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丰能源研究报告:盈利周期底部已探明_有望成为广东制氢龙头.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丰能源研究报告:盈利周期底部已探明_有望成为广东制氢龙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丰能源研究报告:盈利周期底部已探明_有望成为广东制氢龙头.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丰能源研究报告:盈利周期底部已探明_有望成为广东制氢龙头一、凭借氢源优势,公司有望成为广东制氢龙头1.1 燃料电池示范群正式启动,广东城市群基础最好2021 年 8 月五部门发布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 宣布北京、上海、广东三座示范城市群正式落地,示范期为 2021 年底2025 年底四年。国家初步选择了北上广三个城市群进行燃料电池的示范应 用,一方面是考虑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考虑了各城市群燃料电 池产业链的成熟度,三座城市群在行业公司数量、人才和技术等方面也是 全国领先的。2022 年 1 月,五部委又批复了河北省、河南省为第二批燃料 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至此五
2、大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的格局形成。广东城市群:运营效果全国最好,产业链最完善,具备放量基础广东省推广 FCV(燃料电池汽车)一马当先,销量高居全国榜首。统计 2018-2021 年数据,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FCV)销量为 7402 辆,其中 广东省为 2666 辆,占比 36%,居全国第一;而后依次为北京(820 辆, 11.1%)和上海(778 辆,10.5%)。广东城市群 FCV 运营数量最多,上线率仅次于京津冀城市群。根据新能源 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数据显示,2021 年 10 月份全国氢燃料电池上线车辆 为 5025 辆,全国 FCV 上线率为 72%。而三大城市群整体上线率为 69.8%
3、。 其中广东城市群上线 FCV 车辆为 1772 辆,居全国第一,上线率为 71.6%, 仅次于京津冀城市群。广东城市群 FCV 单车日均行驶里程最高,且高于纯电动汽车。根据新能源 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数据显示,广东城市群的 FCV 客车和专用车单车日均 行驶里程分别为 188km、309km,高于其他两大城市群以及纯电动汽车日 均行驶里程。燃料电池客车及专用车的日均行驶里程均优于纯电动客车及 商用车,也体现出燃料电池汽车在长途重载领域的优势。广东省产业链十分完整,龙头企业众多,产能可支撑起 5 万台以上的燃料 电池车产量。广东省从氢气的制、储、运、加,到燃料电池系统各零部件 的研发制造,最后到
4、整车的生产都有众多企业布局,最终形成全国最成熟 的燃料电池产业链。上游:氢气的制、储、运及加氢站的建设汇聚了中石化等大型化工国 企以及九丰能源、佛燃能源等上市燃气公司,此外还有诸如联悦氢能 等上游全产业链覆盖的气体公司。仅联悦氢能当前氢气管束车已超过 100 辆,制氢能力超过 20,000 标方/小时,配送能力超过 300,000 标方 /天,约可满足 30 座加氢站的供氢需求。中游:广东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众多,系统、电堆环 节汇集了国鸿氢能、雄韬氢雄等龙头企业。根据 TrendBank 统计,国 鸿氢能 2018-2020 年电堆累计市占率为国内第一,年产能超过 2 万台 电堆
5、和 5000 套系统,电堆可满足“十四五”期间约 5-10 万辆燃料电 池汽车的需求。下游:整车制造环节广东省拥有诸如飞驰汽车、深圳开沃等整车企业。 2018-2021 年飞驰汽车累计全国市占率 11%,目前其在广东佛山(云浮)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生产基地已具备 5000 台/年新能源商用车产能,仅 其一家就可满足“十四五”期间 2.5 万台燃料电池车的生产需求。考虑燃料电池补贴及氢气补贴后,燃料电池汽车已和柴油车使用成本相等, 市场化订单将开始涌现。1)购置成本:根据我们测算,2022 年燃料电池 系统有望进入 4 元/w 的时代,此时搭载 120kw 燃料电池系统的重型卡车售 价最低可到 1
