60名教练员参加了总局、省局主办的田径、拳击、跆拳道、摔跤、柔道、网球教练员培训班,进一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三是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举办乒乓球、羽毛球、围棋、象棋等4个项目的裁判员晋级考试培训班,邀请省内知名国家级裁判长讲课,85人获得二、三裁判员证书。派出了143名裁判员参加省局组织的浙江省第14届运动会裁判员上岗培训和晋升一级裁判员考试,进一步提高了我市体育比赛裁判员整体水平。四是规范运动员技术等级审批工作。制定了温州市等级运动员审批程序、温
10、州市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专人负责,严格审批,公开透明,2010年共审批了159名二级运动员。3、全力参赛省运会,实现预期目标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全面备战,组织582名运动员参加了除沙滩排球以外的25个大项比赛,共夺得224枚金牌、141枚银牌、111.83枚铜牌,奖牌总数476.83,团体总分4231.63分,在综合金牌数、奖牌数、总分都名列第三,并荣获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和竞技体育贡献奖,不辱使命,实现了预期目标。在本届省运会上,共有19人15次在田径、游泳比赛中破15项省年龄组纪录,1人平1项省年龄组纪录。李朱濠等20名运动员各自都获得2枚或2枚以上金牌,被市政府授予“温州
11、市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倪卫红等7名教练员被授予“2007至2010年温州市业余训练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陈荣等3名教练被市政府授予“2007至2010年温州市业余训练贡献奖”荣誉称号,谢士敏等10名干部被授予“温州市优秀体育训练管理干部”荣誉称号。我市传统强项游泳项目获得24枚金牌,柔道、射击各获得8枚金牌,武术获得7枚金牌;新兴项目体操获得14枚金牌,赛艇获得8枚金牌,自行车获得4枚金牌,游泳队等8支运动队被授予“温州市优秀运动队”荣誉称号。4、参赛国内外大赛,温籍健儿捷报频传一是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我市朱启南、江钰源、陈慧佳、吕志武、潘飞鸿等5位选手参赛,取得7金1银3铜
12、、总分88分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参赛运动员人人有金牌的目标。二是在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上,温籍选手白安琪以2分11秒46的成绩打破女子200米仰泳世界青年纪录,夺得金牌,又与她的队员们一起夺得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赛金牌。三是在2010年荷兰鹿特丹体操世锦赛女子全能项目中,江钰源夺得中国体操女子首枚全能银牌,改写了中国女子全能的历史。四是蒋川在201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上勇夺男子组冠军,成为我国第十四位棋王和温州第一位中国象棋特级大师。五是我市运动员张建艇在2010年创下了亚洲拳王争霸赛、首届中国拳击联赛等各类赛事惊人的5连冠。六是我市运动员2010年获得2个世界冠军,分别是朱启南的201
13、0年第50届世界射击锦标赛10米气步枪团体冠军、潘磊的2010年航海模型动力艇项目世界锦标赛冠军并破世界纪录。同时,我市运动员还在世界杯站赛中获2金5银4铜,在全国比赛中获26金32银25铜。三、体育产业在探索中发展。针对我市体育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偏小的现状,我们积极调研,探索、引导、扶持我市体育产业健康发展1、着力引导和规范体育健身服务业活动对全市22家评为星级的健身房进行走访、复查,及时纠正健身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引导各健身房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把健身房行业做大做强。组织天龙网球、平阳艾力斯特等企业参展浙江省优秀体育运动休闲产品博览展示,荣获一等奖。2、加强高危险
14、性体育场所安全管理为进一步规范体育产业和市场管理,改变了过去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两级审批的做法,改为属地管理原则,明确了市、县(市、区)两级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召开全市游泳(水上项目)场所管理工作会议,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场所负责人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全市范围开展游泳场所开场前安全检查,确保游泳场所安全。温州体育中心游泳馆蝉联全国“先进游泳池馆”光荣称号。3、积极创建平安文明体育场所按照平安体育场所的标准,积极创建温州体育中心平安体育场所。一是加强游泳安全管理。更新了游泳馆跳水池垫层、水道线、冷却塔等游泳馆设施设备,对油锅炉进行热泵加热系统改造,对电子显示
15、屏进行维修。更换了游泳馆破损更衣柜和锁,聘请11名经警充实到游泳馆男更衣室与安检口,实施安全管理。二是加强应急管理。对羽毛球馆地板、卫生间进行改造,在体育各场馆通道内设立应急电源、紧急疏通标志,加强紧急疏散引导管理,防止恐慌性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对游泳馆的消防设备进行了整体更新,好又多消防与游泳馆消防系统分离,确定了谁经营谁负责的安全责任目标。一年来,温州体育中心承接文艺演出9次,大型体育比赛活动48次,在体育馆举办活动113天,在体育场举办活动139天,游泳馆、羽毛球馆、体育场晨练常年开放,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平安、文明、群众满意的目标。4、体育彩票发行量首次突破10亿
