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深度研究:赛道坡长雪厚_新能源汽车龙头前景可期.docx
《比亚迪深度研究:赛道坡长雪厚_新能源汽车龙头前景可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亚迪深度研究:赛道坡长雪厚_新能源汽车龙头前景可期.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亚迪深度研究:赛道坡长雪厚_新能源汽车龙头前景可期1.赛道坡长雪厚,公司一马当先1.1. 行业:成长空间打开新能源汽车处于高速发展期,行业成长空间充分打开。自 2020 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新能 源汽车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同比增速和渗透率均有显著的提升。2021 年以来,国内新 能源汽车单月销量的同比增速均超过 120%;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月渗透率则从年初的 8% 提升到年末的接近 20%。据我们测算,2021 年全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 16%,相比较于 2020 年全年 的不到 6%,增速超过 10pct;我们预计 2022 年全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可能达到 23%,增速
2、达到 7pct,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的总体趋势。全球同频共振,中美欧三大市场齐头并进。据我们测算,按照中国、美国和欧盟相关的政 策,中美欧三大市场在 2020 年到 2030 年的十年间,新能源汽车的年复合增速可达 22.5%/36.7/19.7%。中国:根据国务院印发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车 渗透率达到 40%,相比较于国内新能源汽车 2020 年 5.24%的渗透率,近十年的年复合增速达到 22.5%;美国:根据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行政令,要求 2030 年实现美国销售汽车中半数为新 能源汽车的目标,相比较于美国新能源汽车 2020 年 2.2%的渗透率
3、,近十年的年复合 增速达到 36.7%;欧洲:根据欧盟 Fit for 55 计划,到 2030 年欧盟将实现减排 55的目标,这意味着到 2030 年欧盟三分之二销售的新车需为新能源汽车,相比较于欧盟新能源汽车 2020 年 11%的渗透率,近十年的年复合增速达到 19.7%。综上,从国内到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将长期处于高速稳定增长的状态。行业保持快速 发展,充分打开成长空间,产业内的优秀企业将充分受益。1.2. 市场:进入产品时代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经历了给予高额补贴的引导期,低端车大批清退的补贴退坡期,已经进 入第三阶段智能电动汽车的“产品时代”。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主导因素。类
4、比手机产业的发展历程,国产手机发展初 期,牌照为王,正如新能源产业引导期的“准生证”。手机产业发展中期,“合约机”模式 使得运营商占主导话语权,而“签运营商送手机”的行为在 iPhone 较高的定价过程中也 逐渐消失,对产品的选择成为真正主导消费的因素。在智能手机高速增长的阶段,产业进化的关键来自于联网速度的提升、操控体验的优化、 硬件的持续升级以及软件的不断丰富即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供给驱动和以用户体验 为核心的需求拉动同频共振,引导了产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格局的变化。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品时代”的特征同样也将会是产品为王,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样 也将来自于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供给驱动和以用户体
5、验为核心的需求拉动同频共振。在用户需求侧,电动化的驾乘体验、智能化的座舱系统和操控系统、生命周期的成本节约 属性等成为主导消费者购买与否的重要原因。在产品供给侧,智能电动浪潮下汽车产品科 技化成为大势所趋,伴随着新技术的量产应用和迭代进化,汽车逐步实现从功能到智能的 转变,从而进一步推动消费者需求与认知焕新。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由“单一出行工具” 转向“第三生活空间”,期待智能新颖、持续进化、千人千面的汽车消费体验,进一步推 动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进化。产品时代到来,市场百花齐放。2020 年入华的特斯拉如苹果一样,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 带领电动车进入“苹果时代”,但并非垄断“苹果时代”。特斯拉有
