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专题报告:如何看待下半年银行板块的投资价值_.docx





《银行行业专题报告:如何看待下半年银行板块的投资价值_.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行业专题报告:如何看待下半年银行板块的投资价值_.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银行行业专题报告:如何看待下半年银行板块的投资价值_一、业绩回顾:扩表差异是业绩分化主因1.1 业绩表现:规模驱动,区域性中小行增长势头强劲1.1.1 业绩增速高位放缓,银行间呈现明显分化一季度上市银行业绩增速高位放缓,区域性中小行增长势头强劲。从营收端来看,上市银 行整体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5.62%/8.52%,较 2021 年全年增速下行 2.31pct/4.09pct,主要是源于支撑 2021 年业绩增速的低基数效应逐渐消退,疫情反扑拖 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以及让利实体需求下息差持续承压。具体来看,2022Q1 上市银行之 间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扩表积极的中小银行呈现出强劲的
2、业绩增长势头,江苏银行、宁波 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齐鲁银行、江阴银行、常熟银行和张家港行实现 营收增速10%,归母净利润增速20%。规模驱动业绩逻辑之下,信贷投放区域和投向领 域为业绩分化主因。从区域来看,江苏、浙江和成都地区 2022 年以来信贷需求维持旺盛,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扰动因素对该地区商业银行制约较小;从行业来看,本轮“宽信 用”是结构性的宽,“稳增长”和“宽信用”的主要发力方向在基建、制造业、普惠小微 和绿色经济领域,在以上领域布局早,具有先发优势和项目资源储备的银行受益较多。1.1.2 业绩归因:规模拉动,拨备反哺,息差拖累净利润拆解:规模扩张驱动,拨备反哺
3、利润,息差负向拖累。1)2022Q1 上市银行业绩 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生息资产的规模扩张,一季度本就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时点,叠 加今年“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一季度银行生息资产维持高速增长,拉动利润增长 17.15%; 2)息差下行依然是业绩的拖累因素,2022 年以来,银行“让利实体”需求增加,资产定 价下行导致息差持续承压拖累利润增长。3)非息表现疲弱,对净利润拉动作用下降,一 方面 2022Q1 疫情影响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动能不足;另一方面近期资本市场波动 较大,银行进行金融投资活动的收益稳定性降低,中收和其他非息对净利润的拉动作用相 较于 2021 年全年分别下降 2.05p
4、ct 和 6.01pct。4)拨备正向贡献利润,贡献力度有所下 降,2021 年以来银行不良风险逐渐出清,2020 年大量计提的拨备得以释放反哺利润,伴 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断坐实,拨备释放逐渐完成,2022Q1 拨备反哺利润的空间有所收 窄。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和城商行规模驱动更为明显,息差拖累效应农商行股份行 城商行国有行,此外农商行仍处于释放拨备反哺利润阶段,减值损失对利润的正向贡献 力度最大。1.2 核心营收表现:利息净收入“以量补价”,中收增长前景乐观1.2.1 利息净收入:以量补价逻辑延续,扩表差异是增速分化主因全年“以量补价”逻辑延续,关注银行扩表差异。2022Q1 上市银行利
5、息净收入同比增长 5.15%,相较于 2021 年全年增速提升 0.47pct,“让利实体经济”大环境下净息差将持续 承压,2022 年全年净利息收入以量补价逻辑延续。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净利息收入 同比增速(6.99%)最高,且相较于 2021 年增速提升 1.59pct,主要是源于在政策驱动增 长的经济环境中,大行承担的信贷投放任务更重,总资产增速较高。股份行规模扩张被房 地产和零售业务掣肘,2022Q1 总资产增速(7.60%)为各类型银行最低,量价均弱之下 净利息收入增速自然较低。此外城商行和农商行扩表较为积极,总资产高速扩张支撑净利 息收入增速。预期下阶段伴随地产政策定向宽松,疫后
6、复苏零售业务发力,股份行扩表增 速将得以修复。1.2.2 贷款占比维持平稳,普惠小微和绿色贷款维持高增贷款占比维持平稳,国有大行稳健属性凸显。截至 2022Q1 末,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 农商行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分别为 77.32%/65.53%/51.12%/61.11%,其中股份行和城商 行占比微升,上市银行贷款扩张能力基本保持平稳;贷款同比增速上,国有行/股份行/城 商行/农商行分别为 11.81%/7.59%/14.69%/14.38%,除国有行外,增速较 2021 年末均有 小幅下行。原因主要有:(1)2022 年上半年,“稳增长”基调下基建类投资发力,对公贷 款需求大,国有行的
