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逻辑改善固本元_转型布局谋发展.docx
《煤炭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逻辑改善固本元_转型布局谋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逻辑改善固本元_转型布局谋发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煤炭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逻辑改善固本元_转型布局谋发展一、资本市场表现:年内涨幅较高,10 月后回调明显年初至今(12 月 28 日),煤炭板块累计涨幅 47.11%,在全部 30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2 名,跑赢沪深 300 指数 52pct。10 月至今,受调控政策组合拳的影响,煤炭板块下跌幅度较大, 近期略有反弹。按三级子行业分类,年初至今收益率排行分别为无烟煤(94.8%)、焦炭(85.8%)、 动力煤(38.9%)、炼焦煤(35.6%)、其他煤化工(-6.2%)。个股方面,ST 平能(203.3%)、美锦能源(165.1%)、兖矿能源(158.7%)等表现较优。二、行业投资逻辑从
2、过度悲观到实质性改善(一)年初至今板块经历了三阶段投资逻辑演变2021 年初至 10 月份,煤炭行业上涨的投资逻辑:1)动力煤:全球通胀增强及流动性充裕带领大宗商品集体走强,内蒙反腐+超产入刑导致动 力煤供给收缩叠加需求持续超预期,煤价持续走强,动力煤指数随之走强。2)炼焦煤:国内安监环保压力持续增加,进口端受中澳关系影响及疫情影响补给有限导致供 给收缩,至 10 月初,焦煤价格大幅上涨并创历史新高。3)焦炭:安监环保压力导致供给不足,焦煤价格持续上涨带来成本端推动,价格不断提涨。2021 年 10 月中旬至 2021 年 11 月中旬,煤炭指数大幅下跌的逻辑:1)动力煤:政策组合拳强力出击,
3、包括限价、打击期货炒作、产能核增、舆论引导等,煤价 一个月内腰斩。2)炼焦煤:粗钢产量压减需求端弱化,叠加能源保供促供给端逐步恢复,焦煤价格顶部回落。3)焦炭:粗钢产量压降弱化需求,需求坍塌叠加成本下降传导,焦炭价格持续提降。 2021 年 11 月中旬至今,煤炭指数反弹,投资逻辑由过度悲观到实质性改善。(二)最新长协定价机制促板块投资情绪实质性改善12 月 3 日,2022 年全国煤炭交易会在山东日照举行,会议上公布了发改委制定的2022 年煤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2022 年的煤炭长协签订范围进一步扩大,核定能力在 30 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原则 上均被
4、纳入签订范围;需求一侧,要求发电供热企业除进口煤以外的用煤 100%签订长协;价 格方面,“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不变,但意见提出,新一年的动力煤长协将每月一调。 5500 大卡动力煤调整区间在 550-850 元之间,其中下水煤长协基准价为 700 元/吨。根据征 求意见稿,长协定价中的浮动价采用的定价指数由之前的三种变成了四种,引入了新的指数“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综合价格指数”,该指数若波动较小,则长协价格稳定性或将增强。2021 年煤企年度长协均价为 650 元每吨,预计 2022 年长协价稳中有升,头部煤企长协占比较高, 盈利有望稳定提升。随着电价定价机制改革不断推进,煤炭行业有望获得
5、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伴随煤电联动机制的建立,长协基准价的调整对稳定上下游起到关键作用。新的长协机制带来了三方面的重大影响:1)煤价方面:2021 年年度长协均价范围 640-650 元/吨,新的计价方法下,预计 2022 年长协 价格区间 750-800 元/吨;基准价由 535 元提升至 700 元,提升了 31%,对于长期煤价中枢有 提升引导作用,从官方角度稳定了预期,长期煤价将稳定在 700 元/吨之上,高于过去 5 年 600 元/吨的煤价中枢。2)煤企方面:长期煤价中枢提升将提升企业盈利。另一方面,长协比例的提升会降低盈利波 动性,计算公式中的定价指数会更加稳定,锁定煤企利润波动区