6、着重要的教育消费习惯、 提升需求空间、培育产业链、引领消费潮流的历史地位,但由于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新能 源市场仍将会是多位竞争的局面。从 2021 年 11 月国内热销的新能源汽车车型来看,不管是品牌、类型还是级别都呈现出了 差异化的特征。热销车型的品牌除了特斯拉之外,还有传统车企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 奇瑞以及新势力理想;类型则涵盖了纯电动车型(EV)、插电混合动力车型(PHEV)和增 程式混合动力车型(EREV);级别上覆盖了从微型到中大型、从轿车到 SUV。观察智能手机产业,2018 年 6 月以后,苹果和三星的份额不断被国产手机品牌华为、OPPO、 VIVO、小米蚕食。而从价格带的角度
7、来观察新能源汽车市场,其需求也从未统一。10 万 以下的微型车市场、10-20 万元的大众车型市场和 20 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市场,在车 型的产品特征和核心的竞争要素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分化。从各车企已上市和即将上 市的产品上看,呈现出的是多位竞争、百花齐放、百车争鸣的景象。1.3. 格局:研判终局胜者从产业发展和市场特征上看,新能源汽车目前所处的高速稳定发展阶段和智能手机当时所 处高速发展的时期类似,但我们认为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会与智能手机有差异。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快速演变,行业集中度高。自主品牌智能手机份额不断提升,目前渗透 率已接近 90%。2012 年-2020 年自主品牌手机厂
8、商崛起,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至 85%以上。 智能手机市场集中度较高,TOP5 份额超过 95%。2012 年以来,随着市场的成熟,手机行 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2020 年华为、vivo、OPPO、小米、苹果五家合计市场份额达到 96.46%,其余厂商份额仅 3.5%。汽车市场格局相对分散,能容纳更多企业。美国、欧洲、日本三地汽车市场格局看,TOP 5 销量占比分别为 42%、71%、81.75%,远低于手机市场。我们认为背后的原因在于,汽车产 品因为不同品类、不同定价、不同品牌、不同人群的消费,消费需求更分散、千人千面、 品牌容纳率更高,每个国家或地区至少有 10 个以上品牌共存。未来千人千乘
9、,个性化需求,国内汽车行业能容纳至少 10 家自主车企。国潮兴起,Z 世 代年轻人,汽车消费更加追求个性化;主机厂与用户共创,追求产品精准定位;智能化大 量创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差异化创造出众多细分市场;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均价达 到 14 万元,年产销 3-5 万台,就有可能实现盈利,主机厂定位在这些细分市场就能生存, 这一点同手机产业明显不同。而根据我们此前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十年十大预测报告里的分析,我们认为智能电动 汽车终极胜利者需要具备以下的典型特征:企业家精神、供应链整合能力、全栈软硬件运 营开发能力和优秀的产品定位及用户体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经久不变的核心资源,也是终局胜利者的必
10、备条件之一。根据哈佛 商学院克里斯坦森的创新型企业模型,创新型企业家一般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思 考如何改变现状;2)带着疑问广泛观察:3)反复试验;4)与不同领域、不同背景 的人交谈来获取信息。这四个特征形成的思维模式使得企业家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解 决方法。供应链整合能力是整车终局胜利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整合,协调与资源共享及组 织互联时,优秀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是最为整车必须的特性之一,也是能保证脱颖而出, 成就终局的标准之一。全栈式软硬件研发运营开发能力是整车追求目标之一。全栈开发,指车企自己完成大 部分研发任务,而不是将核心系统、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全部分派给供应商。新时代汽车终局胜利者,除
11、了拥有过硬的技术,还需要贴近消费者,提供更加精准的 产品定位。1.4. 公司:厚积者终有成比亚迪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同时还致力于全方位构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 案。公司成立于 1995 年 2 月,经过 20 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在全球设立 30 多个工业园, 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公司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 并在这些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再到应用,全方位构建零排 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构建起传统燃油、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全擎全动力产品体系,新能源汽车销 量连续 8 年中国第一,是首个进入 “百万辆俱乐部”的中国品牌。2