6、00 万元左右,倘若按照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目标和积 分评价体系进行补贴测算,考虑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按 1:1 实施,一台 31 吨以上的燃料电池重卡第一年度(2021.8-2022.8)最高可以拿到 110 万元左右的补贴,补贴金额足可覆盖购置燃料电池车的成本,使用燃料电 池汽车将具备经济优势。2)氢气成本:2021 年广东省氢气售价大致在 50-60 元/kg 之间。因为当前省级氢能规划暂未发布,我们参考广州市黄 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办法实施细则的补贴标准,考虑 2021 年氢气补贴为 20 元/kg,加上补贴后实则用氢成本已降至 30-40 元/kg 之间, 和柴油使用成本接
7、近。且根据我们测算未来随着规模效应制、储、运成本 会继续降至 2025 年的 30-40 元/kg 之间,燃料电池汽车全生命周期使用成 本将具备经济性,市场化订单将开始涌现。随着政策陆续出台及需求的上升,2025 年广东省保有量有望达 5 万台。广 东示范城市群由佛山市牵头,此外还有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珠海市、 中山市、阳江市、陕西渭南市、宁夏宁东、山东淄博等 12 个城市组成(示 范城市群由不同省市组成)。截至目前已有 4 座城市发布了燃料电池产业规 划,仅佛山市就规划到 2025 年推广 10000 辆燃料电池汽车,预计随着其 他 8 座城市规划的出台,到 2025 年总规划数量有望达
8、 5 万辆。从需求侧 角度考虑,由于燃料电池汽车在补贴之后已经具备使用经济性,我们预计 市场化订单将逐渐增多,预计 2025 年实际推广数量也有望达到 5 万辆, 满足政府规划。1.2 2025 年广东制氢市场空间近 200 亿,公司具备资源与地理位置优势2025 年广东制氢市场空间近 200 亿。根据我们上文预测,广东省 2025 年 FCV 保有量有望达 5 万辆,假设氢气售价取加氢站终端价格,2025 年广 东省氢气市场空间将高达 190 亿,年均复合增速达 230%。公司附近高纯氢供不应求,2025 年预期可实现满产满销公司高纯氢生产基地位于主要 FCV 运营中心地带,车用高纯氢需求旺
9、盛。 广东省 FCV 车辆集中分布于东莞市周边,截至 2021 年 12 月,深圳和广 州 FCV 数量分别为 1291 辆和 810 辆位居前两名。当前氢气最经济的运输 方式为 200 公里范围内的气氢拖车运输,而公司所在的东莞市恰好位于广 东省主要的几大 FCV 消费城市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025 年广东 FCV 氢气需求量将达 50 万吨,多余副产氢潜力仅为 20 万吨 左右。根据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统计,广东省目前炼油、 丙烷脱氢、烧碱以及炼焦等行业合计制氢潜力约为 21.64 万吨/年,相较 2025 年 50 万吨的燃料电池汽车氢气需求量尚有约 30 万吨的缺口
10、,为公司 天然气制氢及电解制氢提供充足的需求。1)炼油:广东省目前多数化工厂 基本实现氢气平衡,副产物制氢资源多用于自身生产需求,实际制氢潜力 多为新建制氢装置中的富余量。截至目前,广东省的三家主要炼化厂投产 制氢装置产能约为 11.7 万吨/年;2)丙烯脱氧:深圳巨正源及湛江鹏尊能 源合计配备有 150 万吨/年产能丙烯脱氧设备,待巨正源二期项目投产预计 副产氢气量可达 5 万吨/年;3)炼焦:2020 年广东省焦炭产量达 597 万吨, 主要以宝钢湛江和韶关钢铁两大钢铁联合焦化企业为主,但实际制氢潜力 仅为 3.9 万吨/年;4)氯碱:目前广东省有氯碱企业 3 家,烧碱产量约为 33.16
11、 万吨,预计其副产氢气量为 0.8 万吨。广东省当前加氢站氢气供给不足,公司高纯氢可解燃眉之急。据不完全统 计,截至 2021 年 12 月,全国建成加氢站 177 座,其中广东省共有 31 座 加氢站位列全国第一。然而,广东省单个加氢站日供氢气量主要介于 5001000kg 之间,总计年供氢量约为 72207950 吨/年,当前广东省全部 2666 辆 FCV 耗氢量约为 14500 吨/年左右,远高于现有加氢站供氢能力, 主要因为广东省氢气分布较为分散,偏远地区不具备运氢经济性,而广州、 佛山、深圳等城市氢气供给又比较紧缺,这也是制约广东省 FCV 上线率的 重大原因。而公司位于东莞的高纯
12、氢供应可弥补这一缺口,公司有望在短 期内快速成为主要的高纯氢供应商。公司布局氢能业务,2023 年收入或达 2.4 亿,2025 年收入有望达 6.5 亿。 2021 年 12 月 4 日,公司发布与巨正源签订共同开发氢能的合作协议 的公告,双方拟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氢能业务,并计划在副产氢提纯、天然 气重整制氢、谷电电解制氢等方向布局。公司未来的氢气来源有三个,1) 副产氢:公司或其子公司预计持股合资公司 60%的股权,氢源来自巨正源 聚丙烯项目的副产氢。根据公告显示,巨正源一期项目年产能 2.5 万吨, 预计在合资公司设立后 6 个月内建成氢气供应装置并对外投运。一期我们 预期最快将于 202