6、间缩小,盈利也将更加稳定。3)资本市场方面:煤炭股投资逻辑由之前的过渡悲观有了实质性改善,政策调控对价格预期 的压制有所缓解,提升了市场投资情绪,有助于板块估值水平抬升。三、煤炭行业周期波动减弱,盈利空间稳定2021 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新能源是大方向,但是其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对 煤炭的压降目标也没有给出特别严苛的目标,也是考虑到实际情况。供给方面,煤炭板块之前属于强周期板块,煤企赚钱之后就会扩充产能,现在投资冲动减 弱,国家对新产能的批复也比较严格,经过重重审查,供给也不会有太大的量放出来,同时, 煤炭从投资到产能释放出来,也需要比较久的周期。需求方面,预计整体会维持平衡,需求端比
7、较稳定,与 GDP 的增速基本持平,稳增长大 背景下,需求会有稳定增长。对于煤价的判断,煤价分为长协煤和市场煤两部分,历史上煤价也经历过几次大的定价机 制的改变,其中,长协煤没有太大的变动空间,定价基准价从 535 元/吨上升到 700 元/吨,对 于长协煤占比高的煤企,利润空间有效提升;市场煤方面,需求来源比较广泛,量的弹性比较 大,下游煤化工等企业利润空间较大,对价格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但是政策方面影响也比较大, 市场煤价的波动比较大,未来分歧也比较大,发改委给的长协价格基准价中枢也就在 700 元, 真正的价格情况还要密切关注供需状况,700 元是一个参考基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在监管层 面
8、,价格中枢做了一定的上移,略好于市场预期。(一)长期视角煤炭市场整体供给提升瓶颈仍在1、产地及库存端:保供政策促产量大幅回升,库存有效累积当前中国煤炭的主产地在中西部,其中三西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产量占比超 过 70%。2020 年全国原煤产量 38.4 亿吨,同比增长 0.9%;其中山西、内蒙、陕西原煤产量分 别为 10.6 亿吨、 10 亿吨、 6.8 亿吨,同比分别增长 8.2%、 -7.8%、6.3%,占比分别为 27%、 26%和 18%。动力煤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山西、陕西,储量占全国的总量的比例分别为 33%、 13%、 18%。炼焦煤主要分布于山西、安徽、山东、贵州
9、等地,其中山西的储量占全 国总量的比例超过一半。根据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 在41亿吨左右,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布局,预计煤炭资源禀赋 较优异的 14 个基地预计产量将达到 39.6 亿吨左右,占目标产量比例为 96.6%。预计晋陕蒙新等煤炭主产区新增优质产能将继续释放,南方部分省份如湖南、江西、重 庆等落后煤炭产能还将进一步退出,未来增量进一步向晋陕蒙集中。产地端,政策集中出台下,全国原煤月度产量快速提升。2021 年 1-11 月,全国实现原煤 产量 37 亿吨,同比增速 4.6%,走势呈现 V 字型。11 月当月原
10、煤产量 3.7 亿吨,同比增 6.6%, 单月产量继续创新高。内蒙 2020 年受“反腐倒查 20 年”影响,全年产量同比下滑 7.8%,所 以 2021 年增供的重点在内蒙。煤炭增产增供力度 10 月以来明显加大,11 月 11 日,内蒙古 鄂尔多斯生产煤炭 248 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库存端,存煤天数和港口库存都得到有效补充。秦皇岛港月度煤炭库存情况保持稳定, 全国重点电厂存煤可用天数继续提升,显示库存情况也得到有效补充。2、进口端:近期进口量超预期增长,未来仍将保持稳定进口:近期煤炭进口量超预期增长。11 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 3505 万吨,同比 2020 年 11 月份提升了 200