7、资产获取优势凸显;(2)上半年疫情多点扩散拖累居民消费,零售信 贷需求较弱,区域经济受挫,股份行及城农商行遇到一定的“资产荒”。结构性宽信用成效显著,普惠小微和绿色贷款高增。从贷款的行业投向来看,2021 年全 年对公房地产贷款增量上,除了国有行实现正增长外,其余三类银行均为负增长,42 家 上市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均为正增长,占全部贷款增量的 24.55%。2021 年 42 家上市银行 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速为 10.84%,与贷款整体增速较为接近,且各类银行间分化较小;绿 色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实现 30%以上高增长,远高于贷款整体增速,结构性宽信用成效显 著。2022 年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码,
8、预期绿色、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等政策重点支持 领域信贷维持高扩张,在该领域具有先发优势的银行有望持续受益。1.2.3 资产定价降幅收窄+负债成本下移,净息差有望企稳资产端定价下行压力仍在,预期降幅逐渐收窄。2022 年以来,多重因素下我国经济下行 压力抬升,监管层面不断引导“银行让利实体经济”,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LPR-5Y 和 LPR-1Y 自年初以来分别下降 10BP 和 20BP,银行资产端定价持续承压。一方面,目 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2022Q1 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企业贷款加权平 均利率分别为 4.65%和 4.36%,较 2021 年末分别下行 11BP 和 0.
9、21BP。同时,根据近 期对国股行上海地区分行的调研,多数银行反馈 5-6 月新发放贷款利率较疫前下降,小微 企业信贷和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贷款利率降至历史低位。另一方面,并非所有贷款都为利率 敏感型,利率低位再持续压降资产定价对提振信贷需求的作用有限,预期下阶段资产端定 价降幅将逐渐收窄。此外,上半年为银行对公项目的集中投放期,本轮疫情趋近尾声,下 半年银行零售业务开始发力,资产结构的调整对定价下行压力也可以形成一定对冲,银行 资产端收益率有望企稳。为银行负债端“减负”成政策重点,核心负债成本下移。2021 年以来,监管层多措并举 着力为银行降本:1)2022 年 4 月的降准为商业银行释放大
10、量长期低成本资金;2)再贷 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频出,央行为符合条件的银行提供一定比例的低成本资金支持;3) 2021 年 6 月,央行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倍数改为加点,利好中长期定期存款 利率上限下调;4)2022 年 4 月,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在该机制下引导下,4 月下旬国股行率先下调了其 1 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 也相应作出下调。商业银行核心负债成本竞争激烈,近期监管重点引导商业银行压降长期 限、高成本的存款定价,核心存款成本刚性问题有所缓释,4 月最后一周全国金融机构新 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2.37%,较前一周下降 10BP。综合资产
11、端 LPR 降价和负债端一系列降本措施,微幅收窄净息差。由于重定价影响集中在明年上半年,我们以 23H1 为时间节点讨论,观测未来一年银行净利息收入变动。综合 考虑各种因素(除再贷款影响)的情况下,LPR 调降叠加降准以及存款优化,约拖累未来 一年上市银行息差表现 3.25 BP,拖累净利润 2.39 pct。分机构类型来看,净息差下滑压 力国有行股份行农商行城商行,部分城商行如江苏、南京、宁波、长沙、重庆、郑 州、苏州、西安影响较小,甚至呈现正向贡献。大行中邮储由于负债端优势巨大,享受较 多负债降本红利,因而影响较小。1.2.4 财富管理业务韧性仍在,中收增长前景乐观2022Q1 中收增速不
12、及预期,疫后消费场景修复推动手续费收入回升。2022Q1 上市银行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 3.48%,增速环比 2021 年全年回落 4.82pct。2022 年开年 以来资本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导致银行代销收入承压,同时疫中消费疲弱也拖累了银行卡手 续费收入,各板块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均走低。展望下阶段,伴随核心城市消费场景逐 渐放开,前期疫情冲击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将逐步回升。财富管理业务根基仍在,对标海外银行,中收占比提升空间广阔。虽然一季度中收增速低 于预期,但能看到财富管理业务韧性仍在,根据披露 AUM 数据的银行来看,一季度上市 银行零售 AUM 和私行 AUM 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13、,其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南京银行 零售 AUM 分别较 2021 年末增长 5.39%、5.59%和 7.94%,反映上市银行财富管理业务 的客户根基依然稳固。对标海外发达国家银行,美国四大行中收占比均在 35%以上,其中 资管全能银行摩根大通中收占比高达 56%,而 2022Q1 我国上市国有行和股份行中收占 比分别为 15.38%/20.73%,远低于美国四大行。伴随各银行加强财富管理团队建设,拓 宽渠道合作,提升投研能力,丰富财富产品条线,转变考核机制(从存款向 AUM 转变), 财富管理业务前景乐观,可有效支撑中收增长。1.3 不良指标持续优良,托底地产利好银行风险缓释1.3.1 审
