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康集团研究报告:第三方检测龙头企业.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云康集团研究报告:第三方检测龙头企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康集团研究报告:第三方检测龙头企业.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康集团研究报告:第三方检测龙头企业1、公司简介:中国医学运营服务提供商云康集团是中国医学运营服务提供商,为医疗机构提供全套的诊断检测服务,按 收益计算,2020 年公司在中国医学运营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为 3.7%。医学运营服 务主要与为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有关,该等服务可分诊断外包服务及为 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公司在其六个独立临床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内的现场 诊断中心为医疗机构提供该等诊断检测服务,并根据所进行检测的类型及数量向 其收取诊断服务费。公司亦通过一间门诊诊所为中国非医疗机构提供少量诊断检 测服务。目前,诊断检测被广泛用于医学治疗,自 2008 年以来,公司开始向医疗 机构
2、提供标准化的诊断外包服务,进行诊断检测并分析结果。在这种模式下,医 疗机构将检测样本送至单独设在医疗机构之外的独立临床实验室,独立临床实验 室进行诊断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医疗机构根据在公司的独立临床实验室进行的 检测类型及检测数量向公司支付诊断服务费。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YK Development 及达安国际 将于本公司已发行总股本中分别拥有约 40.79%及 34.21%的权益。YK Development 由张勇先生最终控制,而达安国际由广州市达安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达安基因”)全资拥有,并由达安基因最终控制。因此,张勇先生、达安国际、广 州市达安基因及达
3、安基因将于上市后成为本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的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团队由五名成员组成,即张勇 先生(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王旭波先生(行政副总裁)、林颖嘉先生(首 席财务官)、胡尚华先生及王铁丁先生(均为副总裁)。该等兢兢业业的行业资 深人士在管理、财务、业务营运、人力资源及行政管理方面拥有相辅相成的技能, 以成功管理及经营公司的业务。2、行业概况2.1、中国医疗保健服务市场中国医疗保健服务市场是提供医疗、理疗或保健服务的市场,包括提供住院患者 及门诊患者检测以及人类疾病或功能障碍治疗,以及配发用于治疗的药品或医疗 器械。中国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一级医院、
4、其他医疗机构,如妇幼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及专科疾病预防机构)、二级 医疗机构(包括二级医院)及三级医疗机构(包括三级医院)。中国医疗保健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于 2016 至 2020 年,中国医疗保健服务市场总 额由人民币 33,166 亿元增加至人民币 48,690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0.1%。然而, 中国医疗保健开支总额占其 GDP 的百分比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低。于 2020 年, 中国医疗保健开支总额仅占其 GDP 的 7.1%,而美国及日本的医疗保健开支总额 于 2020 年分别占其各自 GDP 的 19.2%及 12.4%。此外,中国人均国民医疗保健 开支于 2020 年仅为
5、 745.8 美元,而美国人均为 12,114.8 美元,日本人均为 5,407 美元。受人们对于医疗保健的意识日益加强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驱动,中国医疗 保健服务市场总规模预计将于 2025 年达至人民币 75,196 亿元,即 2020 年至 2025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9.1%。中国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共有 35,394 间医院。就所有权而言,中国医院主要分类为 公立医院(主要为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医院)及私立医院(主要为企业及其他非 政府机构组织的营利性医院)。就医院等级而言,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分别为 25,652 间及 9,742 间。可进
6、一步被分类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一级医院,其中截至 2020 年底中国 分别有 2,996 间、10,404 间及 12,252 间。三级医院处于最高水平,通常拥有 500多张病床,为多个地区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及保健专业服务,并进行先进的教学及 研究工作。二级医院一般有 100 至 499 张病床,提供区域医疗保健服务。一级医 院为社区提供医疗及保健服务,通常有 10 至 99 张病床。各级别医院进一步分为 三个等级甲等、乙等及丙等。该等级乃根据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估。中国医疗保健服务市场的痛点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中国医疗资源及诊断需求分配不均衡。中国的医疗资源集中 于
