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正极材料行业-长远锂科研究报告:三元龙头_铁锂新贵.docx
《锂电正极材料行业-长远锂科研究报告:三元龙头_铁锂新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正极材料行业-长远锂科研究报告:三元龙头_铁锂新贵.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锂电正极材料行业-长远锂科研究报告:三元龙头_铁锂新贵一、长远锂科:国内正极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1.1 产业历史悠久,深耕正极材料领域二十余载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远锂科”或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公司前身为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专注于钴酸锂正极材料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 3C 电池领域。2011 年,公司正式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并于2012年实现三元正极材料产品打入 3C 电池领域。此后 2015 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顺利进入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加实现大规模量产。经过二十余载的披荆斩棘,2021 年 8 月公司成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2、,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同年9 月与12月,公司分别宣布投资建设“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4 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与“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在积极扩张三元正极材料业务的同时,公司进一步进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1.2 正极材料多元化布局,不断加快产能扩张步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球镍等,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消费电子等终端领域。到2021年年底公司已拥有三元前驱体产能 3 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产能 8 万吨/年以及少量钴酸锂正极材料和球镍产能。此外,公司另有三元正极材料在建产能 4 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3、在建产能 6 万吨/年。伴随在建项目的陆续落地,我们预计 2023 年公司正极材料总产能(三元+磷酸铁锂)将达到 18 万吨/年。1.3 背靠五矿集团,员工持股建立健全长久激励机制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五矿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宁波创元、五矿股份及其全资子公司长沙矿冶院合计持有公司 38.91%股权。主要子公司方面,公司拥有全资子公司长远新能源与金驰材料,其中长远新能源主要负责新增的8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与 6 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而金驰材料则主要负责原有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球镍业务。公司为五矿集团旗下唯一从事正极材料业务的企业。2017 年,五矿集团出于对下属新能源
4、电池材料业务整合的统筹考虑,将五矿股份、长沙矿冶院与宁波创元合计持有的金驰材料 100%股权与“7000 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所有权转让给公司前身锂科有限。转让完成以后,公司正式成为五矿集团旗下唯一从事正极材料业务的企业,同时也避免了同业竞争问题。五矿集团产业链完整,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全流程保障。基础设施方面,五矿地产、长沙矿冶院可以为公司提供工程建安与配套设备服务。原材料方面,五矿资源、五矿国际、长沙矿冶院可提供镍、锂、锰等金属原料,中冶新能源也可以为公司提供原材料三元前驱体。技术方面,长沙矿冶院从事新能源材料研究三十载,能提供丰富的研究与技术服务。资金方面,票据结算是行业重要结算方式,
5、中国五矿、五矿资本等可提供关联担保缓解公司资金链压力,五矿财务公司为集团提供统一资金管理。核心管理层资历深厚,通过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深度绑定。纵观公司高管履历,核心管理人员均具备技术与管理的专业背景,在进入公司前已在长沙矿冶研究院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生产、研发与管理经验。与此同时,2019 年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建立员工持股平台长远金锂一至四号,增资价格为 3.11 元/股,覆盖 141 名核心生产与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3.2%,截至 2021 年 8 月 5 日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 0.59 亿股,占总股本的4.07%。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实现核心员工与公司利益的深度绑定,有助于公司实现长期稳
