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研究报告:拐点已现_修复行情启动.docx
《交通运输行业研究报告:拐点已现_修复行情启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行业研究报告:拐点已现_修复行情启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交通运输行业研究报告:拐点已现_修复行情启动1 本轮疫情影响对行业影响逐步消退,修复行情启动交运板块修复行情启动:2022 年初至 6 月 24 日,沪深 300 下跌 11.04%,申万交运 板块整体下跌 4.37%,位居 28 个申万一级行业的第 7 位,跑赢沪深 300 指数 6.68 个百 分点,与 2021 年相比,表现明显回升,行业排名上升明显。年初在客货运需求两旺的 情况下,行业走势较强,进入 3 月,受基本面和新一轮疫情的影响,行业走势明显偏弱, 进入 6 月,由于疫情防控效果逐步显现,重点地区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整体进入修复行 情。 铁路公路板块领跑,物流板块走势较差:截至 2
2、022 年 6 月 24 日,交运申万二级行 业中,铁路公路板块防守性质较好,业务量需求相对刚性,上涨 2.74%,表现最好,物 流板块由于疫情停工影响,快运、跨境运输、供应链等领域受到冲击,下跌 10.18%, 跌幅最大。2 航空:管控放松、需求回暖2.1 货运高峰难以持续,客运在疫情影响下多次反复防疫运输需求下降,航空货运量同比下降:2020 年疫情爆发后,由于防疫相关物 资的需求增加,航空货运在短暂下滑以后很快实现了同比正增长,但 2021 年末至今, 由于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放宽疫情防控措施,防疫物资紧缺得到缓解,航空货运需求有 所下降,我们认为,后续航空货运需求主要以来中高端货物的生产
3、和需求情况,短期内 再次出现需求高峰的可能性不大。疫情发展情况与航空客运市场表现高度相关。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航空客运整体情 况与疫情防控措施的松紧有较大关联。市场需求情况是疫情管控和航空淡旺季需求叠加 影响,其中疫情管控占据主导,纵观 2020 年以来的 5 轮航空低谷均有如此表现,例如 2020 年初的全国管控、2021 年初的“就地过年”以及 2022 年 3 月份开始的本轮“奥密 克戎”疫情,期间由于人员跨区域流动的限制措施,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航空公司大面 积取消航班,客运航班量均出现断崖式下跌,航空运输行业业绩表现也相对较差,但是 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以后,随着对应需求旺季的到来,航空客运
4、需求将迅速回暖,形成持 续的需求高峰。国内航线需求是疫情期间业务量的重要基石。疫情以前,国内航线客运量占比超过 80%,是民航运输最重要的客源市场。2020 年疫情爆发以后,由于国际航线航班管制措 施较为严格,国内航线市场基本上成为我国航空公司几乎全部业务量来源,从几次修复 行情来看,在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的阶段,国内航线需求修复情况较好,而且在传统旺季 时期,国内需求有接近甚至超越疫情前最好时期的潜力。我们认为如果今年暑期全国疫 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前提下,航空需求有望再次爆发。 国际和港澳台航线需要政策松绑。2010 年以后,国际和港澳台航线客运量增速总 体上维持明显高于国内航线的增速,虽然局
5、部国家和地区会因为部分原因导致旅客量减 少,但减少的量很快就被其他国家旺盛的需求填满。但在当前“外防输入”的防疫原则 下,民航局对国际航线有个相当严格的限制,虽然政策力度略有放松,但与疫情前的航 班供给量相比,仍然具备较大差距,我们认为疫情防控政策是目前国际航线客运量修复 的瓶颈,除非海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否则国际航线的管控短时间不太可能放开。2.2 主要航空公司持续受到疫情冲击航空运力供给波动明显。2020 年初至今,在疫情反复多地爆发的情况下,国内主 要航空公司均受到明显影响,运力供给水平(ASK)随疫情变化出现较大波动,有多个 时段运力供给水平不到疫情前的 30%,出现运力波动的主要原因
6、有三个,分别是防疫政 策要求、市场萎缩以及公司自身限制。 地方防疫政策多变,航空公司积极响应。防疫政策对航空公司航班限制相对刚性, 特别是在机场或重要的交通枢纽涉疫以后,从此前几轮疫情发展情况来看,不乏因交通 节点涉疫导致的大规模传播事件,因此当前一个城市发生疫情以后,本地政府或其他地 方政府均会主动要求暂定该地区的航班,航空公司普遍积极配合,短时间内完成停航和 退票工作。人员流动限制政策导致市场急速萎缩。在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后,为减少疫情对居 民生活的影响,国内采用了高中低三级风险管理方法,但各地在管理人员流动的时候往 往会扩大风险区域涉及范围,例如出现中高风险地区坐在的省市暂停跨境团队旅游
7、、个 人出行需要隔离措施等,这些限制极大削弱了旅客的出行意愿,而且影响的消退需要至 疫情完全消退后的一段时间,在此种情况下,即使地方政府并未要求减少航班供给,航 空公司也会主动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减。 人员储备和运力资源决定航空公司灵活调整的能力。疫情以前,由于各个航空公司 机队扩张计划的需要,关键技术人员的储备一直比较充足甚至超前,但疫情期间,由于 居家隔离、街道涉疫等原因,部分时段航空公司出现了人员调配困难,因此取消了部分 航班。此外,由于航空公司时刻数量的限制,也会导致在部分航班取消以后,闲置的飞 机没有新航线可以投用的情况。2.3 下半年修复行情已经启动政策变化显示行业离开底部。由于 2