7、三级医院,且患者倾向于前往该等医院寻求医疗保健服务,导致(1)三级医院 的医疗资源与诊断需求不匹配,原因是大部分来院就医的患者仅患有常见病或慢 性疾病,可于一级及二级医院获得诊断及治疗;及(2)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 资源(包括医疗专业人员及技术)不足。于 2016 年至 2020 年,三级医院的医生 人数总计多于二级及一级医院的合计医生人数。此外,中国各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医疗资源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从 而加剧了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的不足。于 2020 年,于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发达地 区,各城市拥有超过 100 家三级医院。相反,于相对欠发达的省份,各省的三级 医院均较少,平均每百万人
8、口拥有少于四家三级医院。缺乏标准化质量管理。目前,不同医疗机构(通常在中国的基层医疗机构)缺乏 标准化质量管理。大部分一级医院并无足够经验、意识、标准及指引以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提供优质的诊断检测等医疗服务,导致难以与二级或 三级医院相互认可诊断结果。因此,由于转诊医院可能需要进行新的诊断检测以 了解患者的情况,患者转诊及转移的成本高昂且效率低。由于诊断费用可能重复 支付,患者倾向于直接前往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2.2、中国医学运营服务市场医学运营服务主要与向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有关,该等服务可分为诊断 外包服务及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随着中国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及公众医 疗保健意
9、识的增强,中国的医学运营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由2016年的人民币117.39 亿元增至 2020 年的人民币 306.95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7.2%。预期中国医学运 营服务市场将继续大幅增长,到 2025 年将达到人民币 479.46 亿元,于 2020 年至 2025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9.3%。一般而言,诊断检测分为四大类,即常规检测、病理检测、遗传病及罕见病检测 以及感染病检测。病理检测、遗传病及罕见病检测以及感染病检测的技术及操作 要求较高。因此,医疗机构经常委聘医学运营服务提供商进行该等检测。2.3、中国诊断外包服务市场准确有效的诊断乃构成精确医疗的基础。因此,医院须建立其诊
10、断检测规范,以 提升其临床及病理诊断能力。然而,诊断检测是耗时耗资的过程,医院自行进行 所有该等检测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因此,对可提供标准化及模块化的一次性诊 断检测服务的独立临床实验室市场需求巨大。在此推动下,中国的诊断外包服务 市场规模迅速增长,由 2016 年的人民币111.22 亿元增长至2020 年的人民币 284.94 亿元。预期诊断外包服务市场于 2025 年将达至人民币 420.43 亿元。2.4、中国医联体的诊断检测服务市场为了解决诊断外包服务的局限性,近年来很多医院倾向于在医联体内采用新的服 务模式来建立彼等的诊断能力。在新模式下,医疗机构与医学运营服务提供商将 在医疗机构
11、合作及建立现场诊断中心,并共同管理该中心的日常运营。为促进该 等诊断中心的诊断检测,服务提供商还将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为彼等的诊断检测 业务提供协助。因此,医疗机构有机会及时有效地进行现场诊断检测。此外,鉴 于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技术服务,例如提供检测设备及技术人员,对于现场诊断中 心的运作至关重要,因此医疗机构一般不会终止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同时,合 作亦为服务提供商邻近的独立临床实验室创造机会,在该等中心无法按服务协议 提供其他诊断检测服务的情况下为该等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自 2017 年以来,作为医疗改革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在分级 诊疗制度的背景下支持中国医疗体系的本地整合。在
12、分级诊疗制度中,鼓励常见 及慢性疾病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寻求治疗,而患有严重疾病或基层医疗机构无法 治疗的复杂疾病的患者应在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此外,首次诊断应主 要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转诊系统会将患者引导至最合适的医疗机构就诊。 医联体是指由基层、二级及三级医疗机构组成的区域性医疗体系,在此体系下, 医疗资源可有效共享,其旨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资源的最 佳分配,分配患者到适当的医院(视乎其病情)并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与诊断需求的分配不均衡情况。尤其是,鼓励医疗机构加强区域医疗资源共享,设立诊断中 心为自身提供相同的优质服务,促进诊断结果相互认可。基层医疗机构届时可轻