12、020 年后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产品时代以来,公司相继发布了纯电动汽车秦 Plus EV、宋 Plus EV、唐 EV、汉 EV、元 EV、海豚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秦 Plus DM-i、宋 Plus DM-i、唐DM-i 等热销车型,大获市场认可,销量迅速攀升。2021 年 1-11 月,公司的国内新能源 乘用车销量超 49 万台,同比大增 219.38%,市占率高达 19.47%,在所有厂商中位列第一。 此外,公司发布刀片电池技术,同时开放动力电池外供;半导体业务也将分拆上市。估值 和业绩迎来戴维斯双击,股价大幅上扬,公司估值体系重塑。参照我们对智能电动汽车终极胜利者所需要具备的典型特征的判断,
13、我们认为比亚迪具备 成长为“伟大公司”的潜力和成为终局胜利者的条件。(1)在企业家精神的维度,我们认为管理层能够引领公司成长,保持竞争优势。管理层具备丰富的技术背景,与公司的竞争优势充分契合。公司董事长王传福、高管廉玉 波、刘焕明、任林、杨冬生等均为高级工程师,公司超过半数高管具备理工科背景。管理 层具备丰富的技术背景,与公司“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品牌使命 相契合,带领公司不断通过领先的技术创新领跑行业,实现竞争优势。在汽车领域,公司构建起传统燃油、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全擎全动力产品体系,掌握 新能源三电技术核心科技,实现动力电池、永磁同步电机、IGBT、SiC 等关键部件的
14、 自研自产;在电子领域,公司是全球唯一能够大规模提供精密金属、玻璃、陶瓷、塑胶等全系列 结构件和整机设计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新能源领域,公司拥有电池、太阳能、储能等新能源产品及完整的产业链;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推出的“云轨”和“云巴”,打破了国外对先进轨道技术的垄 断,填补了中国中小运量轨道交通技术和产业空白。(2)在产品定位及用户体验的维度,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定位精准,车型矩阵完善。在技术路线方面,公司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轮驱动,纯电动推出 e3.0 平台,混合动力 推出 DM-i 和 DM-p 两套系统,技术领先,产品力强;在品牌网络方面,公司海洋网络和王朝网络齐头并进,车型周期向上,市占
15、率稳步提 升;在市场定位方面,公司深耕 20 万元以下大众市场,通过热销车型汉实现对 20 万以上 的中高端市场的拓展,并将推出 50 万以上的高端品牌,进一步打开价格天花板。(3)在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全栈软硬件运营开发能力的维度,我们认为公司深度布局智能 电动产业链,具备核心竞争力。公司深度布局、垂直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到中游零部件再到下游整 车,形成完整闭环,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公司成立弗迪电池、弗迪动力、弗迪视觉、弗迪科技、弗迪模具(弗迪精工)五家弗 迪系子公司,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外供业务,拓宽成长空间;公司与佛吉亚、华为、丰田、一汽、地平线、Momenta 等外部
16、公司强强联手,全面 拓展深化在智能电动方面的合作,持续提升公司产业竞争力。公司对内垂直整合产业链,对外拓展深化合作,并成立弗迪系子公司外供零部件进一步拓 宽成长空间,我们认为公司在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全栈软硬件运营开发能力的维度,具备核 心竞争力。关于公司在产业链的布局,本报告在第 3 部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2.丰富产品矩阵,发力智能电动2.1. 纯电平台:发布 e3.0 平台,加速车型迭代2021 年 9 月 8 日,比亚迪发布了 e 平台 3.0 版,在“安全、高效、智能、美学”四大方 面实现突破,进一步释放电动汽车潜能,化解电动车发展痛点。 e3.0 平台在此前 e2.0 平台的基础上进
17、一步实现了整车核心模块的集成化,同时构建了全新 的车身结构、电子电器架构以及车用操作系统。从 e2.0 平台高低压双层架构扩展至 3.0 时 代底盘层、动力层、智能层、车身层的四层架构。(1)在安全方面,e3.0 平台标配刀片电池,电芯到整包的直接集成,大幅提升电池系统 能量密度,三明治结构有效提升电池系统的结构强度。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可安全通过严苛 的针刺测试,杜绝电池爆燃问题,相比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块状电池更为安全。此外, e3.0 平台为纯电平台打造专属的传力结构,正面传力路径方面,缩小了纵梁高度差可顺畅 传力,标配的全框式副车架可分散传力;侧面传力路径方面,采用全平地板设计,使侧面 传