6、定发展。1.4 公司业绩触底反弹,盈利能力迎来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公司业绩驶入增长快车道。2017 年至2019年间,公司业绩稳步增长,营收由 16.86 亿元增加至 27.66 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79亿元增长至2.06 亿元,CAGR 分别达到 28.08%、7.28%。此后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的双重影响,公司业绩有所下滑,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降至20.11亿元、1.10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 27.31%、46.76%。2021 年至今,伴随疫情影响逐渐消散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的持续上行,公司业绩触底反弹,2021 年全年实现营收
7、68.41亿元,同比增长 240.25%,实现归母净利润 7.01 亿元,同比增长538.17%。截至 2020 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与球镍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6.99亿元、1.77 亿元、1.24 亿元,营收占比 85%、9%、6%,分别贡献毛利2.51亿元、0.16亿元、0.18 亿元,毛利占比 86%、6%、6%。现阶段,三元正极材料是公司主要的营收与利润来源,未来伴随“年产 6 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的陆续落地,公司营收与利润结构将进一步多元化。行业采取成本加成法的定价模式,毛利率与行业平均差异不大,2018-2020年公司毛利率维持在 15%左右。2018-2020
8、 年公司净利率平均领先行业约3pct,体现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与成本管控能力。费用管控能力优异,期间费用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截至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37%、1.39%、4.16%、0.15%,除研发费用外的整体期间费用率仅有 1.91%,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这凸显公司优异的费用管控能力。二、正极材料行业供需两旺,迎来产业热潮2.1 需求: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长虹,三元与磷酸铁锂路线携手并进正极材料可以分为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锰酸锂正极材料四类主流技术路线。其中,三元正极材料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二者侧重方面
9、有所不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作为传统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成本低、高循环次数、安全性好、环境友好等优势,但是存在能量密度较低、低温性能差等缺陷。三元正极材料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技术路线,具有电化学性能好、能量密度高等优势,但成本较高。回顾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格局演变,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2015年前,三元正极作为新兴技术路线,发展与推广尚不成熟,彼时磷酸铁锂正极技术已十分完善并成为主流选择。(2)2016-2020 年,三元正极技术日益成熟,且与磷酸铁锂正极相比,具备更高能量密度。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首次以续航里程为标准,补贴金额与续航里程密切挂钩,进一步推动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
10、的快速提升。截至2019-2020年,三元正极材料占比均已超过 60%。(3)2020Q3 开始,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坡以及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持续提高(如刀片电池、CTP 技术的应用等),以及热门车型助推下,2022 年 1 月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持续回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截至 2022 年 1 月,三元正极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装机市占率分别达到45%、55%。展望未来,预计三元正极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路线携手并进。尽管目前三元正极市占率已经被磷酸铁锂正极逐渐反超,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会出现磷酸铁锂正极占据主导的局面,主要原因有二:(1)相较于磷酸铁锂正极,三元正极
11、(尤其是高镍三元)依旧具有显著的高能量密度优势。从政策导向和用户需求来看,长续航里程、高能量密度仍旧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2)2021 年镍、钴、锰等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使得三元正极材料成本承压,进而对其终端需求形成一定压制。但是长远来看,伴随上游产能的快速扩张,原材料价格将逐步回落,三元正极材料较磷酸铁锂正极的成本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三元正极需求也有望进一步复苏。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三元正极与磷酸铁锂正极均具备自身显著的竞争优势,未来二者将长期共存、携手并进,共同享受下游需求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红利。2.1.1 发展趋势:三元高镍化趋势明确按照成分配比不同,三元正极材料可以分为 NCM(
12、镍钴锰)与NCA(镍钴铝)两大材料体系。其中 NCM 是国内主流电池材料体系,钴的作用在于稳定材料层状结构,提升循环与倍率性能,锰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惰性,用于提高材料安全性与结构稳定性。而NCA材料用铝替代锰元素,铝起到稳定结构并提升安全性的作用,同时镍钴铝材料的镍含量高达80%-89%,能量密度较镍钴锰材料更高。但 NCA 材料制备技术难度高且生产设备要求特殊,荷电状态下热稳定性较差且充放电过程中易出现电池鼓胀变形,需从电芯设计、电源系统设计等环节进行安全设计,目前主要由特斯拉采用。高镍化是三元正极的主要发展方向。镍是锂电材料重要活性物质,掺镍比例提高可提升正极材料能量密度。2018 年来高镍