13、2 年四季度建成投产,年销量或达 3000 万吨。巨正源二 期 PDH 副产氢项目已于 2020 年 3 月开工,根据一般的丙烷脱氢项目建设 周期,我们预计最快 2022 年底建成,顺利达产后 2023 年副产氢产能将达 5 万吨,但由于公司氢产业链尚未成熟,我们保守预计 2023 年销量有望达 1.5 万吨;2)天然气制氢:公司进口 LNG 成本低,公司计划利用自身在 原料气端的优势开展天然气重整制氢,根据我们下文测算毛利率在 20%左 右,具备一定经济性,公司有望未来开展天然气制氢;3)电解水制氢:广 东支持加氢站内电解制氢,电价最低可到 0.15 元/kWh 左右,倘若采用电 解水制氢成
14、本在 17 元/kg 左右,当前也具备经济优势。远期来看,广东省 氢气将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随着产业链逐渐成熟,公司出售的副产氢 预计 2025 年将实现“满产满销”,届时收入贡献有望达 6.5 亿元。1.3 副产氢:公司与巨正源强强联手,年副产氢可达 5 万吨公司副产氢收入测算:1)从产能角度考虑:巨正源一期 PDH 装置已投产, 可副产氢 2.5 万吨,合资公司的氢气供应装置预计 2022 年四季度建成。巨正源二期项目我们预期 2022 年底建成,年产 2.5 万吨高纯氢,2023 年巨 正源副产氢产量有望达 5 万吨。2)从销量角度考虑:2022 年投产时间及 销量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15、我们预计年底或可销售 3000 吨副产氢;2023 年虽然产能已达 5 万吨,但当前公司还未有明确的氢气储运加规划,我们 中性预期销量或可达 1.5 万吨;到 2025 年公司商业模式逐渐成熟,销量在 广东高纯氢供不应求的背景下有望实现 5 万吨。副产氢出厂价取加氢站终 端售价(考虑补贴)减去运输及加氢站环节的费用,终端售价参考 2021 年广东加氢站氢气价格(50 元/kg 左右),运氢及加氢站费用参考之前我们 发布的报告并考虑规模化带来的降本,补贴参照广东黄浦区的补贴(2021 年为 20 元/kg)并考虑适当退坡。满产时副产氢业务毛利率或高于公司主营业务。假设副产氢为公司利用等 热值的天
16、然气与巨正源交换而来,采购成本即为天然气成本,氢气提纯项 目初始投入(用于土建、PSA 设备等)为 1.1 亿,产能为 1 万吨/年,提纯 耗电量为 4.5kWh/kg,电价按 0.6 元/kWh 算,当副产氢的采购价格为 10 元/kg,提纯成本 4 元/kg,2022 年高纯氢出厂价格取 27 元/kg,根据我们 的测算,高纯氢提纯项目的毛利率可高达 50%,高于公司历年公司 LNG 和 LPG 业务的毛利率。1.4 天然气制氢:公司进口 LNG 价格低于国内,天然气制氢具备成本优势公司具备天然气重整制氢潜力。天然气制氢成本高于副产氢,根据联悦氢 能数据,当前广东天然气制氢占比约为 60%
17、,这也是当前广东氢气售价普 遍在 50-60 元/kg 之间的原因。此外根据我们前文测算,2025 年广东 5 万 的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带来超 50 万吨的氢气需求,而东莞周边副产氢生 产潜力仅 20 万吨(且因为运输距离等问题未必能全部使用),缺口达 30 万 吨,天然气制氢及电解制氢有望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公司天然气主要为进 口,采购价低于国内,具备一定的经济优势。天然气制氢成本测算。假设天然气制氢的规模在 1000Nm3 /h,固定成本投 资在 1528 万元,按照 10 年期折旧,同时按照制取 1Nm3 氢气需要 0.6Nm3 天然气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来计算,天然气价格取近三年来的平
18、均价格 2.5 元/Nm3,制氢成本为 21.27 元/kg,考虑 2022 年出厂价在 27 元左右,毛利率可达 20%,高于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1.5 电解制氢:峰谷价差逐渐扩大,广东谷电制氢已具备经济性峰谷价差扩大背景下谷电制氢已具备经济性:7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 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峰谷电价机制。随后 二十余省相继扩大了峰谷电差,大部分省份低谷时段价格较平段下浮超 50%,峰值时段价格较平段上浮超 50%,个别省份尖峰电价涨幅超 100%。 以广东省为例,低谷时间为 0-8 时,如果站内制氢免征基本电价且执行蓄 冷电价,电费有望降到 0.15 元/kWh,考