8、022 年初奥密克戎疫情的影响,4 月民航运输 出现断崖式下跌,“五一”假期民航运输更是同比下降超 7 成,行业整体面临疫情以来 最困难局面。在此情况下,5 月中旬,民航局组织召开国内客运航班专项支持政策落实 工作部署会,宣布要对行业进行保底补贴,此后财政部、民航局发布关于阶段性实施 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的通知,从 5 月 21 日至 7 月 20 日对国内运输航空公司符 合条件的国内客运航班给予补贴政策支持。通知提出,原则上当每周内日均国内客运航 班量低于或等于 4500 班(保持安全运行最低飞行航班数)时,启动财政补贴,对国内 客运航班实际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的亏损额给予补贴,设定最高亏
9、损额补贴标准上限为 每小时 2.4 万元。根据补贴政策的内容,我们认为民航局从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确定了 维持我国民航安全平稳运行的底部是每日 4500 班,在政策“兜底”的前提下,行业亏 损程度有望得到显著控制,特别是对中小航空公司,能够维持公司持续生存,为后疫情 时代保留希望。显然,市场修复速度是快于行业主管部门的预估的,随着疫情防控形势 转好,市场的实际需求很快就突破了 4500 班,因此在考虑航空公司实际运行情况的前 提下,民航局 5 月 30 日发布关于暂停在航线航班管理系统航班补贴模块申报航班计 划的通知,6 月 4 日-6 月 10 日暂停执行此前“4500 班保底补贴”政策,航空
10、公司能够 放开航班总量限制,加快复苏节奏。我们认为,“保底”政策虽然出台时间很短,但是 它的出台和取消都有重大意义,出台可以帮助航空公司减少亏损,取消则显示行业复苏 加速。防疫政策放宽,助力人员流动。随着本轮疫情进入尾声,各地区的防控措施逐步放 宽,逐步从提级管控恢复到高中低三级管控模式下,叠加文旅部将跨省旅游的限制从省 级缩小的县市级,今年暑期旅游旺季仍然值得期待。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 控方案(第九版),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7 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 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措 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 1、
11、4、7、14 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 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 1、2、3、5、7 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 3 天核酸检测, 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4、7 天核酸检测。国际航线进一步放宽,但全面放开为时尚早。为防止“新冠”疫情外部输入,2020年 3 月 29 日我国实施了调减国际客运航班的“五个一”政策,即每 1 家航空公司经营 至中国大陆的任意 1 个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 1 条,且每条航线每 1 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 1 班。随着疫情防控能力的提升,国
12、常会上提出了“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的指 导精神,6 月份民航局积极响应,目前已有多个航空公司增加了国际航班,此外,6 月 29 日起,中断多日的北京定期国际航线也将恢复,首批航线为阿联酋航空的北京首都机 场至阿布扎比,每周一班。我们认为在下半年将有更多的国际定期航班复航,但与疫情 前的飞行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期待政策进一步放开。2.4 中期供需矛盾显现,助推航空公司业绩表现后疫情时代将从行业高速增长开始。2022 年 1 月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 规划提出,综合考虑疫情防控与行业发展,将民航“ 十四五”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2021-2022 年是恢复期和积蓄期,重点要扎实做好“六稳”
13、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 务,加快重大项目实施,抓紧推进改革,调控运力投放,稳定扶持政策,积蓄发展动能, 促进行业恢复增长;2023-2025 年是增长期和释放期,重点要扩大国内市场、恢复国际 市场,释放改革成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加快提升容量规模 和质量效率,全方位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规划还提出,2025 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 达到 1750 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 9.3 亿人次,货邮运输量 950 万吨,以 2019 年为基数 的 6 年年均增长率为 5.2%、5.9%和 3.9%,其中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剔除 2020-2022 年疫情影响因素,预计 2023-20