13、 松地将患者引导到同一医联体中的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因此,医联体可协助分 级诊疗制度改善其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近年来,中国政府已颁布一系列法规以促 进医联体的发展,包括国务院于 2017 年 4 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 发展的指导意见及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 2020 年 7 月发布的医疗联合体 管理办法(试行)。相关办法鼓励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以巩固中国的分级诊疗 制度。中国医联体诊断检测服务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由 2016 年的人民币 6.18 亿元增长 至2020年的人民币22.0亿元。预计诊断外包服务市场于2025年将达至人民币59.0 亿元。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14、日,已建立及根据合约待建的现场诊断中心有 916 间,较截 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的 396 间有所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 23.3%。预计到 2025 年现场诊断中心将累计达到 2,075 间,自 2020 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7.8%。该 等诊断中心基本上都将位于中国人口密度高的发达地区,例如华南、华东及华中 地区。在中国,现场诊断中心在三级及二级医院的渗透率预期将由 2020 年的 6.9% 增长至 2025 年的 11.5%。3、公司产品:为中国医疗器械提供全套诊断检测服务自 2008 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诊断检测服务,以及透 过公司的六个独立临
15、床实验室及一个门诊诊所向非医疗机构提供少量该等服务, 以满足其于日常营运过程中产生的诊断需求。于过去十年的医疗改革中,随着医 联体的建立,公司意识到医联体对公司优质医学运营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以提 升其诊断能力、引导患者前往合适的医院或诊所,并有效地重新分配医疗资源。 为解决未满足需求及抓住该等市场机遇,公司开始通过提升诊断能力及标准,以 及扩大现场诊断中心网络,为公司的服务奠定基础,以扩大公司的医学运营服务 组合。尤其是,公司将资源集中于提升病理检测、遗传病诊断检测及感染病诊断 检测方面的能力。公司的服务组合主要包括以下各项:1. 诊断外包服务。公司为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及公共机构提供诊断外包
16、服务。 医院需要对患者检测样本进行诊断检测,而由于多种检测类型的整体患者检 测样本量较大,诊断检测可能会耗时耗资。其他医疗机构及公共机构并不具 备自行进行诊断检测所需的能力。由于上述原因,该等机构通常不会自行进 行诊断检测。针对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及公共机构的该等需求,公司提供广 泛的诊断检测服务,包括核酸检测、基因检测及涉及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诊断 检测。2. 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为进行现场诊断检测,公司为现场诊断中心 的设置及日常营运提供技术支援。视乎诊断中心的实力及能力而定,诊断检 测可于该等诊断中心或公司邻近的独立临床实验室进行。技术支持包括:(i) 建立或升级诊断中心;(ii)建立
17、诊断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iii)诊断咨询 及人员培训;(iv)提供设备;(v)智能物联网;及(vi)物流协助。同时, 公司会根据在该等诊断中心及临近的独立临床实验室检测的检测样本类型及 数量向其收取诊断服务费,倘诊断中心不能进行若干诊断检测。公司通常与 医疗机构订立服务及合作协议,该等协议不仅规定了需要提供的检测类型, 还规定了公司将提供的技术支持。对于各现场诊断中心,公司通常提供 1 至 7 名现场技术人员,而医疗机构亦将提供 1 至 7 名员工,公司通常提供主要 诊断检测设备。于该等协议到期后,倘一家医疗机构决定不再续签该等服务, 公司将停止提供技术支持,撤回公司的现场工作人员,并要求该
18、医疗机构归 还公司提供的所有设备。于往绩记录期间,由于时间及成本考虑,医疗机构 一般更倾向于委聘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提供此类服务,因此公司成功地续签了 除一份之外的所有已过期的服务和合作协议。3. 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公司为非医疗机构(包括金融机构及保 险公司)提供诊断检测服务,主要包括个性化诊断检测、医疗报告咨询服务 及医院转诊服务。透过该等服务,公司根据出具的诊断检测报告提供基本咨 询服务,并将该等患者转介至公司认为合适的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公司主要提供线下健康管理服务,于门诊诊所或客户要求的地点为个人客户进行基本 诊断检测及健康体检服务。3.1、诊断外包服务目前,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团 研究 报告 第三 检测 龙头企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