14、慎的资产投放+充足的拨备,疫情对资产质量的冲击可控不良指标持续优良,资产投放更为审慎+拨备计提充足,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形成的冲击 可控。2022 年一季度末,40 家上市银行不良率为 1.32%,较上年末再降 2BP。经加回核 销测算,2021 年末绝大多数上市银行不良生成率下降或保持平稳趋势,上市银行加速不 良资产的处置、清收及核销等,不良潜在风险进一步降低。4 月以来的疫情反扑或将对零 售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冲击,2020 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均出现攀升,但考 虑到本轮疫情覆盖面窄、持续时间短,并且上市银行资产投放更为审慎,新增不良可控, 同时拨备计提更为充足,风险抵御能力大幅增加
15、,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将 处于可控水平内。此外,监管指导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 时遇困的个人房贷消费贷,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债务人的流行性危 机演化为银行的违约风险,降低不良发生率。1.3.2 地产政策定向宽松,利好银行风险缓释房地产托底政策不断落地,驱动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利好对公房地产贷款占比较多的股份 行风险缓释。当下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是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关键变量,2021 年房地产 外部融资环境收紧,多家房企接连出现流动性危机、房企财务风险加剧等等,上市银行受 房地产行业拖累,表内外不良资产大幅增加。股份行对公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普遍
16、较高, 房地产行业风险扰动下,其规模扩张和资产质量均受到较大负面冲击。2022 年开年以来, “稳增长”诉求下地产政策不断宽松,5 月首套房利率下限调整和 LPR-5Y 单边下调,更 是释放重大房企利好信号,房地产销售端有望快速回暖,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利好银行 资产质量改善,尤其是前期受房地产拖累较大的股份行。此外,约半数银行拨备覆盖率超 300%,监管鼓励适当下调拨备覆盖率水平,或为下阶段利润释放提供空间。1.3.3 延期还本付息对资产质量影响较小2022 年 5 月 23 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会议提 出“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
17、住房、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 付息”。 本轮“延期还本付息”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几何,我们根据下文假设测算得出:上市银行不良率整体提升 2BP-9BP,国有行不良率提升 2BP-9BP,股份行不良提升 2BP-10BP, 城商行不良率提升 2BP-11BP,农商行不良率提升 4BP-20BP。本文假设偏悲观,实际对 上市银行不良率的影响程度要小于测算值。 假设: (1)假设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均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 (2)2022Q1 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为 24.6%,2022 年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为 25%。 (3)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20 年银行业延期换还本付息贷款为 7.3 万亿元,占
18、普惠小微 贷款比例为 48%。2022 年疫情反复范围较 2020 年大幅缩小,且以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 为主,预期本轮疫情影响下延期贷款比例远低于 2020 年,设为 20%。 (4)设延期还本付息贷款中实际产生不良的比例为 1%/3%/5%,分别不同比例下对银行 不良率产生的影响。二、疫后复苏,静待银行股估值修复2.1 估值低迷,亟待修复2.1.1 银行股十年复盘:经济预期改善驱动银行股估值修复银行股十年行情复盘:政策驱动、宏观经济预期改善、银行经营稳健为利好银行股估值修 复的重要因素。银行股作为周期股,其行情演绎与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面宽松密切相关。 2010 年以来,银行股主要出现四次大涨
19、行情,除 2014 年 10 月-2015 年 6 月主要由流动 性驱动及海外资金入市之外,其余三次均是货币政策宽松、宏观经济预期持续改善,银行 股估值修复带来行情,且相较于沪深 300 指数都获得了超额收益。2.1.2 压制银行股估值抬升的因素正在改善2020 年以来,银行股估值持续低迷,多家银行股出现破净现象,近期几轮银行股行情只 赚了业绩的钱而没赚估值的钱。从当下时点来看,压制银行股估值抬升的因素正在改善:(1)资产质量担忧:不良新低,报表干净程度提升。大部分上市行的 PB 不足 0.7 倍, 在各行业中处于明显偏低的位置,长期以来投资者认为银行的净利润表现是“虚高”的, 报表中藏匿了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行业 专题报告 如何 看待 下半年 板块 投资 价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