14、25 年的年均增速将分别达到 12.1%和 8.1%,显著高于 2015-2019 年的 10.7%和 4.6%,需求将出现一段时间高速增长。业绩受损,运力引进被迫放缓。当下,多种因素导致航空公司机队增速放缓。首先 是公司自身业绩,疫情发生以后,航空客运需求骤减且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国内航空公 司的运力普遍过剩,业绩表现普遍较差,特别是三大航空集团,连续两年出现较大幅度 亏损,在此情况下减缓飞机引进节奏有助于环节经营压力。其次是中期行业需求判断, 在我国当前防疫政策下,国内航空公司主要的业务支撑是国内航线,国内航线的航段时 间一般在 13 个小时,主要需求是窄体机,即便国际航线开始放开,其开放节
15、奏也不会 太快,三大航空集团在手宽体客机能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应付远程洲际航线市场的需 求,且从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形势来看,远程洲际航线的潜在需求增速不会太高,因此 航空公司对宽体机订单进行了调减。最后是飞机制造商原因,一是 B737MAX 停飞导致 的机型供给中断,二是 A320neo 系列产能达到瓶颈,航空公司新订单普遍延期交付。中期供需矛盾显现。一方面是疫情转好以后需求集中释放带来的高速增长,一方面 是机队扩张速度显著放缓,且短时间无法弥补,两者相互叠加之下,我们认为疫情全面 消退后的 23 年以内,航空客运市场整体上将迎来供不应求的局面,对于航空公司而言, 2023-2025 年或将面
16、临国内和国际航空需求的持续爆发,部分航线市场受运力供给限制 将有较好的票价表现,提前布局将有机会获得较好的业绩表现,这段时期或将成为航空 公司积累后续增长实力的关键时期,部分公司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2.5 远期空间广阔,行业增长带动公司成长全国每年仅 1.5 亿至 2 亿人坐飞机:2019 年我国民航运输总量 6.6 亿人次,参考航 空出行存在往返(2 次)的规律,在每人不重复乘机的前提下,2019 年乘机人数应该在 3.3 亿人,考虑约 30%40%的公商务旅客在年内多次乘机的情况,推测 2019 年内坐过 飞机的国人应该在 1.5 亿至 2 亿人,因此判断我国还存在大量从未坐过飞机的人群
17、。疫情不影响航空运输增长大势:2018 年 11 月发布的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中确定了至 2035 年我国年人均乘机次数超过 1 次的目标,即达到每年约 15 亿人次, 与 2019 年 6.6 亿人次相比,增幅超过 120%。此外,在共同富裕目标下,随着人们收入 水平的持续提升,将产生越来越多的因私航空出行需求,在潜在需求群体持续扩大的情 况下,我们认为疫情不会改变行业长期发展趋势,航空运输量的增长最终还是要落地在 航空公司的业务上,因此我国的主要航空公司仍然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3 机场:核心优势依旧,流量变现需要时机3.1 国际航线持续管制下,枢纽机场业绩表现不佳疫情反复爆发下,大型
18、国际枢纽机场业绩修复难度较大:2021 年,机场板块整体 业绩表现低于预期,由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下,国内航线成为民航修复的主要市场,加 之国际和港台航线的航班供给受到较大限制,因此疫情前国际航线占比较高的大型国际 枢纽业绩修复相对困难。A 股上市机场中,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两个机场的营业收入同 比减少,且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同比扩大;深圳机场和厦门空港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但盈利同比仍然减少。2021 年经营现金流明显改善:进入 2021 年,受益于国内航空市场的修复,上市机 场的经营净现金流情况明显好于 2020 年,其中白云机场和上海机场的经营净现金流状 况大幅改善,持续稳健经营的压力明显减小
19、。3.2 吞吐量是核心评价指标,非航收入是枢纽机场的业绩亮点吞吐量是机场发展核心评价指标:机场的收入主要分为航空业务收入和非航业务收 入,其中航空业务收入标准是政府定价,非航业务收入标准是市场定价,但承载两者的 核心仍然是机场吞吐量。持续扩容确保未来发展空间:目前,国内主要的枢纽机场大部分都有持续的改扩建 计划,随着这些计划的逐步落地和完成,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上限、货邮吞吐量上限和起 降航班架次上限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关注机场产能释放周期:重大项目竣工投用后,机场固定资产折旧将大幅增加,而 产能爬坡通常需要 2-3 年,期间机场业绩会受到一定影响。非航空性业务以零售、广告、商铺租赁为主,相较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运输 行业 研究 报告 拐点 修复 行情 启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