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规划】津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社规划】津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社规划】津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社规划】津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津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城镇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为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根据区政府有关要求,结合市局有关政策和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大会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一步明确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共同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关注民生、民生至上”的科学发展理念进
2、一步得到强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9341”奋斗目标和“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战略,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现简述如下:(一)就业工作1、完善配套政策。为帮扶企业发展,增加就业载体容量,鼓励企业吸纳本区劳动力就业,在2007年出台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修订了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产就业工作意见,加大了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了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的管理,制定了“就业帮扶基地”管理办法,规范了岗前培训、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以政府为主导,不断提升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载体吸纳能力。截止2010年底,建立帮扶基地47
3、家,吸纳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5292人。2、搭建公共职介平台。几年来,我们以制度化的招聘专场结合上级布置的各项专项活动,大力推进职业介绍工作的覆盖面。工作中,着眼树立“津南职介”品牌效应,扩大公共职介机构在用人单位招工方面的作用。在日常求职登记接待工作中,制定并落实“一二一一”工作机制,即进行一次就业指导、推荐两个就业岗位、提供一条培训信息、打一个回访电话,以细致贴心的服务,积极评估求职者就业预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促进其实现稳定就业,帮助解决用人单位用工缺口问题。同时积极指导各镇开展职业介绍工作,举办招聘专场、“送岗位下村”等活动。2008、2009、2010三年共举办招聘专场69场,进
4、场招聘的用工单位3137家,提供就业岗位58749余个,50286人参加现场应聘,17421人达成就业意向。3、围绕项目建设,开发就业岗位。认真落实完善“一联盟、二对接、三同时”就业工作机制,将就业岗位的开发与区大项目对接,做到四个紧盯,即紧盯现有企业;紧盯在谈、新建、在建、扩建项目;紧盯大项目带动的上下游产业,紧盯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这些作为岗位开发的主攻方向,搞好资源配置,见缝插针扩大就业。几年来共与681家企业签订了联盟协议。4、夯实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工作体系。2010年在全区165个行政村建成“机构健全统一、功能定位准确、工作职责明确、业务流程规范、窗口服
5、务优质、基础保障有力”的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全区投资41万元,建立了城乡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城乡劳动力、失地农民就业和培训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实现动态管理。全面提高了劳动就业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二)培训工作1、结合每年安置7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二、三产业就业的工作目标,把转产就业和岗前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定单”、“定向”培训。自2003年至今,共组织岗前培训206期,培训本区农村富余劳动力18504人,培训后安置就业17524人,就业率达到94.7%。2、在再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按照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拓宽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的覆盖范围,增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
6、、实用性。2006年以来,共有200077人参加了电工、焊工等27个专业(工种)的技能培训。3、自2007年11月开始,我区率先在我市12个农口区县中举办了失地农民创业培训,至今共开展26期GYB培训班、58期SYB培训班和7期IYB培训班,培训学员达2650人,大多已开始了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其中领取营业执照的有258人。4、加大后续扶持服务力度,几年来,我区利用创业促进就业推动会、座谈会、咨询服务会、项目展示推介会以及聘请市创业指导中心的专家组,把创业项目送到农民家门口等形式,为全区城乡劳动力提供综合性创业指导服务。2007年,针对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区出台了津南区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小额担保
7、贷款管理办法(试行)。有25名参加了创业培训的学员申领了3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这些贷款已全部还清,并取得相当于贷款利息50%的创业奖励资金。2010年,市局将失地农民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我区已有9名农民成功申领45万元贷款。(三)社会保险工作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综合完成率达到102.79%。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积极指导各镇做好农民的参保缴费工作。全区共有75个村开展土地整合,71650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从去年开始实施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58人参保,其中4314人享受养老待遇,将城镇中无任何养老保障的老年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共有3
8、.3万名城乡老年人享受生活补贴。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障制度。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改善。2010年度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9991人,参保率达99.86%,全区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四)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条例,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努力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十一五期间,我们本着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本着“双维护、双服务”的原则,工作中坚持“重服务、轻处罚、重调解、轻裁决”。积极推进“三步执法”和“柔性仲裁”的工作模式,劳动监察执法做到“三个在先”,即“宣传教育在先、提示告知预警在先、发现问题整改在先”。在处理劳动争议
9、案件中,统一思想、规范程序、强化服务、注重调解,工作人员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内容,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讲解法律规定,帮助企业查找和解决问题,强化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规范用工行为,切实做到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做到案结事了。十一五期间,共受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2138起,累计清欠职工工资6418.72万元,责令用人单位补缴保险631.02万元,补签劳动合同4.97万人。(五)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严把“入口”关。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凡进必考”的要求,公开录用公务员(工作人员)和做好人才吸揽工作。20062010年招录公务员154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31人,“三支
10、一扶”人员76人。完善了津南区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实施意见,加强了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落实培训规划,努力建设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六)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工作近五年来我区人才中心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积极探索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的有效举措,扎实工作,为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深入落户我区大型民营企业荣钢集团、宝成集团等企业,了解正在建设中的大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与其建立了人才服务关系,十一五期间,组织参与市、区各类人才招聘活动30多场,12800人进场求职,为各类企业推荐人才3870名,有1250人成
11、功就业。截至目前,在区人才中心办理档案和户口的高级人才2名,中级人才16名,研究生10名,本科生184名。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多管齐下,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发挥人才市场职能,发动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七)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任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要求和天津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任制实施办法,对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任制工作进行部署。在抓好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基础上稳妥推进。通过实行聘任制,干部队伍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形成了竞争、激励、约束相统一的选任、用人新机制,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八)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局
12、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要求,结合新“一三五”工程,想事、干事、成事,从转变机关职能上找切入点;从改变机关作风、强化服务上找突破口;从提升干部职工队伍政治、业务两个素质上挖潜能,特别是在2009年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风建设年和“提升全民素质工程”活动中,我们制订和出台了一整套措施。为强化干部职工业务素质,推行了“学习日”活动,把镇、村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都纳入培训范围,提升劳动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有效促进和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推出了“青年文明号”的选拔活动;为便民、利民、惠民,在一楼大厅设立了咨询服务台,各科科长轮流值班,充分发挥了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作用,为较好完成十一五期间的工作
13、任务奠定了基础保证。二、存在的问题(一)企业用工缺口较大随着我区土地整合力度的加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工作岗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出现了弃岗、本人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不相匹配等现象。外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择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本区企业劳动报酬给得低、环境差、福利少都是产生用工缺口的主要原因。(二)创业的瓶颈有待突破创业作为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从目前情况来看,全民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创业意识有待增强;贷款手续比较繁琐,有待简化。(三)培训中的“一大一小”,农民参加转产就业培训的意识淡漠,各镇组织生源难度大;市局培训政策对培训对象要求进行严格的身份认定和筛选,培训范围
14、小。(四)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五)人才引进、服务距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六)对专业技术技术人员有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继续教育经费和知识更新教育不能完全到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三、“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第一,保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主线,始终围绕群众的呼声和期盼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工资收入等问题,使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二,促发展。坚持人才优先,全面落实人才强区战略,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着力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体系,强化
15、人才服务,努力把津南建设成为优秀人才的聚集地。第三,强制度。结合津南实际,按照市局不断完善的就业政策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认真总结近年来的成功做法,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形成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第四,上水平。要围绕“当好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把促进当前工作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把应对金融危机与解决深层次矛盾结合起来,把完成任务指标与提高工作质量结合起来。围绕“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发展战略,“9341”四大奋斗目标和新的“一三五”工程,加快实施“一三五七九”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全面提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确保“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都有一个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社规划 规划 津南区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工作 十二 发展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