13、正极材料占比持续攀升,NCM8 系及NCA产量占三元正极材料总产量的比例由 2018 年的 7.7%增长至 2021 年的38.3%。其原因主要归为以下三点。1)经济性角度,首先,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通过降低钴含量减少原材料成本,即使考虑制备工艺、设备与生产环境要求高导致制造成本增加,未来技术工艺成熟后高镍材料降本空间仍很大。其次,后补贴时代新能源双积分新政将接替原补贴政策,政策由补贴激励转为法规强制导向,续航里程越长的新能车所获积分越高,多余正积分可通过交易转让,长续航车型将为车企贡献更多潜在收益。据新华网统计,2020 年中国乘用车共产生1057万平均燃料消耗负积分,正积分仅为 391 万分。
14、2)能量密度角度,据充电联盟数据,2021 年 12 月底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14.7万台,而新能源车保有量 784 万辆,车桩比为 6.8:1,春冬季节低温天气也加剧了充电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电动车续航里程焦虑仍存在,在预算宽松的购车家庭中高续航里程的电动车仍是更优选择。而高镍三元能量密度更高,可以满足长续航的需求。3)下游市场角度,海外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趋势明显,2021H1 海外高镍三元正极市场占比已达 38%(GGII 统计),欧洲与北美市场将对海外三元高镍形成需求支撑。同时热门车型助推高镍正极渗透率提升,特斯拉 4680 电池以三元高镍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已试点生产 100 万块,
15、未来 4680 电池放量也会驱动三元向高镍路线发展。2.1.2 需求分析:动力与储能双轮驱动下游新能源汽车与电化学储能的蓬勃发展带动正极材料市场发展。在全球倡导碳中和的背景下,1)2015-2021 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由 54.3 万台增长至675.0 万台,年复合增速达到52.2%。2)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助推全球储能发展, 2015-2020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由 0.38GW 增长至 4.73GW,年复合增速达到 65.7%。动力电池领域,未来五年全球正极材料需求年复合增速将达29.8%。从细分领域看,国内乘用车三元市场正极与磷酸铁锂正极平分秋色,国外市场以三元正极为主导,商用车领域
16、磷酸铁锂长期占据绝对主导,专用车呈现磷酸铁锂为主、三元为补充的应用格局,电动两轮车领域磷酸铁锂渗透率迅速提升。我们测算到 2026 年,全球动力电池三元正极需求127 万吨,磷酸铁锂正极需求 148 万吨,2021-2026 年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34.2%和 38.3%。储能电池领域,未来五年全球正极材料需求年复合增速将达44.9%。电化学储能相较物理储能具备转换效率高、能量密度大、建设周期短、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势,据CNESA统计,2020 年中国电化学储能已占储能项目的 9.2%。电化学储能以锂电储能为主,锂电储能中,国内以磷酸铁锂为主,海外尚以三元锂电为主。磷酸铁锂在循环次数、使用寿命
17、、材料回收方面具备优势,未来储能领域磷酸铁锂占比提升趋势明确。我们测算到 2026 年,全球储能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需求 25 万吨,磷酸铁锂正极需求 72 万吨,2021-2026 年复合增速分别为40.1%与51.3%。2.2 供给:产能加速建设,行业格局有望向头部集中2.2.1 三元正极行业集中度有望待提升,磷酸铁锂行业生态进一步丰富历经多年行业洗牌,三元正极行业集中度仍有待提升。三元正极主要生产厂商中公司与容百科技更侧重于高镍三元产品。市场集中度方面,2019-2020 年三元正极材料行业CR5 与 CR8 分别由 50%、66%下降至 43%与 63%,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2017-2
18、020年三元正极市场集中度略有下滑,相较锂电产业链其他中游环节,市场集中度仍有待提升。高镍正极壁垒主要源自工艺流程与客户认证。工艺流程方面,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对窑炉设备、匣钵等反应设备及环境要求更为苛刻。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以氢氧化锂作为原料,制备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环境湿度,在煅烧过程中需在纯氧气围烧中烧结,且往往涉及多次烧结,水洗过程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还需经去离子水洗涤,目前高镍三元单吨成本仍高于普通三元正极材料。客户认证方面,NCM811 和 NCA 高镍三元材料加工难度较高,进入电池厂商的技术门槛、认证时间以及认证难度提升。公司高镍三元正极产能位列万吨级第一梯队。国内三元正极厂商中,容百科技、长
19、远锂科、当升科技三元高镍产能均达到万吨级别。其中容百科技2021 年末产能已达12万吨,产品主要以高镍三元为主,长远锂科高新基地 4+4 万吨产能锚定高镍,当升科技锂电新材料一期工程建设有 2 万吨高镍多元材料,江苏当升三期还建设有8000 多吨高镍产能。海外住友金属、韩国 Ecopro 高镍三元正极产能也达到了万吨级别。相较于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Top2磷酸铁锂正极企业出货占比合计为 40%,较为稳定,Top3-5 的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40%大幅压缩至 24%,整体仍呈现高集中度特点。2021 年化工企业新增产尚未释放,预计未来伴随化工企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极 材料 行业 长远 科研 报告 三元 龙头 新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