11、.3%;今年 10 月及 11 月份煤炭进口量合计 6199.5 万吨,同比提升 144.1%, 对于快速改善国内动力煤市场供求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口干预是政府调控煤价的重要措施之一。供给侧改革以来,政府会择机在国内煤炭供求 关系弱化之时出台限制性保护措施,稳定国内煤炭价格体系。未来随着经济以内循环为主,煤 炭行业供应能力有所加强,有能力承担国内保供任务,预计进口煤量仍难有较大增幅,2021 年及以后全年进口煤量料将维持在 3 亿吨左右。在进口干预政策的大背景下,进口煤量长期稳 定,对国内总供给影响有限。2021 年以来,进口端始终偏弱运行,受中澳关系及蒙古疫情通 关效率低下等影响,进口端难
12、有较大增量。政策对进口煤调节具备更强话语权,未来进口的调 控政策依然会延续,但核心定价权将重新回到供需。2020 年全年,中国共进口煤炭 3 亿吨(包括动力煤、焦煤、焦炭),其中澳大利亚对华出 口煤炭 7844 万吨。2020 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逐步减少澳煤进口直至 2020 年 12 月份为零。2021 年 1-8 月,中国共进口煤炭 1.99 亿吨,同比减少 2356.3 万吨,降幅 10.3%。去年 1-8 月澳洲对 华出口动力煤和焦煤共计 7068.5 万吨,今年除了 7 月份澳洲对华出口焦炭 3.85 万吨外,其他 煤种均为 0。印尼、俄罗斯、美国等国家提高了对华煤炭输出。印尼依然巩
13、固其第一大供应国 地位,1-8 月份对华煤炭出口由 2020 年同期的 1 亿吨提升 1953 万吨至 1.22 亿吨,增速 19%。 俄罗斯 1-8 月份对华出口煤炭 3694.7 万吨,同比增加 1406 万吨,增幅 61%。美国对华煤炭出 口由 2020 年 1-8 月份的 73.4 万吨增至 2021 年同期的 572 万吨,增幅高达 680%。加拿大同比 增幅达 67%,哥伦比亚增幅达 175%。蒙古国同比去年略降 291.5 万吨。3、增量端:中长期整体产能仍具增长瓶颈煤炭整体产能面临增长瓶颈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建设周期偏长:煤矿产能建设周期通常在 5-6 年。2)双碳背景下
14、行业投资新产能意愿较弱:预计 2030 年碳达峰之后至碳中和的 30 年时间 内,煤炭消费总量将会呈现下降趋势,受此影响,行业投资新增产能的意愿减弱。煤炭行业固 定资产投资位于低位,产量难以大规模释放,2013 年后连续 5 年负增长,当前投资额绝对值 仍远低于 2012 年,投资成本也逐年升高,煤企新建产能意愿不高。同时,上市公司构建固定 资产的现金流也处于相对低位水平。新批复煤矿个数及产能逐年衰减:2016 年供给侧改革开 始后,新批复产能逐年衰减。2019 年因为政策重心转向结构性优产能,该年份新批复产能较 多。2020 年之后,新批复产能继续显著下滑。3)煤企负债率较高:煤炭行业负债总
15、额在 3.7 万亿元,负债率 65%左右,行业负债率偏 高,外部融资成本也较高,大部分银行对煤炭行业偏谨慎,非银机构对债券市场也主要持观望 态度。2020 年行业利润总额 2223 亿元,2021 年 1-10 月份,行业利润受煤价上涨推动,增至 5435 亿元。4)新增产能审批趋严:双碳背景下,环保、安监等监管趋严,新增煤炭产能的审批也越 发严格。新建一个矿井有 30 多道审批程序,当前开始新建的矿井,到真正投产需要 3-6 年的 时间,届时将邻近碳达峰,所以新建矿井的经济性较差,对煤企而言也不是最理性的选择。5)产能核增空间有限: 首先,超产入刑使得存量产能超产的积极性降低。刑法修正案(十
16、一)规定:对未发生生 产事故,但存现实危险的违法行为提出追究刑事责任。此规定大幅降低了煤矿的超产意愿,导 致存量产能弹性大幅收缩。其次,产能核增方面,虽然,根据产能核增文件,鼓励符合条件的煤矿核增生产能力。发 改办运行2021583 号关于实行核增产能置换承诺加快释放优质产能的通知提到,2022 年 3 月 31 日前提出核增申请的煤矿,不需要提前落实产能置换指标,可采用承诺的方式进行 产能置换,取得产能核增批复后,应在 3 个月内完成产能置换方案,并按程序上报至国家发展 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但是,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新闻发布会表示, 发改委累积提供 976 处具备增产潜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炭行业 2022 投资 策略 逻辑 改善 转型 布局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