18、力结构稳定连贯。刀片电池与纯电专属传力结构的搭配,使车身与电池更好的融合,形 成完成的传力结构,赋能整车安全。(2)在高效方面,在零部件层级,e3.0 平台搭载了高性能发卡式扁线电机,最高效率达 到了 97.5%,高性能电机控制器的模块最大效率达到了 99.7%。e3.0 平台搭载了全球首款深度集成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将电驱动、充配电、VCU、BMS 集成在一起,最大功率达到 了 270kW,综合效率达到了全球顶级的 89%。e3.0 平台采用异步电机加永磁同步电机的高 性能四驱架构,加速工况双电机最大输出,日常行驶以永磁同步电机驱动为主,兼顾不同 使用场景,既可实现四驱的动力,又能兼顾两驱的
19、能耗。e3.0 平台同时实现了三次首创,分别是动力总成多模式热量补偿技术、动力电池直冷直热 技术、驱动电机升压充电架构。e3.0 平台的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使整车热量综合利用, 打破传统乘员舱电池驱动总成、热管理系统分裂的边界,通过热泵将各个系统深度融合。 在极端低温环境下,动力总成多模式热量补偿技术,通过系统的融合设计,开源和节流并 重,热泵系统可实现零下 30 度到 60 度的宽域工作温度;动力电池直冷直热技术,使热效 率最大提升 20%;驱动电机升压充电架构,复用大功率驱动系统,实现宽域大功率充电。基于刀片电池、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融合创新,搭载全新 e 平台的高 端车型
20、可实现最大续航 1000 公里、百公里加速 2.9s、百公里电耗比同级别车型降低 10%, 低温续航提升最大 20%,充电 5 分钟,最大行驶 150 公里等突破。(3)在智能方面,e3.0 平台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双向智能化。在硬件层面,开发行业首个动力域控制器,将整车的驱动、制动、转向等功能深度融 合,充分发挥电机快速响应的优势。以驱动防滑控制为例,通过动力域功能集成,响应时间缩短至 10 毫秒,而传统的分散控制架构则需要 100 毫秒以上。整车的域控制 融合使车辆在冰雪路面等低负荷工况的响应更快,稳定性更好,为智能驾驶提供安全 基础。动力域控制器由智能动力域、智能车控域、智能座舱域和智能驾驶
21、域四部分组 成,将算力分散的分布式控制器融合为高性能域控制器,算力提升 30%。功能融合, 交互效率提升 50%,支持高等级自智能驾驶。在软件层面,比亚迪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车控操作系统,通过构建通用的硬件驱动层、 操作系统层、系统服务层和功能服务层,实现了应用软件和整车硬件的完全解耦,应 用程序跨平台复用不再受制于硬件差异。即插即用的硬件设计也为架构的持续升级提 供了有力保障。后续搭载 e3.0 平台的电动汽车,将支持软件 OTA 和硬件升级,电动 汽车将持续进化,持续智能。(4)在美学方面,e3.0 平台重新定义整车美学,扁平化的刀片电池、深度集成的动力总 成使得整车的前后悬更短,轴距更大,
22、乘坐空间大幅提升。例如基于 e3.0 平台推出的首款 车型“海豚”,其车身长度与 A0 级小型车尺寸相当,但内部空间比 B 级轿车更大,后续推 出的“元 Plus”也是机遇紧凑平台打造。整车架构关键节点的模块化设计,使 e3.0 平台拥 有优异的带宽特性,为整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提供更多发挥空间。基于该平台,车辆可跨越 A-C 级,轴距可涵盖 2.5-3.5 米,从紧凑型到大中型轿车、SUV、MPV 以及未来新物种等。2.2. 混动平台:DM-i+DM-p 双平台战略,覆盖多重场景比亚迪 DM 系统技术于 2004 年启动研发,2008 年推出第一款 DM 车型以来,时至今日, 比亚迪 DM 依靠
23、于 DM-i 和 DM-p 双平台战略,实现多种动力选择及各种覆盖场景。 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电机和动力耦合装置等部件。不同的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可 能包括不同的电机数量(如单电机、双电机)、不同的电机位置(如 P0P4)以及不同类 型的动力耦合装置(如行星排、双离合变速箱等),因此也具备不同的特性。不同的混动构型按照其工作模式进行分类,目前市面在售的典型构型如下:串联构型:在串联的结构下,车辆只能以串联模式或纯电模式行驶。即发动机只驱动 发电机发电,不直接参与驱动,驱动全部由驱动电机实现。理想 ONE 和赛力斯 SF5 所搭载的增程式混动系统是典型的串联构型。并联构型:并联构型通常通过一
24、个 P2.5 位置的电机实现并联模式或纯电模式行驶。并 联构型的发动机可以直接参与驱动车辆,但由于并联构型通常只有一个电机,因此无 法串联行驶。吉利的 ePro 系统,以及上汽的 EDU Gen2 系统,是典型的并联构型。混联(串并联)构型:混联构型同时具备串联模式和并联模式行驶的能力。混联构型 同样需要两个电机,目前双电机的混动构型通常均为混联构型,如丰田的 THS 混动系 统和本田的 i-MMD混动系统以及长城柠檬 DHT混动系统及比亚迪 DM-i 混动系统等。混合动力汽车常见的五种工作模式如下:串联驱动:发动机将能量传递给电机,电机通过动力耦合传递装置将输出功率传递到 车轮端。并联驱动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度 研究 赛道 坡长雪厚 新能源 汽车 龙头 前景
限制150内