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方案】南川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方案.docx
《【住建方案】南川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建方案】南川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住建方案】南川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方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63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统一思想,明确建设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有关要求,
2、切实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效削减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构建健康完善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为加快建设“工业强区、旅游名城、生态花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动力支撑。(二)基本原则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降雨、洪涝、排水、水系、径流、土壤、植物等因素,因地施策,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科学布局和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2.规划引领。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专业)规划及详细规划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3、科学划定城市蓝线和绿线,严格落实海绵城市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3.生态优先。重点保护河流、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加强源头控制,实现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4.安全为重。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排水防涝、防洪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安全。5.统筹建设。严格落实海绵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统筹各类项目建设。6.分类实施。新建区以目标为导向,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推进区域整体治理。二、科学布局,编制规划目标(一)总体规划我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及
4、重庆市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合理确定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率,并作为刚性控制指标,制定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城市水系、城市防洪、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专业)规划相互衔接,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相关要求。(二)建设要求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智慧型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区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一是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
5、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二是生态恢复修复自然环境。对在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三是低影响开发。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确保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维持峰值流量不变。(三)建设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争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1.水生态建设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水域面积率2.8%(恢复开发前水域面积),降雨滞蓄率7.1%,生态岸线恢复及保护率达100%。2.水环境建设目
6、标:建设区域内的湖库、塘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内河水系下游断面主要指标不低于来水指标。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以悬浮物TSS计)45%。3.水资源建设目标:雨水资源利用率3%。4.水安全建设目标:排水防涝标准达到30年一遇3小时降雨历时,地面积水不大于0.15m;城市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5.综合径流系数:已建成区综合径流系数应降低到0.7以下,新建地区综合径流系数不超过0.55。6.绿地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或者以居住为主导功能的建设项目,基地绿地率按以下比例确定:旧城区建设项目多层不低于30%,高层不低于35%;新建区建设项目多层不低于35%,高层不低于40%。商业兼
7、居住用地、商务兼居住用地基地绿地率不低于20%。物流仓储用地绿地率不高于20%。保障性住房基地绿地率不低于30%。根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的规定,城市绿地面积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规划指标:旧城区改造不低于25%;新建区开发建设不低于30%;学校、医院、疗养院(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共文化体育场地、部队等单位不低于35%;其他单位不低于30%。7.透水铺装率:改建区透水铺装不低于硬化地面总面积的30%,新建区透水铺装不低于硬化地面总面积的55%。8.下沉式绿地率:改建区下沉式绿地比例不低于总绿地面积的25%,新建区下沉式绿地不低于总绿地面积的55%。9.绿色屋顶绿化面积比例:新建建筑绿色屋
8、顶面积不低于屋顶总面积的15%。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初步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保护体系、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体系、排水防涝体系及初期雨水污染治理体系;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三、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一)开展基本资料调查分析。2016年9月上旬前,完成海绵城市基本资料调查分析报告并报送市城乡建委。9月底前,市城乡建委将组织相关机构及专家对我区海绵城市基本资料调查报告成果进行评审,并纳入海绵城市信息管理平台。(二)编制专项规划及优化控规。2016年9月底前,完成南川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并根据该专项规划新编或修改完善各层级、各专项(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住建方案 方案 南川 海绵 城市规划 建设 工作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