19、虑设备、用地、人工、维护等成 本后,全生命周期的电解制氢成本可达到 17 元/kg 左右,已经具备经济性。广东省政策支持下公司布局站内制氢已具备经济性。当前主流的电解槽主 要分为碱式电解槽、PEM 电解槽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碱式电解槽因其购 置成本低、技术成熟,当前渗透率最高。倘若公司采用技术成熟的碱式电 解槽技术并配合自有的 LNG 加气站进行站内制氢,电费取 0.15 元/kWh, 忽略运费后毛利率可达 20%以上,具备经济性。二、LNG/LPG 双轮驱动,公司盈利水平不断提升2.1 公司为华南地区进口 LNG/LPG 重要供应商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
20、等清洁能源 以及甲醇、二甲醚(DME)等化工产品,业务范围涵盖清洁能源产品贸易、 码头仓储、加工生产、物流配送以及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解决方案等全业务 链服务。公司 LNG、LPG 为两大收入支柱,2020 年分别占主营收入的 53.87%、41.48%,均以境外采购境内销售为主,2018-2020 年境外采购 金额分别占比 91%/72%/72%。公司 LNG、LPG 商业模式:公司境外采购 LNG/LPG 产品后通过自有 或者租赁 LNG/LPG 运输船运至公司的码头接收站,之后再输送给下 游客户。公司客户主要为工业用户、燃气销售企业等,同时也会通过 转口或复出口形式进行境外销售。公司是华南地
21、区 LNG 流通市场的重要供应商以及我国第四大 LPG 进 口商,华南地区第一大 LPG 进口商,目前在东莞拥有一座 5 万吨级综 合码头、14.4 万立方米 LPG 储罐以及 16 万立方米 LNG 储罐。2021 年 5 月,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 A 股,开启公司又一新篇章。公司控股股东为九丰控股,实际控制人为张建国和蔡丽红夫妇。张建国先 生与蔡丽红女士分别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董事。截止 2021 年 11 月,张建国直接持有公司 11.71%股权,蔡丽红直接持有公司 5.02%股权。 张建国夫妇通过九丰控股间接持有公司 32.35%股权,通过盈发投资间接持 有公司 3.42%股权,二
22、人合计支配公司 52.50%表决权股份,为公司实际 控制人。2.2 LNG 业务营收贡献逐渐增加,公司盈利水平与国际油价具有强相关性LNG 销量大幅上升,公司盈利水平持续上涨。随着需求端逐步恢复疫情前 水平,2020 年,公司 LNG 业务线实现销量 130 万吨,同比去年增长 14%。 2018-2020 年受成本方面国际油价降低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明显增长, 盈利水平得以提升,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9.14 亿元,归母净利润 7.68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09%,在 2019、2020 年均实现归母净 利润翻倍增长。公司 2021 年前三季度营收实现高增长,前三季度共实现
23、 116.4 亿元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3.9%,与进口 LNG/LPG 价格上 涨有关。LNG 收入结构占比稳步提升,毛利占比逐渐超半成。LNG 和 LPG 作为公 司主营产品,从 2015-2020 年趋势来看,LNG 权重呈持续上升状态,到 2021 上半年 LNG 提升至 50%,超过 LPG 板块营业占比。毛利方面,公 司 LNG 板块毛利占比在 2015-2020 年期间逐步超过 LPG 板块毛利占比, LNG 毛利占比从 2015 年 37%大幅提升至 2020 年 60%,而 LPG 业务线毛利占比在此期间由 59%明显缩减为 31%,2020 年仅占全业务线三分之一 比
24、重,主要系 LNG 的毛利率大幅高于 LPG。公司营收水平、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与国际油价具有强相关性。受 2016- 2018 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呈下降趋势。国际油价从 2019 年开始回落,公司采购成本明显降低,整体毛利水平随之提升。 2020 年公司实现毛利率 14.8%,同比提高 4.8 个百分点。在 2018-2020 年 期间,公司业务毛利率都呈走高趋势,其中 LNG 业务毛利率明显高于 LPG 和甲醇业务线。2021 年国际油价持续上行,上半年毛利率降为 10.4%,但受益于产品销量的增加以及客户结构调整等因素,2021 上半年 归母净利润 4 亿,同比增长 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源 研究 报告 盈利 周期 底部 探明 有望 成为 广东 龙头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