16、元2010年,我市体育彩票销量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91亿元,稳居全省第二位,为国家筹集公益金3.43亿元,其中市本级公益金达9600多万元,为汶川地震灾区募集重建专项公益金2578万元。5、体育竞赛市场有序发展成功承办了2010年全国蹦床锦标赛、全国空手道冠军赛、世界女子职业高尔夫循环赛-第三站比赛、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足球乙级联赛12场主场比赛等国内重大赛事,取得圆满成功。全市各地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如永嘉借助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区优势,连续3年举办全国城市定向越野赛;泰顺利用生态、绿色、环保的环境,连续2年举办浙江省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并引导民资建造浙南首
17、个室内滑雪场和山地自行车比赛场地;龙湾利用民间资本,建造短道汽车拉力赛训练场,举办全国短道汽车拉力赛;洞头利用海洋资源,连续2年举办横渡半屏山海峡冬泳活动;平阳利用乒乓球运动良好的群众基础,承办全国乒超联赛;苍南利用鱼寮风景区沙滩、海洋资源优势,承办浙南片区种文化活动;乐清推出周末篮球赛、足球赛等活动,颇受群众欢迎。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针对我市体育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现状,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编制温州市城市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积极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1、市本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下半年,市委专题会议对奥体中心建设进行了调整,将三大场馆分散建设,体育场选址龙湾,
18、结合温州体育大学建设;体育馆选址瓯海,结合温州肯恩大学建设;游泳馆拟选址鹿城区七都镇。目前,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功能定位和建设规模已通过专家论证,奥林匹克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划定红线。二是温州市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设计方案2010年2月份报市规划部门审批,已完成方案设计联席会审、公示、召开听证会等程序;通过审批后即可进行招投标、开工建设。三是温州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建设项目落户乐清市清江镇,已完成环评、选址论证、控规调整会审等审批手续,落实用地指标,已进入土地审批阶段。四是温州体校2号楼(学生生活训练综合用房)已经竣工,外墙装修已完成,正在内装修。五是温州体校3号
19、楼(学校教学行政楼)。建设项目已立项,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正在办理供地手续。六是温州体育运动学校郭溪校区(一期)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成。2、体育“为民办实事”工程圆满完成在认真总结2009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2010年的体育为民办实事工程,我们做到早启动、早部署、早落实,通过实地调研、会议研究、制定方案、签订责任书等工作,明确和落实了工作任务。投入2000多万元,带动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8000多万元,新建370个省小康体育村,30个灯光篮球场、300个健身苑(点)、100个乒乓球室、100个篮球场亮灯工程、10个市级健身广场(全民健身示范工程)、2个省级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主题公园)。加大学校体育
20、设施向公众开放力度,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给市区每所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补助2万元。五、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深入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争先创优活动、深化文明机关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局系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1、深入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一是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的实践载体,制定活动方案,认真开展动员部署、学习教育、调查研究等工作,完成了关于体育社团走“三化”路子的几点思考等一批调研文章。做好梳理问题、公开承诺、破解难题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深入开展以“双争
21、一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争做创业敬业先锋、争创服务管理品牌、让党员和群众满意。积极开展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结对活动,体育中心党支部结对帮扶平阳县龙尾乡百尖村党支部。三是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将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市、区),实现审批工作重心下移,方便群众办事。按照“取消一批、简化一批、规范一批、提速一批”的要求,对行政审批职能进行整合,对各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流程再优化,压缩了2项审批时限,依法调整了1项审批事项的审批程序和承办时限。研究制定了温州市体育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试行),着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为。四是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总结 体育 总结 温州市 体育局 2010 工作总结 2011 工作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